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19010  319018  319024  319028  319034  319036  319040  319046  319048  319054  319060  319064  319066  319070  319076  319078  319084  319088  319090  319094  319096  319100  319102  319104  319105  319106  319108  319109  319110  319112  319114  319118  319120  319124  319126  319130  319136  319138  319144  319148  319150  319154  319160  319166  319168  319174  319178  319180  319186  319190  319196  319204  447090 

5.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王国维是史学界权威,其考证比较可信     

B. 谭其骧《秦郡新考》是最新研究成果,比较准确

C. 历史研究受时代和史学研究者本身的局限

D. 两位学者的结论不一致,都没有参考价值

试题详情

4.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含义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文中的“民主”,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

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举动

C.说明早期儒家已经有“天人感应” 思想

D.强调“主权在民”,人民有权推翻统治者

试题详情

3.《吕氏春秋》:“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与这一历史现象关联最为紧密的图片是 (   )

试题详情

2.“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句话可能出自(  )

A.《墨子》         B.《论语》

C.《老子》            D.《韩非子》

试题详情

1.《史记》中有西周时重要诸侯国受封的记载,其中《楚世家》写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材料反映了(  )

A.楚国是西周最早分封的诸侯国   

B.周天子利用先代帝王的名望维护统治稳定

C.楚之先祖是黄帝之孙,有“大宗”的地位        

D.西周分封诸侯国以西周的皇族为主

试题详情

33.(17分)阅渎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7年初,中国近代著名军事家蒋方震(国民党陆军上将)在谈到中国能否打过日本的问题时指出“……中国有地大与人众的两个优越条件,不战则已,战即不能不动用拖的哲学,拖到东西战争合流,我国转弱为强,把敌人拖垮而后矣。”

1937年8月18日,即“八一三”事变后的第五天,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国民党陆军上将,蒋介石的亲信之一)在南京研究抗战策略的时候,提出“我国军事落后且未有充分作战准备,不宜实施迅速决战之战略,但因我国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资源散在各地,具有长期作战之条件。故我国对倭作战之最高指导方针,不能不根据优劣相反的客观条件,实施持久消耗战略。在此项大方针下,国军作战之具体运用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持久抵抗时期,第二期为敌我对峙时期,预定之第三期,为我总反攻时期,在抗战第一时期,国军……消耗敌人战力,保存我军主动,借以空间换时间,扩大战场,分散敌军兵力,以求达成提早阻止敌人前进,乃建立长期抗战的目的。”

--《民国高级将领列传》

材料二   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之八年间,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驾。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壮烈牺牲在战场上的国民党将军即达二百余位,其中有11位上将、34位中将、48位少将。 

--摘自中华网《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周年》

回答:

(1)指出蒋方震和陈诚在抗战的基本策略上有何相同之处?其共同的依据是什么? (2分)

(2)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蒋方震提出的抗战“要拖到东西战争合流,我国转弱为强”是否可能实现?为什么? (4分)

(3)蒋方震和陈诚的主张有合理之处,但均未找到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出路,结合材料分析:他们认为取得抗战胜利的途径各是什么?其共同的缺陷是什么? (3分)

(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国民党的抗战。(8分)

试题详情

31.(11分)阅渎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5一1898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

注:1898年9月21日以后,清政府取缔报馆,捉拿主笔,已不再允许民间自办报刊。                                   --姚福中《中国编辑史》

材料二  《福报》的宗旨是“欲以开风气,广见闻,速变通,强国势。” ……《广仁报》的内容有论著、时事新闻、地方要闻、中西译述、杂谈等。论著多以外患日急,非变法维新不能挽救为中心问题,意在唤起国人发愤图强,开通风气。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材料三  中国近代的办报活动,如果从1815年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算起,最初的六十年,没有一份报纸或期刊是由中国人创办或主持的。……从1874年到1895午的二十年间,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总共只有十种……除了香港地区清政府鞭长莫及外,其他地方中国人自办的报刊在专制政权的压制下,寿命都很短暂。……1895年堂堂中华帝国在甲午战争中竟败于东洋“岛夷”之手,这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刺激太大了,他们在各地组织学会,采取办报刊、设学堂等办法鼓吹“变法图强”。                                   --姚福中《中国编辑史》

材料四   1909年,于右任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该报以“实行大声疾呼,为民情命”为宗旨,揭露清政府统治的腐朽黑暗,革命色彩鲜明。内容分言论、纪事、丛录三部分,辟有社说、专论、诗话、艺苑等栏,并配合时事新闻,登载有关政治、时事、社会生活的图画,以讽刺画为主,行销盛广。   

材料五   《新华日报》是我们党在国民党统治区所办的一个公开的日报,它经历了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初期。在九年多的时间里,它在国民党统治区帮助党教育了整整一代青年,为党争取了广大人民群众,影响是很大的。……国际上,从欧美各国政府到各种政治势力都是从《新华日报》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的。世界各国的共产党,……也是从《新华日报》来了解中国革命进程及其经验的。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述19世纪末中国办报的特点。(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4分)

(2)分别说明材料二、四、五中报刊在当时所产生的不同作用。(4分)

试题详情

30.下列是对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奋斗历程进行概括性的一组词语,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B.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日出东方

C.灯塔指引→日出东方→星火燎原→进京赶考→力挽狂澜

D.星火燎原→灯塔指引→日出东方→进京赶考→力挽狂澜

试题详情

29.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中共中央驻地先后有着“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

的变化,它也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下列相关表述中,错误的是        (   )

A.从上海到瑞金,有利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从瑞金到延安,有利于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转变

C.从延安到西柏坡,反映了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D.从西柏坡到北平,反映了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的转移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