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现代经济发展与石油的生产、消费息息相关。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1945--1973年,美国借助廉价的石油消费,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严重损害了美国经济。为此,美国政府实施了《能源政策和节约法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能源节约、产业结构调整和替代能源的开发利用。近两年来,随着石油价格再次飙升,美国为了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加快替代能源生产,计划到2017年将本国一半以上的玉米、小麦等粮食用于乙醇生产,美国的许多粮食产地也正逐步转为燃料基地。然而美国的措施进一步加剧了世界市场上粮食供不应求的状况,引起国际社会的批评和美国的反思。
根据材料回答:材料中美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是如何体现实践决定认识的?(12分)
32、材料一、南方某县原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山地居多,传统上以种植林果业为主。为了尽快脱贫致富,当地农民把国家扶贫资金大量用于购买化肥、生长剂、杀虫剂等化学制品,以增加林果作物的产量,获得更多效益。但事与愿违,不仅农产品因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超标而在市场上屡屡受挫,还导致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严重下降。
材料二、面对该地现状,当地政府根据国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聘请专家论证,作出了实施“富裕生态家园”工程的重大决策。他们一方面瞄准市场,大力推广绿色无公害水果的种植。另一方面,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教育,聘请专家及致富能手对农民进行拉网式的技术培训。经过几年努力,该县水果销售价格呈现持续上涨势头,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必须正确、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8分)
31、发展观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处于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发展的理解并不相同,按时间顺序可将发展观分为四个阶段:起初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后来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再后来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如今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后代人的发展”。不同的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1)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观点分析,为什么不能仅仅以经济增长作为测定发展的唯一指标?(8分)
(2)分析上述材料所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道理。(6分)
30、2009年4月23日是第14个“世界读书日”。温家宝总理参加“世界读书日”活动时指出:“我们不仅要读书,而且要实践;不仅要学知识,而且要学技术。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即不仅要学会动脑,而且要学会动手;不仅要懂得道理,而且要学会生存;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学会与人和谐相处。”从哲学上说,总理是在强调
①读书和实践都是获得认识的来源,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②实践是获得认识的重要途径,要重视实践的作用
③要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要在实践中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题,共40分)
29、问政于民,以知施政之得失,决策乃有依据;问需于民,以知群众所需所急,决策乃有针对性;问计于民,以凝聚民智,乃使各项重大决策切合实际。“三问”于民已成为新时期我国各级政府的政治取向。政府“三问”于民体现了
①民意是国家正确决策的决定因素 ②实践第一的观点
③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误的标准
27、面对金融危机,不少企业充分发挥逆向思维的作用,转危为机,产生良好效果。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考能力,是在对事物的性质、功能、方位、趋势进行综合思考后,发现常态思维已经“山重水复疑无路”,将思维反转,而意外地“柳暗花明又一村”,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这说明
①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②逆向思维能进一步发挥人们的认识能力
③逆向思维能突破一切认识障碍 ④逆向思维要求人们思考问题要打破常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4、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段话最能体现的哲理是
①认识是不断扩展、深化和向前推移的 ②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实践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④读书和实践都是认识的来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3、2009年5月19日,由140名共和国开国元勋后代组成的“将军后代合唱团”,在重庆人民大会堂演出,该团随后将全国巡演。团员们说,成立合唱团,是为了纪念50年前曾鼓舞一代中国人的“将军合唱团”,也是为了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这表明
①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③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活动 ④实践是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