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18758  318766  318772  318776  318782  318784  318788  318794  318796  318802  318808  318812  318814  318818  318824  318826  318832  318836  318838  318842  318844  318848  318850  318852  318853  318854  318856  318857  318858  318860  318862  318866  318868  318872  318874  318878  318884  318886  318892  318896  318898  318902  318908  318914  318916  318922  318926  318928  318934  318938  318944  318952  447090 

17.用两株同样的绿色植物作实验,给其中的一株以连续光照,给另一株一定频率的间歇光照,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两者光合作用产物的数量相同,分析原因是

①暗反应中酶的数量有限 ②间歇光照即能维持细胞内有足够的ATP和[H]

③间歇光照时,酶的活性高 ④光不是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A

试题详情

16.对图1---5的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某视野中的图像,如要看清洋葱根尖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左移动

B.图乙是某同学在2m×2m样方范围内进行的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的调查,圆圈表示个体,则这块地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3.25株/m2

C.图丙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黑藻叶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实际上图中所标注的叶绿体位于右下角,细胞质按逆时针方向流动

D.图丁表示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可见其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浅

[解析]甲图中4是分裂时的细胞,此时的细胞呈正方形,排列整齐。样方法取样时,应只取两个边线及两个边线相交顶点上的样本。显微镜视野中环形的方向与实际一样。

[答案]C

试题详情

15.下列关于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科学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C.在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D.萨顿借助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肯定是科学正确的

[解析]A选项的暗-亮-暗三层结构是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C选项在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若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无法捕获小动物,一般采用样方法。D选项萨顿借助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只有经实验检验,才能确定正确与否。

[答案]B

试题详情

13.(2007年高考广东生物)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人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能独立完成“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答案]B  

14某生物学小组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而在两个花盆里种了大豆,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花盆
  阳光
   温度
    水
   Ⅰ
  光照
   200C
   充足
 Ⅱ
  暗室
   200C
  不充足

在这一实验设计中,应该改正的错误是:

A、 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向阳的地方     B、 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黑暗的地方

C、 两个花盆的温度不应该一样高      D 、两个花瓶都应该浇给充足的水

[解析]这个实验要研究的是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因此阳光应该为自变量。根据单因子变量原则,其他因素都应该设为常量,所以本题的答案为D---两个花盆都应该浇给充足的水。这样既保证了变量单一,又使大豆不会因为缺水而影响发芽。而如果两个花盆都浇水不足,两个盆中的大豆就都会因为缺水而使发芽不良,也会导致实验的失败。因此,在考虑单因子变量时,还要尽量使常量能满足实验成功的条件。

[答案]D

试题详情

12.(2007年高考山东理综卷)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D.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知识内容“细胞的有丝分裂”,干扰项是C选项,“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赤道板是指相当于细胞中央的一个位置,而不是一个结构,所以看不到。

[答案]B

试题详情

11、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高.考.资.源.网某同学试图探究细胞有丝分裂分裂期是否存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他最好爱用的标记元素及方法是:( )

A.以含15N的无机盐培养洋葱根尖,并检验分裂期细胞的放射性

B.以含15N的腺嘌呤的营养液培养植物组织,并检验分裂期细胞的放射性

C.以含15N的无机盐溶液代替清水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并检测

D.以含15N一尿嘧啶 核糖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植物组织,检验分裂期细胞的放射性

[解析]15N的腺嘌呤DNA、RNA合成时均利用,15N一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只有RNA合成才利用这样才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D

试题详情

10.下列有关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几个简单的小实验,你认为哪一个结果有科学性错误?(   )

A.将叶绿素的丙酮提取液放在自然光源和三棱镜之间,从三棱镜的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变暗(或出现暗带)的区域是红光和蓝紫光区

B.在温暖晴朗的一天下午,在某植物向阳处采得一片叶,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用碘液处理后做成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被染成蓝色的结构是叶绿体

C.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能向光集中移动,强光下以较小的侧面对着光 D.在天气晴朗的一天的上午10时左右,用钻有直径为1cm左右小孔的锡箔纸将田间一株植物的叶片夹住,下午2 时左右取下这片叶,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用碘液处理,小孔处照光的部位成蓝色,而被锡箔纸遮住的部分则呈白色或灰色

[解析]D选项的植物在事业前应放在暗处几个小时,以耗尽原来的淀粉,这样,上述现象才说明问题。

[答案]

试题详情

9.几位同学在探索p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其中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①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②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新鲜的α-淀粉酶溶液1mL    

③置于适宜温度下保温5min 

④分别置于100℃、60℃、0℃环境中保温5min   

⑤ 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现象

⑥ 将试管中溶液的pH分别调到3、7、11,保持5min 

A.①⑥②③⑤    B.①⑥④②⑤   C.①②⑥③⑤   D.②⑥①③⑤

[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值。在实验过程中,要先使酶在相应的PH值条件下保持一段时间,这样可保证酶在研究的PH值的环境中起作用。

[答案]D

试题详情

8.匈牙利学者帕尔在1914-1918年间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时,曾在黑暗条件下,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部移到切口的一侧,胚芽鞘会向另一侧弯曲生长(如图1---4),这个实验主要证实

A.顶端产生某种“影响物”         B.合成“影响物”不需要光

C.“影响物”具有促进胚芽鞘生长效应    D.使背光一侧“影响物”分布多

[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芽尖放的位置,现象是放的一侧生长加快,说明顶端产生了什么物质,该物质促进了胚芽鞘得生长,同时也说明了影响物分布不均,导致弯曲。但主要说明顶端产生了什么物质。

[答案]A

试题详情

7.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葡萄醋的温度要比制葡萄酒的温度高些

B.使用加酶洗衣粉在任何条件下洗衣效果都比普通的洗衣粉好

C.凝胶色谱法是一种根据不同蛋白质对光的吸收率不同而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D.固定化细胞比固定化酶的催化效率高,适用于所有生产过程

[答案]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