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救国探索的特点。①是在侵略与反侵略的特殊背景下进行的,学习西方和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是紧密相联的。②向西方学习的演变过程为:近代中国人民学习西方,探索救国和强国之路。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③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走了一条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道路,其中最重大的选择是将马列主义根植于中国的土地,使其成为中国最先进的革命指导思想。④每一个新的探索都吸收了前面探索的得失而有所发展。每一个新的探索又为后面的探索提供了借鉴经验,都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1、近代前期社会各阶层抗争的特点。①革命具有广泛性。近代前期的主要社会阶级,包括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民主革命活动。原因在于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列强侵略对各个阶级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各阶级在反对侵略方面有一致的一面。②普遍向西方探求真理(义和团例外)。原因在于外国的侵略打开了中国大门,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人们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中觉醒过来,看到了西方的先进和中国的落后。③革命具有层次性。民主革命的方案各不相同,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也有较大的不同。原因不仅在于接受时间上的差异和对西方认识上的差异,更主要在于阶级地位差异。④革命具有继承性。前后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的飞跃。⑤取得一定成果,但都未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一方面是由于各阶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的强大。
5、资产阶级的激进民主主义者与新文化运动。①阶级:资产阶级的激进民主主义者。②背景: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此局面寻找新出路。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方面,随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人人心,而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③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④口号纲领:民主和科学。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⑤活动:19 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主要基地在北京大学,时蔡元培任校长,采取“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方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是白话文小说的典范。⑥影响:积极: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为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又注入了新内容,李大钊等人开始在中国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不仅将新文化运动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而且为中国找到了真正的出路。不足: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对东方文化绝对否定:脱离了广大群众。
4、资产阶级实业派与实业救国。①阶级:资产阶级实业派。②背景:辛亥革命的推动;南京政府支持;北洋政府鼓励;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利益的驱动。③代表人物:张謇、荣德生、荣宗敬等。④口号纲领:实业救国。⑤活动:发展资本主义与拯救国家结合起来。⑥影响:积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人阶级壮大;抵制经济侵略;具有进步性、爱国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不足: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之中,无法实现。
3、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辛亥革命。①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②背景:列强加紧侵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侵华工具,两大矛盾汇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③代表人物: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④口号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含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同时也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创立民国”,即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要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即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评价: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但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⑤活动:传播民主革命思想;组建团体政党;成立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领导武装起义;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为维护辛亥革命成果先后进行了二次革命(1913年)、护国运动(1915年)和护法运动(1917年)等。⑥ 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⑦结果: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彻底改变,革命失败。⑧影响:积极:推翻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一次重要尝试。不足:没有明确反帝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戊戌变法。①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②背景:甲午战争失败,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9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③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④口号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⑤活动:讲学、著书立说、上书、办报、建会、论战、戊戌变法。⑥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⑦结果: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六君子被杀,变法失败。⑧影响:积极: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和进步的资产阶级改革,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不足:由于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依赖性,维新派在政治运动中软弱妥协。没有反帝要求;反封建不彻底,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严重脱离群众,将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最终不能摆脱“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剧命运。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行不通。
1、早期维新派。①阶级: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②背景: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人,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弊端暴露,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以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出现。③代表人物:冯桂芬、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为代表的一批进步人士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④口号纲领: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和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⑤活动:著书立说。⑥影响:积极: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成为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不足:早期维新派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主张,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付诸行动。
4、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②从政治上看,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和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都有致命的缺陷。③从思想上看,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④从组织上看,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和义和团的分散斗争都说明了这一点。⑤时代局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力量过于强大,是以往农民战争未曾遇到的新情况:由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较晚和发展不充分,当时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未成熟到领导农民革命的程度,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然要失败。
资产阶级:渐进的觉醒
3、义和团运动(1 899-1900年)。①阶级:农民阶级。②背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剧;近代西方传教士以传教为名,充当列强侵略中国的侦探和帮凶;19世纪末,洋教遍布山东,教会活动猖狂,传教士肆意欺压百姓,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山东民众,各地人民反洋教斗争风起云涌。③代表人物:曹福田、张德成等。④活动:1 898年秋,鲁西北义和拳首领赵三多在冠县蒋家庄竖起“扶清灭洋”大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了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1 899年秋,义和团的名称被普遍采用,反帝爱国运动发展到山东、直隶的许多州县,义和团运动由单纯的反洋教斗争发展到反帝斗争;围攻西什库教堂;老龙头火车站之战;紫竹林之战;廊坊阻击战;北京保卫战。⑤口号纲领:扶清灭洋。评价:该口号具有爱国性质,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局限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但容易使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带有笼统排外色彩。⑥影响:积极: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使列强不得不改变侵华方式.采取“以华治华”的策略,客观上阻止和延缓了中国殖民地化的进程。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不足:具有浓厚的封建忠君气息和蒙昧迷信色彩,在打击洋人和外国侵略者时表现出狭隘的排外和仇视.即盲目排外又同时排斥先进文明,夜郎自大。不主张进行国内社会改革,表明其革命不彻底性。
2.太平天国运动(1 85 1-1 864)。①阶级:农民阶级。②背景:鸦片战争激化阶级矛盾,自然灾害频繁。③代表人物:洪秀全、杨秀清、洪仁玕等。④活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西征、东征、北伐、后期防御、抵抗外国侵略者。⑤革命斗争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天朝田亩制度》。性质: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内容: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的政策。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评价: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没有真正实行的原因:客观原因,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田方案;主观原因,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⑥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目的:为振兴太平天国,1 859年冬,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内容:政治方面,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兴办保险事业等。文教方面,反对迷信,提倡兴办新式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它根本没有实行。⑦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⑧性质: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⑨影响: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坚持了14年,势力发展到l 8个省,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主观原因是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对太平天国联合绞杀。历史教训是:农民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