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20633  320641  320647  320651  320657  320659  320663  320669  320671  320677  320683  320687  320689  320693  320699  320701  320707  320711  320713  320717  320719  320723  320725  320727  320728  320729  320731  320732  320733  320735  320737  320741  320743  320747  320749  320753  320759  320761  320767  320771  320773  320777  320783  320789  320791  320797  320801  320803  320809  320813  320819  320827  447090 

13.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决定在三年时间内减少2000万城镇人口。其主要目的是 

A.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B.调整国民经济比例,提高农业地位

C.支援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D.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

试题详情

1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来实现的,这种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是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同私人资本合作 ②限制资本主义剥削 ③受到人民政府的管理和工人的监督 ④带有若干社会主义性质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11. 斯大林创建了巨大的军事工业机构,使苏联进入核时代,并实现了工业化,但他的农业集体化始终没有产生积极的经济效果。“没有产生积极的经济效果”的根源在于

   A.国家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B.苏联农业设施和经营方式落后

   C.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D.苏联农业发展的起点比较低

试题详情

10.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l O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A.洋务企业的诱导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试题详情

9.“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这一发现”是指

A.蒸汽机的发明   B.电的发明   C.蒸汽轮船的发明   D.内燃机的发明

试题详情

8.《清嘉录》记载:“(苏州)居人有宴会,皆入戏园,为待客之便,击牲烹鲜,宾朋满座。”这反映出清代的苏州

    ①社会消费出现了奢靡之风    ②商品经济促进了服务业发展

③戏曲的流行丰富了城市生活   ④“击牺烹鲜”破坏了生态平衡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试题详情

7.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何传启提出了一个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和平鸽”战略的基本结构是:“和平鸽”的身体前部是亚洲国家联合会(待建),东翼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西翼是亚欧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的升级),身体后部(南方)是南美、大洋州和非洲国家,联合国是“和平鸽”的头部。“和平鸽”的地理概念结构如图所示。以上材料能说明(   )

  

①中国已经放弃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②中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③中国正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和平外交                 

④中国正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6.以下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的作战方针:“国军一部分集中华北持久抗战,特别注意保卫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对这一作战方针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国民政府武装自卫的决心

   B.体现了国民政府防御的特点

   C.体现了国民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

   D.体现了国民政府消极抵抗的态度

试题详情

5.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表现为①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充分,奠定了物质基础②在阶级社会无产阶级的斗争推动历史发展③先进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是革命成功的关键④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4.人们通常用“封建余孽”这个词特指近现代社会中残存的拥护封建制度的分子。这种用法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变法后             B.辛亥革命后

     C.新文化运动后           D.新中国成立后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