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20203  320211  320217  320221  320227  320229  320233  320239  320241  320247  320253  320257  320259  320263  320269  320271  320277  320281  320283  320287  320289  320293  320295  320297  320298  320299  320301  320302  320303  320305  320307  320311  320313  320317  320319  320323  320329  320331  320337  320341  320343  320347  320353  320359  320361  320367  320371  320373  320379  320383  320389  320397  447090 

5.叠氮酸(HN3)与醋酸酸性相近,其盐稳定,但撞击时会发生爆炸生成氮气。有关叠氮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NaN3 的水溶液呈碱性      ② HN3 的固体属于共价化合物

③NaN3 的固体属于离子化合物   ④NaN3可用于小汽车防撞保护气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4.生活中碰到的某些问题,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Mg(OH)2和Al(OH)3热分解生成的气态水可覆盖火焰、驱逐O2、稀释可燃气体,分解产物MgO和Al2O3能较快地与塑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及腐蚀性气体反应,所以它们可以作为未来发展方向的无机阻燃剂。

B、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 

C、某雨水样品采集后放置一段时间,pH值由4.68变为4.28,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较多的CO2

D、蒙古牧民喜欢用银器盛放鲜牛奶有其科学道理:用银器盛放鲜牛奶,溶入的极微量的银离子,可杀死牛奶中的细菌,防止牛奶变质。

试题详情

3.四支试管分别充满O2、NO2、C12、NH3四种气体,把它们分别倒立于盛有下列各种液体水槽中,发生的现象如下图所示,其中充满C12的试管是(  )

试题详情

2.某城市以“液氯泄漏”作为应急预警演习的项目,演习时下列防护措施合理的是(  )

     ①及时向上风口和地势较高处转移疏散人群;

②及时戴上用浓烧碱溶液湿润过的口罩;

③用高压水枪向泄露口附近喷洒稀碱液并设法控制氯气泄漏;

④及时戴上用稀纯碱溶液湿润过的口罩;⑤就近向地下商场转移。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1.从石英砂制取并获得高纯硅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①SiO2+2CSi(粗)+2CO   ②Si(粗)+2Cl2SiCl4

③SiCl4+2H2Si(纯)+4HCl   

关于上述反应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③是置换反应,②是化合反应

B.高温下,焦炭与氢气的还原性均强于硅

C.任一反应中,每消耗或生成28g硅,均转移4mol电子

D.高温下将石英砂、焦炭、氯气、氢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得高纯硅

试题详情

41.(24分)

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在早期,对中国的报道涉及到政治层面的比较多,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时代》也相应加大对中国报道的力度,把中国的文化、体育、教育、经济等多个层面的变化介绍给世界。它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发展及中美关系的关注,一直受到国人的瞩目。

材料一  1972年2月6日的期刊,标题是:Nixon’s China Odyssey。画面表现了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会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其中,Odyssey(旅行)在英文中是一个具有积极乐观含义的单词。

(1)材料一的现象说明了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二  2005年6月,《时代》周刊以“中国的新革命”为题,用20多个版面做了一组有关中国崛起的特别报道,导语则为“中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相互谅解才是出路”。

(2)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中“导语”的认识。

(4分)

材料三  在2009年12月16日,美国《时代》周刊揭晓了2009年度人物,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当选为本年度人物,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同时上榜,而作为榜单中的唯一一个群体--“中国工人”更是荣登亚军位置。提到“中国工人”的上榜理由,《时代》总编辑斯坦格尔说:“几乎每年,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没有中国工人,就没有中国8%的经济增长,世界经济也会处于最糟糕的境地。所以中国工人是观察中国对世界影响的一个角度,这种影响实在是无法估量。”

(3)《时代》在2009年年度人物的选择上,与何事件有关?(2分)中美两国在应对这一事件时,共同之处是什么?(4分)你认为《时代》周刊选择“中国工人”说明了哪些问题?(6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