0  317482  317490  317496  317500  317506  317508  317512  317518  317520  317526  317532  317536  317538  317542  317548  317550  317556  317560  317562  317566  317568  317572  317574  317576  317577  317578  317580  317581  317582  317584  317586  317590  317592  317596  317598  317602  317608  317610  317616  317620  317622  317626  317632  317638  317640  317646  317650  317652  317658  317662  317668  317676  447090 

5.当代中国的统一大业(“一国两制”):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除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大陆统一。

“一国两制”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回归的香港、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和大陆都是中国的一部分,我们坚决反对将台湾从中国独立出去的图谋。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国两制”的实践进程:①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②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主张通过谈判方式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③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逐步进行了全面阐述。④1982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⑤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⑥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⑦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归中国。⑧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归中国。⑨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国的内政。我们坚信,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的完全统一一定能够实现。

试题详情

4.近代中国的短暂统一:1928年东北易帜标志着国民政府从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统一。

试题详情

3.我国古代三个大统一时期:即秦汉、隋唐和元明清。

试题详情

2.全国统一:夏商西周王朝(公元前21世纪一公元前771年)共约1229年;封建社会的统一共4次9朝,即秦汉(公元前221年一公元220年)440年.西晋(265年一316年)51年,隋唐(581年一907年)326年,元明清(1271年一1912年)641年。统一时间约2687年。统一时间最长的是唐朝,计289年.最短的是秦朝,计15年。我国古代有四个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王朝,即秦朝、两晋、隋朝和元朝。

试题详情

我国封建社会历时2300多年,其中统一时间长达1600多年,并且在处于分裂状态的700余年中,还出现过许多局部统一时期。

1.局部统一:如曹操统一黄河流域、前秦统一北方、北魏统一北方、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试题详情

8、清朝实行“摊丁人亩”,统一征收“地丁银”。

①措施:a、1712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b、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②影响: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减少,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理解:这一制度的实行,部分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它废除了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人头税,封建国家对劳动人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杜绝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隐瞒人口的现象,也促进了人口出生率的提高,有利于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身自由,又有利于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赋税规则的简化,有利于政府征收,保证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

第十一专题 统一的旋律 有效的管理

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统一不仅使中华民族历史前后相接.而且使中华文明绵延至今,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延续性是世界文明史上独有的。

几千年来,在中国古代文明滋生的这块东方沃土上,先后生息和居住过许多民族。伴随着各民族的多元起源与发展,以及统一、分裂、再统一的反复交替,古代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借鉴,促成了中国各民族的共同进步。中华民族是中华境内各民族的总称,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部多民族不断融合、各民族构成不断变动的历史。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历年高考的一个热点与重点.尤其是历代中央政府对边境地区的开发和管辖,历代中央政府同国内分裂势力和国外干涉势力的冲突与斗争。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从地区来看,台湾、新疆、西藏、东北、云南、两广等都考查过。实现国家的富强和统一是我们面临的两大任务,必须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的行为,当前特别要反对陈水扁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

考点一: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试题详情

7、明朝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

①背景:a、明朝中期,农民赋税负担过重,阶级矛盾尖锐,国家财政困难; b、旧的赋税制度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收入,挽救统治危机

③内容: a、赋役合并,征收银两 b、役银入亩,丁亩分担

④意义: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a、纳银代役--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b、赋役征银--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试题详情

6、北宋王安石实行的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

①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 作用: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②方田均税法内容: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多少、好坏收取赋税 作用:使官僚地主无法逃避赋税,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③实质:是纳钱代役和按亩征税

试题详情

5、唐朝后期的两税法。

①原因:

a、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推行,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b、为解决财政困难,实行两税法

实行: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

③内容:a、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b、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④作用:a、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b、改变了战国以来

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

身为本”) c、扩大了税源,增加了财政收入,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d、是我国封

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④局限: a、土地兼并不再受限制,越来越严重

b、大地主隐瞒财产,把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政府征收额外杂税,农民负担沉重

c、不可能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挽救唐朝的统治危机

⑤地位:两税法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史上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土地财产多少为主,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和进步,奠定了唐后期到明代中叶赋税制度的基础。

试题详情

4、隋和唐前期的租庸调制。

①原因:a、吸取隋亡教训;b、唐初政局混乱,经济衰败,财政困难,减轻人民负担,

缓和阶级矛盾,成为当务之急。②目的:缓和阶级矛盾,保证封建剥削,巩固封

建统治③指导思想:轻徭薄赋

④内容: a、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的谷物,叫做“租”b、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做“调”c、不去服役,可用纳绢或布代役,叫做“庸”

⑤作用:a、保证农时,赋役负担相对较轻,许多荒地开垦出来  b、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证,府兵制巩固,国家富强起来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