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0分)1942年,生态学家林德曼对一个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
了下图所示的数据。请据图分析以下问题:
(1)该图表示了生态系统能量输入、 和散失的过程。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 。这些能量是沿着 逐级流动的。其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是指 的能量。
(3)此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是 。
(4)生态系统中能量是以 形式流动的。与能量从生物群落中输出密
切相关的生理活动是 。
(5)此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 。
(6)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
生物体 |
A |
B |
C |
D |
E |
有机汞浓度(ppm) |
0.05 |
7 |
0.51 |
68 |
0.39 |
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 。
33、(13分)2009年10月3日,3名美国科学家以研究染色体端粒和端粒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端粒是染色体末端一段高度简单重复的DNA,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后代细胞中端粒长度会逐渐缩短,细胞分裂能力下降,衰老的过程也就开始。端粒酶是逆转录酶,由RNA和蛋白质构成,能催化合成端粒DNA并将其加至缩短的端粒末端(如下图所示),从而延缓细胞衰老和增加细胞分裂次数,体细胞中端粒酶一般无活性。
综上所述,请分析回答:
(1)合成端粒所需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模板是____________。
(2)右图标有碱基的核酸片段中有______种核苷酸。
(3)下列端粒酶活性最低的最可能是:
A.造血干细胞 B. 肌肉细胞
C.生殖细胞 D. 胚胎干细胞
(4)根据端粒和端粒酶的功能及相互关系,提出癌细胞长生不死的一 种假设: 。
(5)根据目前的假说,衰老可能是由端粒的缩短导致,因此似乎可以
通过激活端粒酶来阻止衰老。据此,请对给衰老细胞注射端粒酶
或活化剂,以促使人“返老还童’”的做法谈谈你的观点。
32、(11分)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神经纤维被切断、损伤、麻醉或低温处理而破坏,就会发生传导阻滞或丧失传导功能,由此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它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图中的A和B相当于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和B之间接触的部位叫 。
(3)A和B的遗传物质相同,释放的物质不同,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效应器细胞识别乙酰胆碱后细胞收缩,乙酰胆碱被胆碱酯酶分解,细胞恢复舒张。去甲肾上腺素________(填能或不能)被胆碱酯酶分解,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某些神经元含有NO合成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NO可弥散到另一神经元发挥其生理作用,并起到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作用。那么NO相当于一种______________。如果破伤风杆菌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因而引起肌肉痉挛和惊厥。由此可见甘氨酸能使下一个神经元_______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
31、(8分)有2种植物,一种在强光下生长,一种阴生生长。从这2种植物上各取一片彼此相似叶片,分别放在两个透明盒子中。在适宜温度条件下,逐渐增加光照强度,测定放氧速率的数据如下表,请回答有关问题:
光强(
mol光子/m2·s) |
0 |
10 |
25 |
50 |
100 |
250 |
500 |
600 |
|
放氧速率 (μmolO2/m2·s) |
叶片A |
-20 |
-10 |
-5 |
-1 |
5 |
15 |
28 |
30 |
叶片B |
-2 |
-0.5 |
1.5 |
3 |
6 |
10 |
12 |
11 |
(1)由表中数据可以推测,取自强光下的叶片是___________________;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过程,该过程可将光能转化为 中的化学能。
(2)如果在某光强下,叶片放氧速率为零,其生理学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此光强照射
大田作物,则作物很难正常生长,分析原因是 。
(3)光照强度>600μmol光子/m2·s时,叶片A放氧速率主要被_____________限制。叶肉细胞呼吸作用
产生的CO2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绘制A、B两叶片放氧速率曲线图,则大约在175μmol光子/m2·s时两条曲线相交,此点的生物
学含义是 。
30、(15分)有机物A可作为合成降血脂药物安妥明( )
和某聚碳酸酯工程塑料( )的原料之一。
已知:
①如下有机物分子结构不稳定,会发生变化:
②某些醇或酚可以与碳酸酯反应生成聚碳酸酯,如:
相关的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
|
(1)经质谱测定,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燃烧2.9 g有机物A,生成标准状况下3.36 L
CO2和2.7 g H2O,A的核磁共振氢谱只出现一个吸收峰。则A的分子式是 。
(2)E→安妥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C可能发生的反应类型(填选项序号) 。
a.取代反应 b.加成反应 c.消去反应 d.还原反应
(4)F的结构简式是 。
(5)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E的同分异构体X的结构简式(只写2种即可) 。
①X能与饱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②X的苯环上有2个取代基,且苯环上的一溴取代物只有2种
③1 mol X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1 mol CO2,与足量Na反应生成1 mol H2
④X与NaOH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所生成的官能团能被连续氧化为羧基
29、(15分)某氯化铁样品含有少量FeCl2杂质。现要测定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实验按以下步骤进行:
请根据上面流程,回答以下问题:
(1)操作I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量筒外,还必须有____________ (填自选仪器名称),操
作II必须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_(填编号)。
A.50mL烧杯 B.50mL量筒 C.25mL碱式滴定管 D.25mL酸式滴定管
(2)洗涤是洗去附着在沉淀上的 。(写离子符号)
(3)检验沉淀是否已经洗涤干净的操作是 。
(4)将沉淀物加热,并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用天平称量其质量为b1g,再次加热并冷却至室温称量其质量为b2g,若b1-b2=0.3g,则接下来还应进行的操作是 。
(5)若蒸发皿质量是W1g,蒸发皿与加热后固体总质量是W2g,则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6)有同学认为:上述流程中若不加入氯水,其它步骤不变,仍可达到目的。他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8、(15分)已知周期表中,元素Q、R、W、Y与元素X相邻。Y的最高化合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回答下列问题:
(1)W与Q可以形成一种高温结构陶瓷材料。W的氯化物分子呈正四面体结构,W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
是 ;
(2)Q的具有相同化合价且可以相互转变的氧化物是 ;
(3)R和Y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R呈现最高化合价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4)这5个元素的氢化物分子中,①立体结构类型相同的氢化物的沸点从高到低排列次序是(填化学
式) ,其原因是 ;
②电子总数相同的氢化物的化学式和立体结构分别是 ;
(5)W和Q所形成的结构陶瓷材料的一种合成方法如下:W的氯化物与Q的氢化物加热反应,生成化合物W(QH2)4和HCL气体;W(QH2)4在高温下分解生成Q的氢化物和该陶瓷材料。上述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是 。
27、(15分)现在普遍应用的工业合成氨的方法是哈伯于1905年发明的,但此法反应物的转化率不高。
(1)已知:1 mol N2(g)与适量H2(g)完全反应,生成NH3(g),放出92.2 kJ热量,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若该反应在298K、398K时的化学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 K2(填“>”“=”或
“<” )。
(3)在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不变(始终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N2、8 mol H2 及固体催化剂。10分钟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容器内气体压强变为起始的80%,此时氨气的体积分数为 ,用氮气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若想提高氨气的产率,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请提出合理的建议: (任意写一条)。
(4)在上述相同条件下,若起始时加入4 mol NH3、2 mol H2及固体催化剂,反应达到平衡时NH3的体
积分数比(3)中 (填“大”、“小”或“相等”)。
(5)氨被氧化生成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 。
(6)随着对合成氨研究的发展,2001年两位希腊化学家提出了电解合成氨的方法,即在常压下把氢气
和用氦气稀释的氮气,分别通入一个加热到570℃的电解池中,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
传递H+)为介质,用吸附在它内外表面上的金属钯多晶薄膜做电极,实现了常压、570℃条件下
高转化率的电解法合成氨(装置如下图)。
请回答:在电解法合成氨的电解池中 (填“能”或“不能”) 用水作电解质溶液的溶剂,
原因是 。钯电极A是电解池的
极(填“阳”或“阴”),该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
26、(21分)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y>0的区域中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0,在y<0的区域也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图中未画出),一带正电的粒子从y轴上的P点垂
直磁场入射,速度方向与y轴正向成。粒子第一次进入y<0的区域时速度方向与x轴正向成
,再次在y>0的区域运动时轨迹恰与y轴相切。已知OP的距离为,粒子的重力不计,求:
(1)y<0的区域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2)粒子第2n次通过x轴时离O点的距离(本问只需写出结果)。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