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22321  322329  322335  322339  322345  322347  322351  322357  322359  322365  322371  322375  322377  322381  322387  322389  322395  322399  322401  322405  322407  322411  322413  322415  322416  322417  322419  322420  322421  322423  322425  322429  322431  322435  322437  322441  322447  322449  322455  322459  322461  322465  322471  322477  322479  322485  322489  322491  322497  322501  322507  322515  447090 

2、要较好的运用控制变量法。在三个物理量中对某一个物理量进行大小比较,必须控制另外一个物理量相同,方可进行讨论。

[中考真题]

例题8、( 2007年广东韶关市)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性质,小刚用水和酒精进行了实验探究.实验时,他用天平和量筒分别测出了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数据如下所示.

表1                表2

物质
实验
次数
体积
(cm3)
质量
(g)
 
物质
实验
次数
体积
(cm3)
质量
(g)

1
10
10
酒精
1
10
8
2
20
20
2
20
16
3
30
30
3
30
24

(1)小刚同学已经在坐标纸上画出了酒精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如图13所示.请在图上画出水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

(2)小刚仔细地分析了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归纳出了以下的结论:

①分析表1或表2中的数据,可以归纳出结论:同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表1和表2中的数据,可以归纳出结论:不同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通过描点连线即可画出水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答案:(1)见图14所示。          

(2)① 密度相同(或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② 密度不同(或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例题9、(2007年吉林)图15是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时作出的图像。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A. 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B. 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

C. 若V= V乙  则m<m

D. 若m= m,则V>V

解析: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即为物质的密度。同种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据图像可知,V= V时,有m>m,m= m时,有V<V,据此可得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物质大。

答案:A。

点拨: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但也不乏特殊情况,如酒精和没有的密度就相同,这些特殊值需加强特殊记忆。

例题10、(2007年福建省莆田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得到如图16所示的图像.从图中可知,水温度从8℃降低至2℃的过程中,其密度 (   )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一直变大      D.保持不变

解析:水的温度从8℃降低至2℃的过程中,体积由大变小再变大,从图像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在4℃的时候,水的体积是最小的,故据据密度公式=m/v可知,此时的密度是最大的。

答案:A 。

点拨:热胀冷缩是人们熟知的自然规律。但也有例外,实验证明,对0℃的水加热到4℃时,其体积不但不增大,反而缩小。当水的温度高于4℃时,它的体积才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膨胀。因此,水在4℃时的体积最小,密度最大。

[预测题]

试题详情

[知识精髓]由同种物质构成的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质量相同;由不同种物质构成的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质量一般不同.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反映了物质的某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公式ρ=m/V。当液体体积V增大时,液体质量m一定增大,即m和V为正比关系。

[解题方略]

对于此类考题,其解题关键有二:

1、要特别注意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即要看懂图像的物理意义:一般情况下,图像中横轴表示体积,单位是cm3,纵轴是质量,单位是g,整个图像表示了质量随体积的变化;

试题详情

4、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甲、乙、丙三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12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可能是同种物质

B.乙和丙可能是同种物质

C.甲的质量一定比乙的质量大

D.乙的质量一定比甲的质量大

答案:A、D。

试题详情

3、萘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11所示,根据图像可知萘的熔点是______℃,加热_______min后,萘开始熔化,加热6min时,物质状态是___________,熔化过程要_________min.

答案:80,3,固液混合态,6 。

试题详情

2、在图10所示的四个图像中,分别表示什么物态变化?

A:  B:  C:  D:   

答案:非晶体凝固,晶体的凝固,非晶体的熔化,晶体的熔化。

试题详情

1、如图9是某种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图像,试看图完成以下填空:

(1)表示晶体处于固态的线段是   

(2)表示晶体处于液态的线段是   

(3)表示晶体处于固、液共存的线段是   

(4)表示晶体处于吸热过程的线段是   

(5)表示晶体处于放热状态的线段是   

(6)表示晶体处于温度不变的线段是   

答案:(1)AB段和FG段;(2)CD段和DE段;(3)BC段和EF段;

(4)ABBCCD三段;(5)DEEFFG三段;(6)BC段和EF段.

试题详情

2、明确图像上特殊点的物理意义。如晶体的熔点、凝固点,以及液体的沸点等。图1中,都有“水平段”,即与横坐标平行的段。它们分别代表:虽然继续放热(或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水平段所示温度是一种特殊的点,即为熔点、凝固点或者是沸点。

[中考真题]

例题1.(2007年梅州)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1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

解析: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会带走热量,从而导致温度计的示数降低,当少量酒精蒸发完后,不再带走热量,此时的温度又将恢复到室内温度。

答案:C。

点拨:解题关键有二:一是酒精蒸发吸热会带走热量;二是“少量”酒精,故温度很快恢复到室温。

例题2.(2007年恩施州)如图2,这是某种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

A.这是一种晶体,其熔点大约是50℃

B.第1-3分钟物质从外界吸收热量,第4-6分钟则没有吸热

C.第8-9分钟物质处于液态,且正在吸热升温

D.在第4分钟时,可观察到既有固态成份,又有液态成份,但固态的要多些

解析:从图像中可以看出此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在50℃时温度不变,故可以确定此物质为晶体,其熔点为50℃。在物质熔化的全过程中,均为吸热过程;1-3分钟时,物体处于固态,3-7分钟内为固液共存状态,7分钟以后,处于液体状态。

答案:B。

点拨:晶体的熔化为吸热过程,在整个图像中,有“水平段”。

例题3.(2007年河南理化综合)如图3所示是某固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由图可以判断(   )

A.这种物质的熔点是190℃

B.这种物质在CD段已变成气体

C.这种物质熔化过程用了12min

D.这种物质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解析:从图像中可以看出,此种物质的熔点为210℃;在CD段已经由固液共存状态全部变为液态;其熔化过程从第4分钟开始至10分钟结束,共用了6分钟。

答案:D。

点拨:掌握不同阶段物质所处状态和温度变化特点,是解题的要害。

例题4.(2007年莆田市)如图4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这个图像,你能获得的合理信息有:

信息一: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较强的考题,其答案不定,从图像中可以挖掘出与题意相关的物理规律或物理原理等。如从图像中有水平段可以得出该物质是晶体等。

答案:该物质是晶体;该物质的初温是20℃;在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在第20-30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该物质的熔点是80℃等。

点拨:解答此类考题的关键有二:一是紧扣题意,不要答非所问;二是要善于视图和观察,以充分发现期隐藏信息。

例题5.(2007年广元市)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5甲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腾.从点燃酒精灯加热开始计时,当液体中有气泡上升时,每隔1min记录水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 
1l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温度/℃
…… 
95
96
97
98
98
98
95
98
98
98
…… 

(1)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__分钟时的数据;

(2)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为__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在图5乙中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解析:当水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故17分钟时的记录是错误的。此时水的温度应为98℃。

答案:(1)17;(2)98,不变;(3)如图6所示。

例题6.(2007年浙江金华)如图7所示,是某种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物质是一种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为50℃

C.图像中的BC段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

D.在第10分钟时该物质的状态为液态

解析:此题题设中已经明确为物质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有 “水平段”这一特点,可以确定此种物质为晶体;既然是晶体,就有熔化时的一定温度,即熔点,从图像中也很明显的看到其熔点为50℃;图像中的AB段是吸收热量,不断升温的过程,此段处于固态;即第10分钟时该物质仍是固态;水平段BC是继续吸热,而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属于固态和液态共存;CD段表示该晶体完全熔化成液体后,继续吸热升温的过程。

答案:D。

点拨:此题的解题关键是明确图像中水平段的含义及其特点。

例题7.(2007年广西桂林市)小明同学在探究固体熔化的活动中,作出了如图8所示的图像。从图像可知,这种固体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凝固点是   

解析:从图像中可知,在0℃时固态温度保持不变,即图像有水平段,即可判定此固体为晶体;凝固点为0℃。

答案:晶体,0℃。 

点拨:解题根据是晶体的特点,即有一定的熔点。

[预测题]

试题详情

[知识精髓]如图1所示,为物态变化中的吸热、放热全过程的图像。其各段的物理意义是:

AB段:是晶体的受热、升温过程。此过程中,由于晶体的温度还没有到达熔点,所以没有熔化,物质仍全部处于固态。

BC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从B点开始,晶体达到熔点开始熔化,直到C点全部熔化成液态。则BC之间是固液共存状态。BC段与时间轴平行,即表示: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CD段:是液体的物质继续吸热升温的过程。继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DE段:是液体的沸腾过程。从D点开始温度达到沸点而沸腾。在此过程中,液体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EF段:是气体物质继续吸热升温的过程。

FE/段:当气态物质不再受热时,温度不断降低。当降到E/点时开始出现液化现象。

E/D/段:液体继续放热,气体处于液化过程,直到D/点全部液化成液体。则E/D/之间是液气共存状态。E/D/段与时间轴平行,即表示:虽然继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D/C/段:是液体物质继续放热降温的过程。

C/B/段:液体继续放热,液体处于凝固过程,直到B/点全部凝固成固态。则C/B/之间是固液共存状态。C/B/段与时间轴平行,即表示:虽然继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B/A/段:是固体物质继续放热降温的过程。

[解题方略]

1、掌握物态变化过程中放热、吸热过程的图像走势:吸热过程呈现上升趋势,而放热过程呈现下降趋势。

试题详情

3.历时变化显丰满。

就是写出人物心灵的变化过程,而不是只表面静止的表现一个时间点。这样,就可以动态的表现人物的性格层次。如高吉波写的《雪地里的红棉袄》:

雪地里的红棉袄

    高吉波

  30年前,我8岁。

  母亲不在了,一群孩子挤在父亲的脊背上,讨吃求穿,日月十分凄惶。

  一个好心的媒人看着可怜,说家里没有女人,日子少光彩。于是,在那个青黄不接的春天,我大哥牵着一头瘦毛驴驮回了我的嫂子。她年长我15岁,嫁来时,驴屁股上绑着两袋玉米,哥说是嫂子用彩礼钱换的。

大约是那年冬天吧,嫂子生了孩子。有一回,大哥趁嫂子不在,悄悄端给我一碗小米粥。嫂子回来时,我已舔净了留在嘴角的米粒。嫂子借故支走大哥,说锅里有碗米饭,留给我的,里面掩着两个鸡蛋。

我没喝,也没吃。

我跑到河里,破冰给侄女洗尿布。

“阿九,你太小,洗不净。”嫂子赶来,抱我到河边。她把我红肿的小手拉到她的怀里暖和,然后摸出两个鸡蛋,“还热,吃吧。”

那天,风大,雪大。嫂子穿着红棉袄,在雪地里像一团火焰。

20年前,我18岁。

嫂子给我剃个新头,然后背着行李送我到小镇的车站上。

“阿九,咱家你出息,外出读书要学会自己疼自己。”她说。

那天,风大,雪大,隔着车窗,嫂子跑着向我招手。我觉得是一团火焰在雪地里跳跃,尽管她穿的棉袄是蓝色的。

现在,我38岁,号称作家。

父亲和大哥相继随我母亲去了。他们留下的最后一句话都是给嫂子的:真有来世,我变把椅子,让你坐着歇歇。

到写这篇文字,我与嫂子最末的相见,是去年春节携妻带小回老家去。

那天,风很大,雪很大。透过玻璃,我看见嫂子从屋外抱着柴草进来给我烧坑,我觉得雪地里有一团火焰永不熄灭。虽然她穿的棉袄是黑色的。

“阿九,你腰疼是不是熬夜坐得时间太长?”她说:“都这岁数了,还不会自己疼自己。”

我没有说话,我盯着嫂子久看,我突然发现她眼睛已深陷下去,像一眼枯井,而且头发竟也全白。但那一刻我跟30年前一样想:嫂子其实是最美的。

后来,我在日记里写过这样的话:嫂子是弓,我们是箭,弓因箭而弯。

“我们”,自然也含着我的侄女,她现在美国攻读博士。

“30年前,我8岁”“20年前,我18岁”“现在,我38岁,号称作家”三句话单独构成段落,既分别引出一段生活故事,又是一个珍珠链使全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最重要的是,在这个链条上,读者更清晰地看到了生活的磨难使嫂子发生的变化,嫂子的红棉袄的颜色由红而蓝而黑,暗示嫂子由少妇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写尽生活的磨难和嫂子对家庭的奉献。

综合调动多种描写手段,对人物肖像、语言、行动,特别是富有思想、情感内涵的细节进行细雕细刻,并注意人物性格多侧面、动态性的刻画,是人物形象丰满的可靠保证。

试题详情

2.立体展示塑丰满。

就是在表现人物特点时,不是概念化、脸谱化地光写其高、大、全或假、恶、丑,而是写出人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写出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人。何家庆同志是享誉全国的优秀知识分子典型,在一篇介绍他的先进事迹的通讯《情到深处品自高》一文中,作者写何家庆携带全家的积蓄2.7万元去西南考察魔芋种时,有这样一段话:

可是鬼使神差,先后三次,他分别到了绩溪、安庆、浙江、又转回来了。前行的脚步是那样滞重,何家庆陷入了极度的矛盾和痛苦之中------何家庆清楚此行意味着什么:茫茫大西南,语言不通,民族习俗各异,毒蛇、恶狼出没,风霜雷电相逼,饥饿寒冷侵袭------但是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每况愈下,对家庭倍加依恋,稍一迟疑,就难以成行。在最终成行之前,他一夜辗转反侧,次日凌晨4点就起床了。从居住的四楼跑上跑下四趟,在家磨蹭了两个小时------

作者写出这些矛盾心理,不仅没有损害先进人物的高大形象,而且可以使人物更加丰满可信,更加深切感人。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