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19845  319853  319859  319863  319869  319871  319875  319881  319883  319889  319895  319899  319901  319905  319911  319913  319919  319923  319925  319929  319931  319935  319937  319939  319940  319941  319943  319944  319945  319947  319949  319953  319955  319959  319961  319965  319971  319973  319979  319983  319985  319989  319995  320001  320003  320009  320013  320015  320021  320025  320031  320039  447090 

4、精讲:由于总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教师无论是在讲复习课,还是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要做到有目标地精讲。学生一看就明白的问题,教师不宜在课堂上讲来讲去,而是要给学生讲方法、讲原理、讲技巧、讲关键、讲思路、讲规律,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功效。

试题详情

3、讨论:在前两环节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思考题在存在的疑点、难点进行讨论。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搞清自己的遗留问题,加深印象,从而使每个思考题涉及的同一类问题清楚,做到“万变不离其宗”。抓住分析讨论这一环节,学生就会获得牢固的知识。

试题详情

通过对知识点、高考试题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观察,目前化学学科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一考就糟。为此,在教学中采取的措施是:认真听讲、反复联想、熟能生巧、能力渐长。二是概念多,理论多,实验杂,计算难,题型活。反应多,容易忘:前面学,后面忘:容易学、容易忘。在教学、复习中采取的措施是:正确理解、注意联想,重视实验,讲究巧练,培养能力,善于记忆,前后对比,摸索规律,经常回忆,不易忘记。例如:在复习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时我们采取一副对联:一算二量三溶四冷五转移,六洗七加八定九摇十装贴。既增强了记忆又加深了理解。对硫酸工业通过“三三两两”四个字概括了硫酸工业的原理、阶段、设备。学生复习起来轻松、透彻。

试题详情

5.可对反应原理迁移和拓宽,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如:   (1)如何使用简便方法鉴别浓H2SO4和稀H2SO4? 根据稀、浓H2SO4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如密度、溶于水放热、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导电性等:   ①滴在纸上  ②溶于水  ③等体积放在天平上称量  ④与Cu反应  ⑤与铝或铁反应 ⑥ 与NaBr或NaI ⑦ 与K2S或Na2S  ⑧滴在装浓HCl的试管中  ⑨滴在胆矾晶体上  ⑩滴在蔗糖上  11、滴在NaCl固体上  12、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  13、等体积的水中滴入相同滴数的两种硫酸,检验导电性等。

   综上所述,复习元素化合物要在“全面、重点、训练”上下功夫,把零散的元素知识变为完整的科学体系,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试题详情

4.  精心选题,加强训练,提高能力 I、加强框图题训练,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框图题训练有两种层次,一是帮助学生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二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在评讲此类题型时,着重对题目进行分析,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和关键。 II、从同一物质制法(同组物质鉴别)的多样性,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些常见物质的制备,由于教材的循序渐进,介绍的原理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后继知识的深化,复习中,

试题详情

3.总结规律,突出重点 I、在复习主族元素时,从相似性、递变性、特殊性入手,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1)相似性。同主族元素依据其结构的相似性找出其性质的相似性。例如根据碱金属元素原子和其单质、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通过类比,得出相似性:①单质都具有较强还原性,能与大多数非金属反应;②单质都能与水反应放出氢气;③其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为碱等。 (2)递变性。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由于其结构(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的数、原子半径等)的递变性,而导致了其性质的递变性。以卤族为例,递变规律:随核电荷数增加,①单质氧化性减弱;②其氢化物稳定性依次减弱;③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增强;④氢化物及卤离子的还原性增强等等。 (3)特殊性。要从“相似”和“递变”中去认识事物的“特殊”。了解物质的特性,有利于推断、鉴别和区分各种物质,特别是框图题,避免因结构和性质的相似而产生混淆。在复习卤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的同时,应让学生掌握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一些特性。如氟气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其他卤素单质与水反应则生成氢卤酸和次卤酸;氢氟酸为弱酸,而其他氢卤酸是强酸;氟化银可溶于水,而其他卤化银不溶于水等等。 II、适时总结规律,有利于特出重点,强化记忆。 例如,在复习某一物质的保存时,总结化学试剂存放的一般规律;在复习SO2与H2S反应时,总结化合物+化合物→单质+化合物的一类反应其他如:NH3+NO、Na2O2+H2O、NaH+H2O等;在复习硫酸盐时,将中学课本里涉及到的矾一一列出,从而让学生了解硫酸盐多矾的知识。可以总结的规律很多,在复习中适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归纳总结,这对知识的结构化,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试题详情

2.抓好“三个结合”,进行横向联系 I、与基本理论结合 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时,运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化学平衡等理论加深理解某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同时又能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如: (1)卤素单质、碱金属单质熔、沸点的变化规律,运用分子间作用力和化学键的知识理解这些规律。 (2)物质的水溶性用相似相溶原理去掌握。 II、与实验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必须结合一些典型实验进行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在复习“Fe2+”和“Fe3+”的相互转化关系时,可设计如下两组实验:(1)向新制的FeCl2溶液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向其中滴加氯水,观察现象;(2)取四支分别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再向其中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Fe粉,铜粉、KI溶液,观察产生的现象;并写出上述两组实验的有关反应方程式。通过上述实验,既复习了“Fe2+”和“Fe3+”的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又复习了 “Fe2+”和“Fe3+”的检验。 III、与计算结合 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将定性深化为定量是必不可少的,与计算结合,既巩固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又可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例如ClO2、Cl2都是强氧化剂,都可以消毒杀菌,与同质量的Cl2相比,ClO具有更高的消毒效率。设计计算相同质量的ClO2消毒效率是Cl2的多少倍。在复习氮氧化物知识时,穿插NO、NO2、O2、H2O反应的有关计算等等。

试题详情

1. 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采用“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网”的方式,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构化,从而达到条理化、系统化、整体化。 I.知识主线   知识点     (1)非金属部分:    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的含氧酸盐   (2)金属部分       金属→氧化物→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相应的盐   按“知识主线”,以每种物质作为知识点,引导学生对物质的性质、存在、制法和用途等知识点的进行联想复习: II、知识网 把各知识点进行网络化,得到整体的互相联系的结构化的知识,即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这样,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复习时依此知识网为线索,展开回忆和联想,然后再通过练习巩固,就能达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 近年来高考题中各个知识点用多种形式联系在一起的选择题、框图题、计算题、实验题的考查份量逐渐加大。所以将知识点进行比较、进行网络化十分重要。尤其对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