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印度
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人口双重压力(基数庞大、增长率高);传统工业分布与工业原料的关系;新兴工业(核能、电子、航空和空间);班加罗尔(德干高原南部);人口过亿的三个南亚国家;雨极、印度沙漠、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古印度佛教迁移扩散(北)扩展扩散(南);克什米尔印巴冲突;
5、棉花分布
中国五大商品棉基地;美国的棉花带(35°N以南);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白金之国”);
印度的棉花;埃及长绒棉的分布;区位共性:①光热充足、太阳辐射强 ②有灌溉水源
4、亚洲水稻种植业
区位分析(自然:地形、气候;社会经济:劳力、单产、历史);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五条);中国、印度、东南亚、台湾、日本、美国等水稻分布;
3、东盟
地形地势特征、多火山地震;处于“十字路口”的区位优势、马六甲海峡;人口稠密、华侨众多、人口城市分布特征印尼人口过亿(爪哇岛);热带企业化种植园和水稻种植业(自然条件分析)、锡和石油;东盟的比较优势(劳动力、市场、资源);新加坡因地制宜发展本国经济(三方面);新加坡重工业布局在西部的原因;东盟“10+1”、“10+3”;泛亚铁路(昆明--新加坡);
2、日本
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有利、不利);日本的工业布局类型及其原因分析,与德国工业布局比较;日本工业布局的变化及其高新技术产业;日本的农业现代化与美、加、澳比较;从可持续发展观点评价日本与德国人口;北海道渔场;日本多地震、火山的原因。
1、东北亚问题
西伯利亚大铁路与滨洲、滨绥线;亚欧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的比较;东北亚内部气候的过渡性;东北亚国家的首都;东北农林基地建设;辽中南重工业基地(鞍钢与宝钢区位对比);朝鲜半岛的地形地势及判断依据;朝核问题、水稻、高丽参、韩国的出口加工型;俄罗斯国土开发(“开发东方”);日本海、北海道渔场及成因;黄海的专属经济区重叠问题。
(六)湿地
1、湿地的定义
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体,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
从定义看湿地包括海岸地带地区的珊瑚滩和海草床、滩涂、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及盐湖。
2、湿地的分布
全世界湿地面积约为2.6×106km2,占陆域总面积的1.4%。
我国约有湿地6500万公顷(包括以稻田、池塘为主的人工湿地),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7%,仅次于加拿大、美国、俄罗斯,居世界第四位。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为许多水禽和水生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我国湿地根据类型不同、植被差异、以及所在地区不同,可分为8个主要区域:
(1)东北湿地:位于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以及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湿地面积最大、类型最多的地区。
(2)华北湿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包括下辽河平原(沈阳以南)在内,西起太行山东麓,东至黄海、渤海,包括海河、黄河、滦河、淮河等冲积平原。
(3)长江中下游湿地: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
(4)杭州湾北滨海湿地
(5)杭州湾南滨海湿地
(6)云贵高原、秦岭以南山地丘陵湿地:主要包括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湿地类型多,面积广,分布零散。
(7)蒙新干旱和半干旱湿地:零星分布在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新疆、甘肃及宁夏的西北部。
(8)青藏高原高寒湿地:受青藏高原独特的地形、地势和气候的影响,该区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形成了特有的高寒湿地。
3、主要保护区
依据《湿地公约》确定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中国已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有:
(1)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面积约210000公顷。区内湿地主要有湖泊、沼泽、湿草甸3种类型,芦苇沼泽面积最大。鹤类是本区的主要保护对象,由以丹顶鹤、白枕鹤为主。
(2)向海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西部的通榆县境内,面积约105,467公顷,该保护区以鹤类、白鹳和蒙古黄榆等为主要保护对象。
(3)东寨港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省琼山县,面积3337.6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以红树林为主的北热带边缘河口港湾和海岸滩涂生态系统及越冬鸟类栖息地。东寨港是许多国际性迁徙水禽的重要停歇地和越冬鸟类栖息地。
(4)青海鸟岛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的青海湖,海拔3200米,面积695200公顷。鸟类有162种,其中以水禽为主,是我国高原内陆水禽侯鸟迁徙繁殖地。
(5)湖南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总面积19万公顷。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是候鸟重要的越冬地,每年约有1000万只候鸟在此越冬。
(6)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北部,面积22,400公顷。有鸟类300多种,其中水禽150余种。有95%以上的世界濒危种白鹤在此越冬。是世界上最大的候鸟越冬栖息地。
(7)米埔自然保护区:位于香港西北部,总面积1,500公顷。湿地区内主要有鱼虾池塘、潮间带滩涂(包括咸水滩涂)、红树林潮间带滩涂等3种湿地类型。湿地区内高等植物约190种、鱼类约40种、鸟类约280种。主要保护对象为鸟类及其栖息地。
4、湿地的功能
(1)可以调节降水量不均带来的洪涝与干旱。
(2)湿地水面及其水生植物可以调节局地气候。
(3)湿地植被可以防止、减轻水体对海岸线、河口湾和江河、湖岸的侵蚀。
(4)湿地生态系统大量介于水陆之间,具有丰富的动植物物种,其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是其它任何生态系统无法代替的。
(5)湿地中还有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污染物质进行吸收、代谢、分解、积累,起到净化水体,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
(6)物质生产,湿地是地球上最富有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
(7)休闲旅游,湿地独特的环境条件和景观,为人类提供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
(8)生物栖息地,湿地生态环境复杂,适于各类生物的生存、繁衍。
(9)科研和教育,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由于其多样性和对人类生存发展的价值而备受人们的重视,许多地区成为环境教育和野外科研实践基地。
5、湿地的保护
(1)湿地面临的威胁
人为活动对湿地的威胁主要表现是:
①人口急剧增加带来的巨大环境压力②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③围垦和开垦湿地④泥沙淤积严重⑤环境污染⑥水利工程建设的威胁⑦引进物种的干扰⑧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湿地
自然因素对湿地的威胁:气候干旱,海岸侵蚀等。
(2)中国湿地的保护现状:
①自然保护区建设 ②法制建设③国际合作与交流
(3)国外湿地生态保护措施
①湿地恢复。就是使“生态系统回到一个与受破坏前十分相似的状况”。包括重构先前的物理环境;运用化学的方法去调节土壤和水;生物管理(包括引进已消失的动、植物群)。
②湿地创造。“就是在原来不是湿地的地方构造一块湿地,并且与已存在的湿地没有直接的关系。”
③湿地改良。“就是通过调节一个存在的湿地具体结构特征来提升它的一个或几个功能”。
④湿地转换。它意味着把一个存在的湿地的大部分和全部转换成一个不同类型的湿地。如把一块稻田转换成一块池塘。
⑤湿地弥补。指的是“通过保护、创造、改良来补偿可允许的湿地损失”。
(五)青藏铁路:2005年将建成通车。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大陆目前唯一不通火车的省级行政区,为了改变西藏地区的交通状况,尽快结束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我国政府决定在“十五”斯间修建青藏铁路(见图示)。
青藏铁路北起青海省省会城市西宁,南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其中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已于1984年建成通车。现在正在修建的是续建(二期)工程,修建格尔木至拉萨段铁路。铁路全长1118千米。
知识整合
热 点 |
政治 |
历史 |
地理 |
l
国防和战略位置 l 高原脆弱生态系统 保护 |
l
党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自治和各民族平等团结;政府履行国家职能,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l 西部开发,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实现各地区的共同富裕 l 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事物都是发展的;抓主要矛盾 |
l
西藏历史上属于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社会形态和制度演变;与中原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紧密联系 l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l 藏族同胞和西藏宗 教 l 西藏边界问题和藏 独势力 |
l
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邻国关系;国防和地缘意义 l 青藏地区的地形地势和独特高原气候 l 矿产、气候、地热、太阳能、风力、动植物资源;自然风光、自然保护区和旅游资源 l 青藏地区的交通现状、交通发展历史及其青藏铁路建设意义 |
综合分析
青藏地区包括是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以及云南、四川、甘肃、新疆等省区的边缘部分,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相邻,与印度有着较长的边界线,具有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
青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西藏早在元朝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所辖行政区;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
青藏地区的地形是高原,地势高峻,地面起伏,主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大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面积约占我国领土的四分之一;境内有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昆仑山、横断山等高大山脉。有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郎玛峰和世界最深的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从成因上分析,高原、山峰和峡谷都是板块运动创造的杰作,是板块互相碰撞抬升起来的,板块的消亡边界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一带,是全球重要的火山地震带之一,该地带成为我国地热资源富集的地区,也是西藏最重要的高原农业区和人口集中的地方。
青藏地区由于高寒、崎岖,地面交通历来困难。自古依靠人力和牦牛背驮,直到解放,青藏地区没有一寸铁路和公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先后兴建了川藏、滇藏、青藏、新藏等公路,由于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原因,1984年只完成了青藏铁路的一期工程。十五期间对青藏铁路的修建,对于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青藏铁路一旦建成,将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最高点唐古拉山口海拔高度为5072米。修建这样的铁路,会遇到铁路建设史上的许多难题----地质状况不稳定,冻土基底等,施工人员还将遇到低温寒冷、高原缺氧、强紫外辐射等恶劣环境的挑战,另外还有对高原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这不仅是对中国工程技术的考验,更是对人类挑战大自然的考验。
青藏铁路对于发展西藏的交通事业,促进当地旅游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加快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巩固国防等上有重大的经济、政治、军事意义。
(四)2005 年12月5号我国第一条跨海铁路--粤海铁路开通旅客列车。粤海铁路通道是我国第一条跨海铁路,由“二线一渡”组成,全长344公里。
粤海铁路示意图
(一)从地理学科分析: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很不合理。在一次能源中,煤炭比重高达70%以上,天然气所占比重很小,加大天然气的比重是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之一。煤炭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长,一些地区酸雨危害日趋严重,大气环境不断恶化,给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天然气是清洁的绿色能源,天然气在燃烧过程中几乎没有烟尘,利用天然气做燃料与煤炭相比,可减少二氧化硫、粉尘排放量近100%,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50%、二氧化碳排放量60%。然而,我国天然气的分布很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但天然气分布很少,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供大于求,每年都有大量的油田伴生气白白放空烧掉。建设“西气东输”工程,能够使我国天然气资源得到尽快开发、合理配置与利用,从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环境污染。
从历史学科分析:
1.我国对天然气的认识和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使用天然气最早的国家。然而,对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却是到了新中国成立后。2.西气东输路线的西段,大体沿着我国古代丝绸之路,附近地区名胜古迹和古文化遗址众多,如敦煌莫高窟遗址、秦陵兵马俑、龙门石窟等。“丝绸古道之旅”吸引着众多国内外考古学家和游客。
从政治学科分析:
1.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具有重大经济意义:(1)对于全国来说,可以扩大国内需求,带动钢铁、建材、电力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中国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获得进一步调整,使资源得到了合理有效的配置,促进我国经济全面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2)对于西部地区来说,可以把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对于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的调整都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另外还可以带动并加速当地的城镇建设,给当地居民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也有利于吸引外地人才。(3)对于管道所经地区,一是管道投资和投产后的经济效益可以给当地带来丰厚的收益,西气东输主干道贯穿10个省、市、自治区,除了555多亿元的主干道投资外,西部气田和沿途城市内部管网的投资额将突破1000亿元,成为投资密集的大市场;二是管道沿线可以就近使用天然气来发展化工、钢铁、水泥等,从而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4)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来说,东输的天然气主要用于发电、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和化工原料等,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利于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2.实施西气东输工程是国家履行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职能的表现。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