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在植物体的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反应
A.既可以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既可以在叶肉细胞中进行,也可以在根细胞中进行
C.只能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不能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D.只能在有光条件下进行,不能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17.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能够说明
A.此过程中既有ATP合成又有ATP分解
B.被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C.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D.ATP中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易脱离
16.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酶都是由内分泌腺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B.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C.微生物通过其代谢产物与酶可逆性的结合进行酶活性调节
D.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并只在人体的内环境中起作用
15.下列过程中能使ATP含量增加的是
A.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移向两极 B.小肠中Na+进入血液的过程
C.线粒体基质中CO2生成的过程 D.叶绿体基质中C3化合物被还原的过程
14.大肠杆菌在生长时,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是培养液的3000倍。如果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影响细胞呼吸作用的药物,大肠杆菌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立即下降,这种药物的作用是
A.破坏了线粒体的结构 B.抑制了细胞内呼吸酶的活性
C.破坏了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D.抑制了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
13.对绿色植物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5%、0、30%、20%、15%,则该细胞器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A. 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 B. 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 结合mRNA,合成蛋白质 D. 吸收并转换光能,完成光合作用
12. 大量事实表明,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常有较大的核仁。这有利于支持下列哪一科学结论
A. 细胞中蛋白质主要是由核仁合成的
B. 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 无核仁的细胞不能合成蛋白质 D. DNA的转录和翻译通常发生在核仁中
11.右图为某一高等生物有丝分裂某一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物为一种植物 B.该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C.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D.该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
10.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积累K+ 不需要消耗能量
B.除去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不会影响对离子的吸收
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
D.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9.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间期复杂的变化为细胞分裂期准备了物质条件
B.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增强
C.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变化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D.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过程中要依赖膜的流动性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