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王国维是史学界权威,其考证比较可信
B. 谭其骧《秦郡新考》是最新研究成果,比较准确
C. 历史研究受时代和史学研究者本身的局限
D. 两位学者的结论不一致,都没有参考价值
4.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含义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文中的“民主”,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
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举动
C.说明早期儒家已经有“天人感应” 思想
D.强调“主权在民”,人民有权推翻统治者
3.《吕氏春秋》:“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与这一历史现象关联最为紧密的图片是 ( )
2.“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句话可能出自( )
A.《墨子》 B.《论语》
C.《老子》 D.《韩非子》
1.《史记》中有西周时重要诸侯国受封的记载,其中《楚世家》写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材料反映了( )
A.楚国是西周最早分封的诸侯国
B.周天子利用先代帝王的名望维护统治稳定
C.楚之先祖是黄帝之孙,有“大宗”的地位
D.西周分封诸侯国以西周的皇族为主
33.(17分)阅渎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7年初,中国近代著名军事家蒋方震(国民党陆军上将)在谈到中国能否打过日本的问题时指出“……中国有地大与人众的两个优越条件,不战则已,战即不能不动用拖的哲学,拖到东西战争合流,我国转弱为强,把敌人拖垮而后矣。”
1937年8月18日,即“八一三”事变后的第五天,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国民党陆军上将,蒋介石的亲信之一)在南京研究抗战策略的时候,提出“我国军事落后且未有充分作战准备,不宜实施迅速决战之战略,但因我国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资源散在各地,具有长期作战之条件。故我国对倭作战之最高指导方针,不能不根据优劣相反的客观条件,实施持久消耗战略。在此项大方针下,国军作战之具体运用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持久抵抗时期,第二期为敌我对峙时期,预定之第三期,为我总反攻时期,在抗战第一时期,国军……消耗敌人战力,保存我军主动,借以空间换时间,扩大战场,分散敌军兵力,以求达成提早阻止敌人前进,乃建立长期抗战的目的。”
--《民国高级将领列传》
材料二 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之八年间,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驾。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壮烈牺牲在战场上的国民党将军即达二百余位,其中有11位上将、34位中将、48位少将。
--摘自中华网《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周年》
回答:
(1)指出蒋方震和陈诚在抗战的基本策略上有何相同之处?其共同的依据是什么? (2分)
(2)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蒋方震提出的抗战“要拖到东西战争合流,我国转弱为强”是否可能实现?为什么? (4分)
(3)蒋方震和陈诚的主张有合理之处,但均未找到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出路,结合材料分析:他们认为取得抗战胜利的途径各是什么?其共同的缺陷是什么? (3分)
(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国民党的抗战。(8分)
31.(11分)阅渎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5一1898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
注:1898年9月21日以后,清政府取缔报馆,捉拿主笔,已不再允许民间自办报刊。 --姚福中《中国编辑史》
材料二 《福报》的宗旨是“欲以开风气,广见闻,速变通,强国势。” ……《广仁报》的内容有论著、时事新闻、地方要闻、中西译述、杂谈等。论著多以外患日急,非变法维新不能挽救为中心问题,意在唤起国人发愤图强,开通风气。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材料三 中国近代的办报活动,如果从1815年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算起,最初的六十年,没有一份报纸或期刊是由中国人创办或主持的。……从1874年到1895午的二十年间,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总共只有十种……除了香港地区清政府鞭长莫及外,其他地方中国人自办的报刊在专制政权的压制下,寿命都很短暂。……1895年堂堂中华帝国在甲午战争中竟败于东洋“岛夷”之手,这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刺激太大了,他们在各地组织学会,采取办报刊、设学堂等办法鼓吹“变法图强”。 --姚福中《中国编辑史》
材料四 1909年,于右任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该报以“实行大声疾呼,为民情命”为宗旨,揭露清政府统治的腐朽黑暗,革命色彩鲜明。内容分言论、纪事、丛录三部分,辟有社说、专论、诗话、艺苑等栏,并配合时事新闻,登载有关政治、时事、社会生活的图画,以讽刺画为主,行销盛广。
材料五 《新华日报》是我们党在国民党统治区所办的一个公开的日报,它经历了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初期。在九年多的时间里,它在国民党统治区帮助党教育了整整一代青年,为党争取了广大人民群众,影响是很大的。……国际上,从欧美各国政府到各种政治势力都是从《新华日报》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的。世界各国的共产党,……也是从《新华日报》来了解中国革命进程及其经验的。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述19世纪末中国办报的特点。(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4分)
(2)分别说明材料二、四、五中报刊在当时所产生的不同作用。(4分)
30.下列是对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奋斗历程进行概括性的一组词语,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B.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日出东方
C.灯塔指引→日出东方→星火燎原→进京赶考→力挽狂澜
D.星火燎原→灯塔指引→日出东方→进京赶考→力挽狂澜
29.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中共中央驻地先后有着“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
的变化,它也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下列相关表述中,错误的是 ( )
A.从上海到瑞金,有利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从瑞金到延安,有利于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转变
C.从延安到西柏坡,反映了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D.从西柏坡到北平,反映了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的转移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