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20313  320321  320327  320331  320337  320339  320343  320349  320351  320357  320363  320367  320369  320373  320379  320381  320387  320391  320393  320397  320399  320403  320405  320407  320408  320409  320411  320412  320413  320415  320417  320421  320423  320427  320429  320433  320439  320441  320447  320451  320453  320457  320463  320469  320471  320477  320481  320483  320489  320493  320499  320507  447090 

6.右图是1858年英国著名的幽默杂志《笨拙周刊》刊登的反映泰晤士河的一幅漫画,题为“沉默的强盗”。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该图的立意是 

A.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大力对外扩张,成为海上强盗

B.社会秩序混乱,泰晤士河上强盗频繁出没

C.泰晤士河的航运业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

D.环境污染已经威胁到人们生存,希望引起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试题详情

4.下列现象都是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中对自然生态平衡产生消极影响的有 

①昔元光(汉武帝年号)之间,人庶炽盛,缘堤垦殖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农耕规模缩小,畜牧业规模扩大  ③唐朝时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  ④清代在不适宜生产稻麦的贫瘠土地上种植玉米、甘薯

A.①③    B. ②③    C.①②    D.②④

试题详情

3.唐人记载:“开元、天宝之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对这段材料中的现象的阐释和评价,不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逐渐导致耕地不足      B.反映了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C.唐朝工具落后生产效率很低      D.过度开垦对生态环境有不利影响

试题详情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环境状况改善的原因有 

①北朝各政权统治者的重视      ②中原战乱,农耕规模缩小  

③畜牧业因少数民族内迁有所扩大   ④北方地区防护林带的营建与保护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试题详情

1.认为“天有常道、地有常数”,主张“制天命而用之”的战国思想家是 

A.荀子   B.孟子   C.韩非子   D.墨子

试题详情

3.(2008四川Ⅰ卷文综39题第(1)、(2)问)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407年,匈奴族首领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在无定河以北、黑水以南修筑都城(统万城)。赫连勃勃曾叹曰:“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马岭以北,大河以南,未有若此之善者也。”北魏灭夏以后,这里成为牧场,唐初为农业区,唐末以后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底沙泛起成流沙。至北宋末,这里已是一片沙漠(今毛乌素沙漠)。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隋至宋初统万城地区人口统计略表

时间
户数
口数(每户以5口估算)

11673
58365
唐中期
12635
63175
北宋初期
21386
106930

                    --摘编自《隋书》《旧唐书》《太平寰宇记》等

材料三  1886年美国首次出现沙尘暴,1894年和1913年美国中西部地区又分别发生两次沙尘暴。1931年发生严重干旱,1932年冬刮起了强风,加剧了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芜。据美国官方统治,如果以能见度小于一英里为准的话,这样的沙尘暴1932年14次,1933年38次,1934年22次,1935年40次。整个沙尘暴肆虐范围达1000万英亩。沙尘暴造成美国农业减产和农业收入减少。频繁的沙尘暴对美国人来说,如同恶梦一般。当时的一首歌这样唱道:“这漫天尘土侵入我的家乡,从此我不得不漂泊四方。一场尘暴来势汹汹……好像乌云遮住太阳。”  

                      --摘编自(美)唐纳德•沃斯特《尘暴》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统万城建立哪一历史时期,说明该城所在地区自建城至北宋末年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沙尘暴频发的历史原因及影响。

试题详情

2.(2005上海历史33)儿童眼中的社会

问题:

(1)50年代儿童画取材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2)透视这两张儿童画,你认为40年来人们的环境意识有什么变化?

(3)这两幅画折射出的中国经济发展观有什么不同?

试题详情

1.(2004天津文综39)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图6),回答问题。

图6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5)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