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19004  319012  319018  319022  319028  319030  319034  319040  319042  319048  319054  319058  319060  319064  319070  319072  319078  319082  319084  319088  319090  319094  319096  319098  319099  319100  319102  319103  319104  319106  319108  319112  319114  319118  319120  319124  319130  319132  319138  319142  319144  319148  319154  319160  319162  319168  319172  319174  319180  319184  319190  319198  447090 

11.1895年4月,俄国财政大臣表示,“假使日本占领南满(今东北南部),对我们将是威胁”,为保护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筑,应“采取适当措施”此措施是   (  )

A.阻止签订《马关条约》     B.联合德、法干涉还辽

C.租占旅顺、大连        D.修建满洲铁路

试题详情

10.19世纪60年代,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70年代,该厂有了较大发展,80年代因受外商排挤而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发昌机器厂的兴衰说明了  (  )

A.近代民族工业只在19世纪获得发展空间  

B.中外合资才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唯一途径

C.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昙花一现     

D.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直接威胁民族工业的生存

试题详情

9.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观点反映了(  )

  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B.西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

  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         D.“西学中源”证据充分

试题详情

8.1881年12月《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从上述史料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  )

①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     ②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主要依赖外国

  ③中国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   ④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7.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醉状态下唤醒似的。”这里马克思所说的“唤醒”主要是指  (  )

A.鸦片战争期间的爱国官兵抗击英军      B.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C.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D.洋务运动

试题详情

6.“倘有百万家财者,……或三、四富民共请立银行,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外国有禁买子为奴之例……故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上述主张出自(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应诏统筹全局折》

试题详情

5.1860年《北京条约》签定后,咸丰皇帝躲在避暑山庄,一不痛心割让九龙,二不吝惜巨额的赔款,却认为外国派员驻京“最为中国之害”。对咸丰皇帝这一认识分析正确的是  

A.把维护国家的尊严放在第一位   (  )

B.认识到列强侵华的本质

C.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D.认识到列强派员驻京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最大

试题详情

4.英国曼彻斯特的工厂主曾浪漫地想着:“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得忙上数十年!”然而鸦片战争10年后一个叫米契尔的英国人在中国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情形:“在收获完毕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梳棉、纺纱和织布。这个国家9/10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细的本色布都有。生产者所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上述材料反映了  (  )

①英国商人想用经济手段打开中国大门     

②传统的小农经济对工业品的顽强抵抗

③英国商人很难通过正常的贸易打开中国的市场 

④英国由此展开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3.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  )

①虎门销烟   ②签订《南京条约》   ③签订《马关条约》   ④香港回归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2.观察两组数据。第一组:鸦片战争之后短短的几年,据估计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增加了4倍多。第二组:1855年以前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始终在200万英镑左右徘徊,1853年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

A.中国开口通商后,英国对华贸易额逐年保持较快增长

B.中国开口通商后,外国的商品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不大

C.因为以前的贸易额很小,英国输华商品在鸦片战争后头几年成倍增长

D.两组数据所能得出的结论是相互矛盾,可能其中一组数据有错误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