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
2、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国后确立)
3、比较
|
政体 |
国家元首及权力 |
政府产生方式 |
议会权力与地位 |
权力 中心 |
英 |
君主立宪制 |
国王世袭, 国王仅扮演仪式性角色, 无实权 |
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内阁首相拥有最高行政权 |
议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国家权力中心 |
议会 |
德 |
皇帝是帝国元首,世袭;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统帅军队,任命军官; |
皇帝任命首相与官员,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 |
直接选举产生,不能组成代议制政府,对政府没有监督权,只有批准预算权 |
皇帝 |
|
美 |
民主共和制 |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掌握最高行政权、军事指挥权、任命政府高级官员和组织政府的权力; |
总统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政府对总统负责 |
拥有有立法权、财政权,与总统、联邦法院相互制约 |
总统 |
法 |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和军队最高统帅;由国民议会选举产生;具有创议法律权、解散众议院的权力;总统与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
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内阁向议会负责。 |
拥有选举总统权、立法权、创议法律权;总统和各部部长对议会负责,议会对政府行使监督权。 |
议会 |
(二) 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分析1787年美国宪法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1、三权分立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①总统:最高的行政权、最高军事指挥权、任命高级政府官员权力;
②国会:财政权和立法权;
③最高法院:最高司法权、宪法的解释权;
2、英国和美国政治制度的不同
⑴英国:①政体为君主立宪制;②议会拥有立法、和监督政府的权力;③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没有实权;④内阁掌握行政大权,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⑵美国:①政体为民主共和制;②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总揽行政权力,统率陆海空三军;③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互相独立,作为立法机关的议会,其议员不能兼任行政职务,而行政机关的政府官员也不能兼任议员;④由当选的总统组织政府,各政党能否上台执政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获得议会中的多数席位,而在于能否在总统选举中获胜。
(一)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分析《权利法案》与英国君主立宪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1、背景:1688年“光荣革命”,(岳父被赶走,女儿、女婿被迎来)
2、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
3、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沃波尔)
特点: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扮演仪式性的角色,没有实权;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长,由议会中多数
党的领袖担任;责任内阁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三)了解《十二铜表法》的主要内容及地位,认识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
1、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①弊端: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其中掺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
②积极: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使贵族不能再随意歪曲解释法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因此是平民的胜利。
2、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
①罗马法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②局限:它是奴隶主贵族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制定的法律
(二)了解雅典梭伦改革和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1.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1)背景:贵族与平民反复斗争的结果
(2)内容:
经济:颁发了“解负令”,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
政治:①按财产的多少将雅典自由民分成4个等级(意义:打破了贵族依靠出身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有利于平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②由4部落选举组成“四百人会议”
③设立雅典最高法院:陪审法庭(民众法庭,审判员从所有公民中抽签产生)
2、雅典民主政治的性质:奴隶制度下的民主政治
3、雅典民主政治的意义: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但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
(一)了解古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1、自然地理环境:多山、多港、多岛
2、希腊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
3、希腊的公民:本邦成年男子(不包括外邦人,妇女,儿童,奴隶)
(四)以中国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多边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1、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2、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表现:
①亚太经合组织(APEC):2001年10月,中国第一次举办了高级别的大型国际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②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③积极支持联合国的工作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三)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1、中美关系的正常化(70年代外交突破的关键)
(1)原因: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要求
①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
②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构成对中国安全的直接威胁。
(2)经过(最敏感问题:台湾问题)
①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美国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②中美两国正式建交:1979年1月1日。美国再次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2、中日邦交正常化(最敏感问题:历史问题)
①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关系的改善(直接)
②实现:1972、9,田中角荣访华。双方签署了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中日联合声明》,“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样,日本早于美国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二)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及意义。
1、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2、直接原因:20世纪7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3、联合国2758号决议: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图片)
4、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成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的最主要标志
(一)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知道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1、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新中国都愿意与它们建立外交关系。
(基本方针: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1955)
(1)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意义:
①这些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逐渐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
(1)时间、地点:1954年,瑞士日内瓦
(2)会议议题: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3)意义: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955年)
(1)时间、地点:1955年,印尼万隆
(2)会议性质: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求同存异”方针提出
①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破坏,以及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
②内容:“同”是指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压迫,
“异”是指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不同。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