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20905  320913  320919  320923  320929  320931  320935  320941  320943  320949  320955  320959  320961  320965  320971  320973  320979  320983  320985  320989  320991  320995  320997  320999  321000  321001  321003  321004  321005  321007  321009  321013  321015  321019  321021  321025  321031  321033  321039  321043  321045  321049  321055  321061  321063  321069  321073  321075  321081  321085  321091  321099  447090 

06.徐光启借《谷梁传》之言:“古者税十一,丰年补助,不外求而上下解足也。虽累凶年,民弗病也。一年不艾,而百姓饥,君子非之”。他还认为:“古人所谓‘木奴千,无凶年’(意为多栽树,保护水土,不受饥荒),非虚语也。”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   D

A. 徐光启主张藏富于民               B. 农民种植树木可以致富备荒

C. 说明徐光启关心民间疾苦             D. 徐光启在《齐民要术》中阐述了其荒政思想

试题详情

05.顺治皇帝在位期间,自然灾害很多,“水旱累见,地震屡闻”、“冬雷春雪,陨石雨土”。他把这一切自然现象都归罪于自己的“不德”,屡屡下诏罪己。这最有可能是受什么思想影A

A.“天人感应”      B.“仁政”  C.“性本善”    D.“存天理,灭人欲”

试题详情

04.2008年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特大地震,灾情震动了世界。如果追溯到古代,皇帝将交代速查民情,中书省则负责起草诏书调度粮食,赈济灾民,门下省则负责审议草诏,通过后交户部执行。据此信息判断,这种制度最早创立的时期是   B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试题详情

03.公元二、三世纪之交,地球正经历一个“小冰期”,气候变干,草原衰退,生存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游牧民族不得不大规模迁徙的是:  B

A.南匈奴内迁,转向定居农耕生活     B.北匈奴西迁,引发亚欧民族迁徙

C.蒙古族外迁,推动了西欧社会变革    D.突厥远徙,一支定居小亚细亚地区

试题详情

02.据统计分析,《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多达11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从当时历史发展趋势来看,解决黄河洪水泛滥的根本之道在于  C

A.减少战争,各国集中力量治理黄河   B.各国加强协调,统一治理黄河

C.实现统一,中央集中力量治理黄河   D.各国各自为政.各自治理黄河

试题详情

01.近来,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反映了四川人民在灾后重建家园、发展经济的美好愿望。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青城山则被誉为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据此推断,这两处人文景观分别最早形成于  D

A.春秋、战国                   B.春秋、秦朝

C.战国、西汉               D.战国、东汉

试题详情

05.(2009年全国Ⅱ卷文综21)1951年,美、英等国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媾和会议,签订了对日和约。中国、朝鲜、越南被排除在会议之外,参加过对日作战的印度和缅甸拒绝参加会议,苏联等国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该和约的签订违反了   A

A.《联合国家宣言》  B.《开罗宣言》  C.《雅尔塔协定》   D.《波茨坦公告》

试题详情

04.(2009年广东历史23)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到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  C

A.罗斯福始终都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D.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试题详情

03.(2008北京文综15)下述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  C 

选 项
A
B
C
D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资政新篇》内容
统一政令,以法治国
听取社会舆论;反对迷信
兴办保险事业
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

试题详情

02.(2008北京文综14)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