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蒋介石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我国自清季以来,到了去年正是百周年。我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十年的革命流血,五年半的抗战牺牲,乃使不平等条约百周年的沉痛历史改变为不平等条约撤废的光荣记录。”讲话中说的“光荣记录”指的是
A.中国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B.废除英美等国在华治外法权
C.《开罗宣言》承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D.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2.2007年6月,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开平碉楼主要由近代旅美、旅加华侨兴建。据统计,1921年至1931年开平共建碉楼940座,占总数的51.2%,而1932至1942年,开平只建碉楼114座,占总数的6%。1932至1942年碉楼兴建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①日本对华侵略的不断加深 ②欧美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
③西方国家经济萧条 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衰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有学者在分析淞沪会战的背景时指出,“蒋注视着日人初期在华北之活动,不能不下决心。在这一个月内,他出入于两端:还是决心作战,还是承认中国之积弱不如人。可是主意既决,他着意抗战时,他采取了一项办法,将日人野心所构成的圆滑军事政治体系拖垮。日人满望在北方打,到南方来谈判。蒋选择了一个全民抗战的办法,引导敌人到长江下游他自己方寸之地应战。这区域接近他的内部基地,他的部队已在此集中待命。”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
①淞沪会战前蒋介石曾在战和之间犹豫不决
②蒋介石希望通过淞沪会战挫败日本迅速占领华北的目的
③蒋介石希望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④蒋介石认为淞沪会战必胜无疑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对富农认识,由“土地有多的富农,……也是剥削分子;其土地也应没收,如果他自己仍然做庄稼,可分给他一部份较坏的土地,但必须他自己耕种。”到“对于富农,我们只取消其封建式剥削的部分,即没收其出租的土地,并取消其高利贷。富农所经营的土地、商业以及其他财产则不能没收”,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根据地的经济困难
C.三三制原则的的实行 D.社会经济向前发展
9.中共中央在《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指出:“党在这次事变中的中心任务是:……领导群众(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力政策,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侵略,反对进攻苏联和苏区,拥护苏维埃,武装保卫苏联,反帝国主义的强盗战争而争斗。”为此,中共中央
A.依靠东北军坚持东北地区抗日武装斗争 B.派遣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
C.组织了“黑龙江省民众抗日救国义勇军” D.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的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这对莫斯科来说存属异端邪说,但毛自行其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结合所学知识,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毛泽东脱离了第三国际的领导
②新的革命策略指的是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③新的革命策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情的结合
④新的革命策略没有遵守马克思主义优良传统
A.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7.在20世纪20年代,“它用国民革命左派政府名义,南下广东,想依赖外援,攻打大城市,而没有直接到农村中去发动和武装农民……”这里的“它”指的是
A.国民政府东征 B.省港大罢工 C.南昌起义 D.湘赣边秋收起义
6.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5.20世纪初,中国有一文章写到:“自辛亥八月迄今,未盈四年,忽而满洲立宪,忽而五旗共和,忽而
临时总统,忽而解散国会,忽而内阁制,忽而任期总统,忽而终身总统,忽而以约法暂代宪法,忽而催
促制定宪法。……使全国民众彷徨迷惑,莫知适从,政府威信,扫地尽矣。……”该文章是
A.《文学改良刍议》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共和与君主论》 D.《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4.“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孙中山为改变这种局面而采取的行动是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建立广东国民政府 D.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