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如图所示,底板光滑的小车上用两个量程为20N、完全相同的弹簧秤甲和乙系住一个质量为1kg的物块,在水平地面上,当小车作匀速直线运动时,两弹簧秤的示数均为10N,当小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秤甲的示数变为8N。这时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
A.2m/s2 B.4m/s2
C.6m/s2 D.8m/s2
5.两木块A、B由同种材料制成,mA>mB,并随木板一起以相同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如图所示,设木板足够长,当木板突然停止运动后,则
A.若木板光滑,由于A的惯性大,故A、B间距离将增大
B.若木板粗糙,由于A受阻力大,故B可能与A相碰
C.无论木板是否光滑,A、B间距离将保持不变
D.无论木板是否光滑,A、B二物体一定能相碰
4.如图所示,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竖直杆,在杆上套一个环,箱的杆的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已知环沿杆以加速度a下滑,则此时箱对地面的压力是:
A.(m+M)g
B.(m-M)g
C.(m+M)g-ma
D.(m+M)g+ma
3.如图所示,竖直光滑杆上套有一个小球和两根弹簧,两弹簧的一端各与小球相连,另一端分别用销钉M、N固定于杆上,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设拔去销钉M瞬间,小球加速度的大小为12m/s2。若不拔去销钉M而拔去销钉N的瞬间,小球加速度的大小为可能为
A.22m/s2,竖直向上
B.22m/s2,竖直向下
C.2m/s2,竖直向上
D.2m/s2,竖直向下
2.如图所示,一只质量为m的猫抓住用绳吊在天花板上的一根质量为M的垂直的杆子。当悬绳突然断裂时,小猫急速沿杆竖直向上爬,以保持它离地面的高度不变。则杆下降的加速度为
A.g B.
C. D.
1.如图所示,台秤上放一个装有水的杯子,通过固定在台秤上的支架用细线悬挂一小球,球全部浸没在水中,平衡时台秤的示数为某一数值,今剪断悬线,在球下落但还没有到达杯底的过程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则台秤的示数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判定
(二) 种群数量增长和数学曲线
1. 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和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
种群数量是指在一定面积或容积中某种群的个体总数。一个种群的个体数目多少也叫做种群大小。理论上认为,种群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①起始种群个体数量;②出生率和迁入率;③死亡率和迁出率。种群的数量变动首先要取决于②和③的对比关系,在单位时间内,前者与后者的差就是种群数量的增长率。
(1)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自然种群的增长一般遵循“S”型曲线变化规律,而当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以后,常在一定时间内出现“J”型增长。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环境阻力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
(2) 两种增长曲线的比较
曲线 |
环境条件 |
特点 |
有无 最大值 |
曲线形成原因 |
“S”型曲线 |
理想条件 |
连续增长;增长率不变 |
无 |
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 |
“J”型曲线 |
有限条件 |
增长到一定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增长率先增大后降至0 |
有 |
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 |
2. 种群增长曲线、微生物生长曲线、我国人口增长曲线的分析
(1) 曲线解读; .
① 图A:“J”型曲线,理想状态下的种群增长曲线。“J”型曲线无K值,且增长率保持一定的数值始终不变。“J”型曲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λ代表的是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λ>1时,种群密度增大;λ=1时,保持稳定;λ<1时,种群密度减小。
② 图B:“S”型曲线,现实状态下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K值的含义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允许的种群个体数量的最大值。不同种群在同一环境条件下K值不同,同一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K值也不相同。K/2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是树木采伐、渔业捕捞的最佳时期
③ 图C:微生物(细菌)的生长曲线,从开始生长到死亡的动态变化可分为四个主要时期: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④ 图D:我国的人口数量呈现“J”型增长。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生育率较高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人口基数过大也是原因之一。
(2) A、B、C三曲线所示种群增长率分析(如下图)
(3) A、B曲线和C曲线的区别与联系
|
种群增长曲线 |
微生物群体增长曲线 |
|
区别 |
研究范围 |
只研究种君数量增长阶段的变化规律 |
研究微生物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周期的数量变化规律 |
纵轴含义 |
种群的数量 |
微生物数目的对数,不代表实际数量 |
|
联系 |
①“J”型曲线也有调整期和对数期,即微生物群体生长曲线的调整期和对数期类似于“J”型曲线; ②“S”型曲线也可分为三个阶段:对环境的适应期、快速增长期、数目稳定期,曲线总体趋势和微生物群体生长曲线的调整期、对数期和稳定期相一致。 |
(一)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态环境中的各因子虽然是综合的对生物起作用,但总有某个因子起主导作用:
1. 光--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光的“三要素”包括光照强度、光照长度(时间)和光质(光的波长)。
(1) 光照强度主要影响陆生植物的生理和垂直分布(分层现象)。
右图中I、Ⅱ曲线分别表示阴生植物以及阳生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A、B为光补偿点,C、D为光饱和点。
(2) 光照长度是影响植物开花的主导因素。
①春天开花的植物一般需长日照条件,秋天开花的则需短日照条件。
②在低纬度地区只具备短日照条件,如在南、北回归线间一般只分布短日照植物。
③在中纬度地区春天具备长日照条件,秋天具备短日照条件,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均有分布。
④在高纬度地区长日照条件和短日照条件均具备,但在短日照条件下,温度极低不适寸:植物生长,因此无短日照植物分布。
(3) 光质是影响水生植物垂直分布的主导因素。
①海洋植物的垂直分布:蓝绿藻(上层)→褐藻(中层)→红藻(下层)
②原因:不同波长的光穿透水体的能力不同,不同的海洋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不同的光。
2. 温度一一影响植物在不同海拔高度分布的主导因素
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拔每增加100m,温度下降0.5-1℃。高山植物的垂直分布特点是:森林→灌木林→高山草甸→雪线。类似于从北到南不同纬度的植被分布,如北方有苹果、桃、梨,而南力有柑橘等。
3. 水--影响同-纬度上植物分布的主导因素
水是影响植物生存的重要因素,是限制陆生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能影响植物的形态。在亚洲大陆的中高纬度地区,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所以我国北纬35-45之间的自然地带,从东到西植物群落的分布特点是:森林→草原→荒漠→沙漠。
13.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包括:(1)遗传多样性;(2)物种多样性;(3)生态系统多样性。
12.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