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精讲:由于总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教师无论是在讲复习课,还是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要做到有目标地精讲。学生一看就明白的问题,教师不宜在课堂上讲来讲去,而是要给学生讲方法、讲原理、讲技巧、讲关键、讲思路、讲规律,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功效。
3、讨论:在前两环节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思考题在存在的疑点、难点进行讨论。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搞清自己的遗留问题,加深印象,从而使每个思考题涉及的同一类问题清楚,做到“万变不离其宗”。抓住分析讨论这一环节,学生就会获得牢固的知识。
通过对知识点、高考试题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观察,目前化学学科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一考就糟。为此,在教学中采取的措施是:认真听讲、反复联想、熟能生巧、能力渐长。二是概念多,理论多,实验杂,计算难,题型活。反应多,容易忘:前面学,后面忘:容易学、容易忘。在教学、复习中采取的措施是:正确理解、注意联想,重视实验,讲究巧练,培养能力,善于记忆,前后对比,摸索规律,经常回忆,不易忘记。例如:在复习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时我们采取一副对联:一算二量三溶四冷五转移,六洗七加八定九摇十装贴。既增强了记忆又加深了理解。对硫酸工业通过“三三两两”四个字概括了硫酸工业的原理、阶段、设备。学生复习起来轻松、透彻。
5.可对反应原理迁移和拓宽,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如: (1)如何使用简便方法鉴别浓H2SO4和稀H2SO4? 根据稀、浓H2SO4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如密度、溶于水放热、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导电性等: ①滴在纸上 ②溶于水 ③等体积放在天平上称量 ④与Cu反应 ⑤与铝或铁反应 ⑥ 与NaBr或NaI ⑦ 与K2S或Na2S ⑧滴在装浓HCl的试管中 ⑨滴在胆矾晶体上 ⑩滴在蔗糖上 11、滴在NaCl固体上 12、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 13、等体积的水中滴入相同滴数的两种硫酸,检验导电性等。
综上所述,复习元素化合物要在“全面、重点、训练”上下功夫,把零散的元素知识变为完整的科学体系,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4. 精心选题,加强训练,提高能力 I、加强框图题训练,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框图题训练有两种层次,一是帮助学生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二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在评讲此类题型时,着重对题目进行分析,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和关键。 II、从同一物质制法(同组物质鉴别)的多样性,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些常见物质的制备,由于教材的循序渐进,介绍的原理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后继知识的深化,复习中,
3.总结规律,突出重点 I、在复习主族元素时,从相似性、递变性、特殊性入手,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1)相似性。同主族元素依据其结构的相似性找出其性质的相似性。例如根据碱金属元素原子和其单质、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通过类比,得出相似性:①单质都具有较强还原性,能与大多数非金属反应;②单质都能与水反应放出氢气;③其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为碱等。 (2)递变性。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由于其结构(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的数、原子半径等)的递变性,而导致了其性质的递变性。以卤族为例,递变规律:随核电荷数增加,①单质氧化性减弱;②其氢化物稳定性依次减弱;③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增强;④氢化物及卤离子的还原性增强等等。 (3)特殊性。要从“相似”和“递变”中去认识事物的“特殊”。了解物质的特性,有利于推断、鉴别和区分各种物质,特别是框图题,避免因结构和性质的相似而产生混淆。在复习卤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的同时,应让学生掌握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一些特性。如氟气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其他卤素单质与水反应则生成氢卤酸和次卤酸;氢氟酸为弱酸,而其他氢卤酸是强酸;氟化银可溶于水,而其他卤化银不溶于水等等。 II、适时总结规律,有利于特出重点,强化记忆。 例如,在复习某一物质的保存时,总结化学试剂存放的一般规律;在复习SO2与H2S反应时,总结化合物+化合物→单质+化合物的一类反应其他如:NH3+NO、Na2O2+H2O、NaH+H2O等;在复习硫酸盐时,将中学课本里涉及到的矾一一列出,从而让学生了解硫酸盐多矾的知识。可以总结的规律很多,在复习中适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归纳总结,这对知识的结构化,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抓好“三个结合”,进行横向联系 I、与基本理论结合 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时,运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化学平衡等理论加深理解某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同时又能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如: (1)卤素单质、碱金属单质熔、沸点的变化规律,运用分子间作用力和化学键的知识理解这些规律。 (2)物质的水溶性用相似相溶原理去掌握。 II、与实验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必须结合一些典型实验进行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在复习“Fe2+”和“Fe3+”的相互转化关系时,可设计如下两组实验:(1)向新制的FeCl2溶液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向其中滴加氯水,观察现象;(2)取四支分别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再向其中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Fe粉,铜粉、KI溶液,观察产生的现象;并写出上述两组实验的有关反应方程式。通过上述实验,既复习了“Fe2+”和“Fe3+”的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又复习了 “Fe2+”和“Fe3+”的检验。 III、与计算结合 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将定性深化为定量是必不可少的,与计算结合,既巩固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又可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例如ClO2、Cl2都是强氧化剂,都可以消毒杀菌,与同质量的Cl2相比,ClO具有更高的消毒效率。设计计算相同质量的ClO2消毒效率是Cl2的多少倍。在复习氮氧化物知识时,穿插NO、NO2、O2、H2O反应的有关计算等等。
1. 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采用“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网”的方式,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构化,从而达到条理化、系统化、整体化。 I.知识主线 知识点 (1)非金属部分: 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的含氧酸盐 (2)金属部分 金属→氧化物→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相应的盐 按“知识主线”,以每种物质作为知识点,引导学生对物质的性质、存在、制法和用途等知识点的进行联想复习: II、知识网 把各知识点进行网络化,得到整体的互相联系的结构化的知识,即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这样,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复习时依此知识网为线索,展开回忆和联想,然后再通过练习巩固,就能达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 近年来高考题中各个知识点用多种形式联系在一起的选择题、框图题、计算题、实验题的考查份量逐渐加大。所以将知识点进行比较、进行网络化十分重要。尤其对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