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 ]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考点 |
2005年高考 |
2006年高考 |
2007年高考 |
2008年高考 |
2009年高考 |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
广东卷18 |
广东卷17 |
广东卷22 |
全国卷Ⅰ30 |
|
(l)联系的含义。它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联系的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与 1 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属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 ,而不是强加给事物或主观臆造的联系。任何联系都是具体的、现实的,而不是任意 3 的。
(4)人们可以根据 4 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5)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例题1] (2008全国卷Ⅰ30)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 )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地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④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①③说法错误。
[考点2] 把握因果联系的多样性
考点 |
2005年高考 |
2006年高考 |
2007年高考 |
2008年高考 |
2009年高考 |
2.把握因果联系的多样性 |
辽宁卷16 |
广东卷28 |
四川卷32 |
全国卷Ⅰ31 |
|
(1)含义。因果联系是指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其中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2)因果联系的特点。先行后续;引起和 5 。
(3)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区别:在每一事物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 6 。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7 。
(4)方法论意义: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 8 ;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 9 。
[例题2](2008全国卷Ⅰ31)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个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
①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②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 ③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④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①错在“精确预见”,④错在“改变自然规律”。答案B。
[考点3]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考点 |
2005年高考 |
2006年高考 |
2007年高考 |
2008年高考 |
2009年高考 |
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
江苏卷13 全国卷38 |
上海卷13 全国卷Ⅱ29 |
全国卷Ⅰ30 宁夏卷23 全国卷Ⅱ40 |
全国卷Ⅰ39 上海卷35 海南卷26 |
|
(1)整体与部分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的区别表现在:二者含义不同,在同一事物中二者有 10 ;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表现在:① 整体具有部分 11 的功能;② 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③ 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整体和部分紧密联系.二者相互依赖,不可分割;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二者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 12 。
(2)方法论意义。首先,办事情要从 13 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其次,搞好 14 ,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例题3] (2008全国卷Ⅰ39)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一位西方把学家说,土尔扈特人回归的悲壮之举,“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太的叙事史诗”。
⑹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
答:整体和部分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在我国,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相互依存,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国家整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国家作为整体在矛盾同一体中处于主导地位,国家强大了,民族自治的地方将获得快速发展;作为部分的民族自治地方发展了,国家整体将更加强大。
[考点4]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考点 |
2005年高考 |
2006年高考 |
2007年高考 |
2008年高考 |
2009年高考 |
4.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
苏卷16 |
|
天津卷38 |
上海卷14 |
|
(1)运动含义。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 15 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 16 。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运动是 17 、绝对的,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任何事物都是 18 的统一。
[例题4](2008上海卷14)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解析] A项错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之中,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运动。不存在无物质的运动。C项不符合题意,龚自珍说的是“事物是怎么样的”,而C说的是“物质的本质”;D项错误,运动的内在动力是内部矛盾。所以答案B。
[考点5] 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考点 |
2005年高考 |
2006年高考 |
2007年高考 |
2008年高考 |
2009年高考 |
5.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北京卷38 江苏卷16 |
广东卷29 |
广东卷16 |
重庆卷25 天津卷32 |
|
(l)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都处于永不停息的发展变化之中,绝对不变化、根本不发展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2)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发展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和上升的运动,是 19 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首先把事物看成一个 20 的全过程,注意考察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正确地把握事物的来龙去脉。其次,应弄清事物所处的 21 。再次,要有创新精神, 22 ,学会创造性思维。
[例题5] (2008重庆卷25)我国工商机关高度重视市场的食品质量问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创新食品质量监管方式,如实行安全分类监管、食品市场准入等,降低了食品违法案件数量。监管方式创新属于:( )
①认识创新 ②制度创新 ③实践创新 ④思维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①不是题中所指,④不符合题意;答案C。
[考点6] 矛盾含义
考点 |
2005年高考 |
2006年高考 |
2007年高考 |
2008年高考 |
2009年高考 |
6.矛盾含义 |
全国卷32 |
广东卷18 |
全国卷Ⅱ30 |
|
|
(1)矛盾、对立、统一等含义。事物本身包含的 26 的关系就叫做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区别、相互斗争;矛盾的“统一”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 27 中,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 28 。
(2)理解矛盾含义还要注意。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同时存在、 9 的。这种关系既存在于事物内部,又存在于事物之间。
[例题6] ( 2007全国II30)人类在太空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技术可以为人类造福,但太空活动留下的大量航空器残骸等太空垃圾却可能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这个事实印证了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福兮,祸之所伏。”这个命题表明
① 矛盾双方逐渐融合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 ② 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趋势 ③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A、① ② B、② ③ C、① ④ D、③ ④
答案D
[考点7]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考点 |
2005年高考 |
2006年高考 |
2007年高考 |
2008年高考 |
2009年高考 |
7.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
广东卷37 |
江苏卷12 |
天津卷30 |
|
|
(l)矛盾普遍存在的表现。矛盾既存在于 30 之中,又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 31 ,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无不贯穿着矛盾。简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承认矛盾的 32 ,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要坚持 33 ,防止片面性。
[例题8]、( 2007天津30)下列成语中与漫画《入市之梦》 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C、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D、审时度势趋利避害
[考点9] 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考点 |
2005年高考 |
2006年高考 |
2007年高考 |
2008年高考 |
2009年高考 |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江苏卷14 全国卷Ⅰ33 |
北京卷38 |
广东卷26 上海卷9 |
北京卷26 四川卷31 广东卷26 |
|
(l)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34 具有不同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 35 的特点各不相同。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哲学依据 36 原理。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认识事物的 37 和正确解决矛盾的 38 ,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列宁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 39 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例题9](2008北京文综26)为了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稳定,宏观调控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这体现了 ( )
A.事物之间存在互为因果关系 B.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部分决定整体,整体影响部分 D.不同质的矛盾要用不同质的方法解决
答案 D
[考点10]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及方法论
考点 |
2005年高考 |
2006年高考 |
2007年高考 |
2008年高考 |
2009年高考 |
10.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
天津卷34 北京卷25 全国卷Ⅱ27 |
江苏卷13 |
宁夏卷40 山东卷28 天津卷28 |
北京卷30 上海卷23 |
|
(1)二者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矛盾的普遍性 40 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在不同的场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 41 的。
(2)方法论意义。把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 42 ,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43 。
[例题10]( 2008北京文综30)在传统京剧表演中,同一类型角色的表演有大体一致的程式,就像唱歌、奏乐要遵循一定的乐谱一样。京剧演员在表演中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又要努力创造富有特色的角色。这一艺术要求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 B.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表现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答案 C
[考点11]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考点 |
2005年高考 |
2006年高考 |
2007年高考 |
2008年高考 |
2009年高考 |
1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
江苏卷39 |
北京卷38 |
全国卷Ⅰ31 |
重庆卷39 天津卷39 |
|
(1)主次矛盾及关系。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 44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 45 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另一方面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46 。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例题11] ( 2007全国I31)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这说明( )
A、我们社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已经变化
B、民生问题作为次要矛盾制约着主要矛盾的解决
C、解决民生问题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
D、民生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
答案C
[考点12]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考点 |
2005年高考 |
2006年高考 |
2007年高考 |
2008年高考 |
2009年高考 |
1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
|
广东卷23 |
四川卷28 |
江苏卷33 四川卷38 |
|
(1)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主次方面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分析问题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3)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4)掌握矛盾分析方法,就是要运用 47 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坚持 48 ,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例题12](2008江苏单科33)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父道:“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遂其子不再怨。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 ( )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答案 B
[考点13] 内因和外因
考点 |
2005年高考 |
2006年高考 |
2007年高考 |
2008年高考 |
2009年高考 |
13内因和外因 |
广东卷38 |
北京卷32 全国卷39 |
江苏卷15 |
全国卷Ⅰ32 海南卷22 全国卷Ⅱ39 |
|
(l)二者的辩证关系。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目 49 ,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方法论。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首先要重视内因。其次,也不忽视外因,并对其作 50 的分析。
[例题13] (2008全国卷Ⅰ32)经过近10年艰苦实验,我国科学家应用基因技术,利用水稻亚种间遗传基因的杂交优势,培育出高产稳产的超级稻新品种。这说明:( )
①外因和内因一起构成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②在特定条件下外因构成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③外因使事物的变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④外因通过改变内部矛盾双方的地位推动事物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所以①②说法错误,答案:B。
[注] 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准确理解。外因对于事物的发展不仅是不可缺少的,有时甚至还会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但外因的作用再大,也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可见,内因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变化的根据。
[考点14] 量变和质变
考点 |
2005年高考 |
2006年高考 |
2007年高考 |
2008年高考 |
2009年高考 |
14.量变和质变 |
北京卷26 全国卷29 |
江苏卷10 北京卷25 |
北京卷35 上海卷23 广东卷23 |
全国卷Ⅱ30 山东卷22 海南卷21 |
|
(1)二者关系。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 51 ,质变是量变的 52 ,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 新的质变,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向前发展。
(2)方法论。要坚持 53 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例题14](2008全国Ⅱ30)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施肥浇水凭经验和感觉。某教授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去伪存真、总结概括,研究、开发出“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指导农民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了少施氮肥、增产增收的显著成效。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显著成效,说明 ( )
①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量的积累不一定引起质的变化 ③适度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④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说法错误,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而质变并不都是发展。②不符合题意。
[考点15] 事物发展的趋势
考点 |
2005年高考 |
2006年高考 |
2007年高考 |
2008年高考 |
2009年高考 |
3.事物发展的趋势 |
北京卷26 |
全国卷29 天津卷32 重庆卷39 |
江苏卷8 江苏卷16 |
江苏卷32 江苏卷30 山东卷29 |
|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 54 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 55 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要支持新事物,培养创新精神。
[例题15](2008江苏卷32)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 .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发展的知识。①体现了事物是发展的;②说法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③体现了事物是发展的;④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①③符合题意。
[考点16]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考点 |
2005年高考 |
2006年高考 |
2007年高考 |
2008年高考 |
2009年高考 |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
|
四川卷39 江苏卷11 |
|
山东卷29 |
|
(1)二者的根本观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 56 ,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 57 ,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2)二者的分歧。它们的分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第二,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第三,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 58 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例题16](2008山东卷29)材料五:历经30年的改革开放,当代另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胆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并同各国人民携手,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6)结合材料五,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正确处理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必须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答:①必须遵循联系的方法论原则,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世界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②必须遵循发展的方法论原则,既要把握中国和世界前进的总趋势,又要正视发展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
③必须遵循矛盾分析的方法论原则,统筹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实现互利共赢。
④必须遵循辩证否定的方法论原则,以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大胆吸取、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综上,唯物辩证法重点考查内容分为:一个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两个总特征(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发展观的三要素(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四点分歧(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表现)。
8、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7、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
6、内因和外因:内因和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3、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2、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唯物辩证法是哲学思想的精华,其内容丰富,原理较多,因此是每年高考的“重头戏”,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结合时政热点,提高原理的应用能力。结合近几年高考情况,本专题重点考查的知识点有:
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