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雨雾总是断断续续,淅淅沥沥,没有大漠黄沙的迅急,也没有北国飘雪的大气。但它却更容易给人以遐想,以思考。
--题记
如果说,点点雨滴是人生屈辱的缩影,那么,不少灵魂就在雨滴中,低下了高昂的头颅,弯下了直立的身躯;但也有许多勇者,在暴风雨中挺直了腰杆,努力地抬起头,只为雨后那一抹眨眼间的七彩。
如果说,弥漫的雾气是人生荣耀的凝聚,那么有多少人在这茫茫雾海中迷失了自己前行的目标,又有多少人,在雾气中,抖落一地虚幻的水珠。
一个踉跄的身影从雨帘中走来,雨水冲洗不去他坚定的信念,脚下的水花拦不住他前行的脚步。他忍受着男子一生最大耻辱--宫刑的折磨,仍用他那支还历史真实的笔,谱写了一曲史家的“绝唱”。司马迁笑着告诉我:人生屈辱只不过像一场雨,终究会被我们从头顶上扯下来,踩在脚下。
黄州快哉亭畔,清泉寺的浣溪沙边,那一弯明月,依旧守望着一个身影。
“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用他强有力的诗句,吹却政治上的片片失意,他用他的气度,他的胸怀包容了天下所有的雨,所有的屈辱。
在跨越时间的镭射线里,一个瘦小的呻吟依旧忙碌在实验室的瓶瓶罐罐中。只为那一克镭,瘦小的身影奋力扎进那小山似的原料中。她--居里夫人,找到的不仅仅是那化学元素,更有那让人窒息的荣誉。在如浓雾般的荣誉中,居里夫人挥了挥手,洒落一地叮当作响的奖牌。难怪有人说:“居里夫人是世界上唯一没有被奖牌宠坏的人。”
屈辱是雨,有人在雨打芭蕉的脆响中暗自神伤,徘徊不进,也有人在雨滴石穿中掩面哭泣。荣誉是雾,远看时,是那么清晰,走进去时,却又迷失了旧路,直到被轻若鸿毛的雾气压折了脊骨。
荣辱是雨雾,在江南的雨雾中,品一杯香茗,品一出人生荣辱。
[点评]
本文在结构布局上的特色是采用了当前高中生中较流行的“题记”,并能与正文内容紧密相连,总领下文,营造氛围;开篇点出话题,接着便宕开笔墨,举司马迁、苏轼、居里夫人三例,说明他们对待荣辱的态度;文末照应开头,以唯美的语句点题收尾,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本文有三个亮点:一是强烈的扣题意识;二是语言清丽、流畅而富有内涵,描写、抒情使沉重的话题呈现出诗情画意的美;三是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作者将“屈辱”比作“雨滴”,“荣耀”比作“雾气”,表达出了一定的人生哲理,此外,兼有排比、拟人的运用。
美中不足的是本文在结构上虽然较为清晰,但行文缺乏层递性;对所举事例深度的挖掘明显不够。
荣,一面胜利的旗帜,插上人生价值认同感的高地。
辱,一艘苦难的航船,载着全部苦难沉重驶向何方?
--题记
一直以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荣和辱泾渭分明,于是荣辱拉着手站在楚河汉界的两边。从小就被灌输“劳动光荣,懒惰耻辱”的思想,“荣”与“辱”这两个本身不带任何色彩的汉字在中国人心里便有了不同的份量。人们追逐“光荣”“荣誉”“荣耀”,回避“耻辱”谈“辱”色变。似乎前人已经把“荣”与“辱”界定得很清楚,后人也就没必要非把“荣”与“辱”调个了。可是,人们谈论这二者真的是只谈论这二者,连怎样区分,如何对待都不曾思考便呼呼睡去,醒后倒也忘得一干二净。
在我们眼中,刘翔振臂一呼“亚洲有我,中国有我”是荣;女排姑娘用金牌唤回曾经的光荣,用胜利开启崭新的梦想是荣;潘刚用一个品牌带给一个民族营养是荣。那么什么是辱呢?是韩信的胯下之辱还是司马迁的极刑?是洪战辉的贫穷还是街角的乞讨?
其实我们根本无法清晰地界定什么是“荣”何为“辱”,为何还要早早给许多复杂的事情简单划一地贴上大标签呢?
界定是困难的,但面对是简单的。一句“胜不骄败不馁”是最浅显却又最深刻的回答。为什么韩信受了胯下之辱却成了历史上高大显赫,举足轻重的人物?为什么司马迁受极刑后还能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当然,也要问为什么名振一时的高官,名人转眼间成为阶下囚?
或许用巴金这一生能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从《家》到《随想录》,在封建迷雾笼罩时,他呼唤青年人冲破“家”的束缚,成就了他的荣耀;经历过那场文化浩劫,他退而总结。在创作的顶峰,他没有骄傲自大,只是默默在创作的土地上耕耘;在文革期间,他用带着忧郁的思想坚持,没有像老舍一样选择立在太平湖中;在经历了苦难屈辱后,他没有跳出苦难开怀大笑,而是紧锁眉头,拿起世界上最沉重的武器--笔。他不宽恕文革,也不宽恕自己。
在人生的荣辱之间,在人生的高潮与低谷间,能做到坦然面对是多么不易。或者巴老的经历是荣辱观的最好做答。
[点评]
本文作者用“界定荣辱”难,“面对荣辱”不易巧妙地与话题衔接。“荣”与“辱”是沉重的,二者泾渭分明,然而界定又是困难的,作者就在这似乎矛盾的关系中,将“荣辱”道得明明白白。
题记醒目而令人深思,材料丰富,说理有理有据。篇末点题,回答了坦然面对荣辱是人生的高境界。
荣--何有?辱--何无?轻轻一笑:荣辱人生!
“天者夜昼,地者衰荣……”走进自然界,许多事物都令我们去思考,那“接天蓬叶无穷碧”的荷花,它不以污泥为辱,而以之为荣,它珍惜上天给它这种成长的机会,让其生根,发芽,执着的成长,它把叶子长成蜻蜓旋转的舞台,它把花儿开成人们美丽的记忆,它把香气弥漫成夏天可爱的理由,它成功了,它没有接受光荣的人生;那“稻菽千重浪”的田野,它们经受了冬天的沉寂,经受了严寒的洗礼,经受了风雪的肆虐,最终导致自己身心疲惫,面色苍白,但它们没有以之为辱,而将这些种种打击作为成长路上的铺路石,为赢得人们的赞扬而感到骄傲,感到光荣。
万物皆如此,而人又何尝不是?回顾历史,有多少文人志士经历了荣辱人生。
还记得那个“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总是酒中仙”的烂漫诗人李白吗?过惯了舒闲生活的他不以宫中生活为荣,而以之为辱,虽然他经历了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生活,但他不以之为荣,相反的让他看到的是一个王朝的衰败,勾心斗角的腐败的官场生活最终让他远离尘世,去追求那种安静的生活,那是一种光荣的生活,不是吗?
还记得那个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吗?那个不啼清泪而啼血的悲鸟?不错,他就是辛弃疾。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他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他却以之为辱,他最终决定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另一边却是“宝马雕车香满路”,而他摒弃这一切他所认为的耻辱,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这样他才感到光荣。
时代变迁,我多想穿越时空,和你们共醉于明月,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的诗句。可我不可以,因为你们不可以,你们的生命属于过去,而思想是永存的,不能共饮没关系,且让我们做一次心灵的朋友吧,我愿意面对荣辱的人生--尽管“长风破浪会有时”,但“直挂云帆济沧海”!
[点评]
本文从两个问句展开,并且迅速地进入作文的主题“荣辱人生”,开门见山,点明主题。
在文章的内容布局上,由自然界的“荷花”和“稻菽”的磨难而及文人志士的荣辱人生,衔接自然而巧妙,在文末也表达了作者直面荣辱人生的坦然和乐观,全篇思路清晰完整,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想法。
另外,文章的语言如行云流水,虽没有“金戈铁马”的豪壮,却洋溢着“沉吟低诉”的婉转。全篇诗文的巧妙引用,信手拈来也显示了作者较为深厚的文学素养。
美中不足的是对李白和辛弃疾的两则材料的运用上缺少变化,属于同一类,也未能在两则材料的基础上收束升华
汪曾祺说:中国人有一种很“皮实”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我想,更倾向于士大夫身上那种儒道互补的孑然气质。
天上云卷云舒,堂前花开花落,那种荣辱皆忘,宠辱不惊的淡然,正是皮实的精髓所在,它弥漫在岳阳楼的滔滔的江水之上,有了居庙堂之高的博大,它洋溢在快哉亭浩浩的雄风之中,有了处江湖之远的洒脱。
时间的风吹过历史长长的河,多少人的荣与辱在里面泛起浅浅的涟漪,傅雷先生说:所有的荣与辱对于高贵的心灵都是一样的,折射出他们不中庸,不苟且的人格,而区别于小人。
确乎,荣与辱的界线早已模糊在“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的傲然独立里,早已朦胧在司马迁受宫刑的屈辱与熠熠生辉的《史记》间。那钟鼓馔玉,钟鸣鼎食之家的荣,那抑郁不得志,不容于世的辱,都只是时光里的昙花一现,最终留下的,是荣辱背后灼烧真我的眼睛。
约翰.克利斯朵夫从宫廷的演奏者到潦倒的钢琴家,冉阿让从偷面包的苦刑囚到德高望重的市长到再次变为深居简出的老人,老舍从《骆驼祥子》到自沉太平湖底,他们的人生里都充满了荣与辱的交替变幻,在荣辱间艰难地前行,但他们并未如履薄冰或欢呼雀跃地来面对这些,他们以一种从容的,镇定的而又坚韧的态度走过了这一切,良辰美景,狂风疾雨,荣耀的光环,屈辱的包袱,并没有叫他们改变一点点神色和方向,而是在时光中守住了自己。
喜欢林雨堂老先生的一句话:一个人的荣与辱都不是生活的核心,而是一段小小的插曲。它们本就是由世俗人界定的东西,又哪里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值得在意呢?
一个人的荣与辱确实只是沧海一粟,伟大的心灵从不因此而增添或缺失什么,又想起那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他把草芥一样的生命汇入了浩浩天下的河流,以天下之荣辱为个人之荣辱,终于褪下黯淡的尘世杂尘,让呕哑的沉吟成为后世永恒的旋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贤者以洒脱看待荣辱,傲然成为挺立的风景,山水间有了其千古咏叹,而圣者以悲悯和博大看待荣辱,成为与苍生融为一体的高贵雕塑,屹立在岁月中微笑。
千古共荣,千古同悲。堂前依然花开花落,天上依旧云卷云舒,往来的时光,站在荣辱之上,我看见了伟大的微笑。
[点评]
本文的标题令人耳目一新,一看标题,就让人感受到那种荣辱不惊的淡然、儒雅。
文章中最大的特点是始终把握住荣与辱的结合,从不同人的荣辱沉浮中显示出君子那种“皮实”精神,每段文字都共振着“皮实”的旋律。全文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另外,作者旁征博引的文学功底把所有的文字都恰到好处地集中在主旨之下,古今中外,信手拈来,又融入自己的见解,渗透抒情议论。可见,小作者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助人)
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
度在身,稽在人。人爱我,我必爱人;人恶我,我必恶人。(《列子•符》)
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欲人之从己也,必先从人。(《国语•晋语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王勃《别薛华》)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李颀《送魏万之京》)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欢欣夹道行。共说向来曾话我,生儿多以陆为名(陆游《山村经行因施药》)
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高翥《秋日》)
(信义)
以仁安人,以义正我(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以仁为富,以义为贵(《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系辞上》)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枢言》)
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白居易《天可度》)
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欲上民,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老子•六十六章》)
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全行为上(《史记•赵世家》)
轻摇薄赋,以宽民力(方勺《青溪寇轨》)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诗雅•大雅•民劳》)
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杜甫《有感五首》)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无花(龚自珍《已亥杂诗》其五)
更将散布人间世,化身万亿发光明(康有为《属草堂诸子汇刻其功课簿系诗》)
礼义兼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牧民)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七》)
损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感思诗三十八首》)
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杜甫《再经照陵》)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李益《塞下曲》)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陈与义《伤春》)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陆游《夜泊水村》)
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辛弃疾《满江红》)
一门百指沦胥尽,唯有丹心天地知(陈子龙《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李梦阳《奉送大司马刘公归东山草堂歌》)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题东林书院联)
27、(10分)根据《中学化学》2009.9的文章《推理与实验不相符的两个问题》介绍:
将足量的铜片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共热反应,会不会出现随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变稀而使反应停止,最终铜和硫酸都有剩余?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下图定性实验简易装置进行实验探究,部分现象如下:
观察到:开始加热(浓硫酸未沸腾)时铜表面由光亮变黑,且黑色小颗粒扩散到浓硫酸中,并不断增多,当浓硫酸加热至沸腾时,黑色小颗粒逐渐溶解,溶液呈浅蓝色,继续加热时浅蓝色溶液逐渐变为灰白色悬浊液,液体量越来越少,最后全部变为灰白色固体。
查资料知:①浓硫酸沸腾温度为338℃,这是硫酸和水的恒沸点温度。②胆矾失去全部结晶水的温度为150℃.
请回答:(1)写出灰白色固体化学式
(2)反应过程中,可观察到品红溶液、KMnO4溶液褪色,这分别体现反应产生气体的 、
性质,其中气体与KMnO4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
(3)由上分析知:铜与浓硫酸共热,浓硫酸浓度 (填“会”或“不会”)变稀,因此 (填“会”或“不会”)出现反应自动停止,最终铜和硫酸都有剩余的现象。
(4)由上结论计算:将5ml 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铜共热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
A.0.092mol B.0.046 mol C.小于0.046 mol D.大于0.046 mol,小于0.092 mol
诏安一中、长泰一中、龙海二中、平和一中、南靖一中五校联考
26、(13分)Fenton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通常是在调节好PH和Fe2+浓度的废水中加入H2O2,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探究有关因素对该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设计]控制p-CP的初始浓度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298K或313K(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设计如下对比试验
(1) 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 编号 |
实验目的 |
T/K |
PH |
c/10-3mol·L-1 |
|
H2O2 |
Fe2+ |
||||
① |
为以下实验作参考 |
298 |
3 |
6.0 |
0.30 |
② |
探究温度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
|
|
|
|
③ |
|
298 |
10 |
6.0 |
0.30 |
[数据处理]实验测得p-C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右上图
(2)请根据右上图实验①曲线,计算降解反应在50~150s内的反应速率:
(p-CP)= mol·L-1·s-1
[解释与结论]
(3)实验①、②表明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率增大。但温度过高时反而导致降解反应速率减小,请从Fenton法所用试剂H2O2的角度分析原因: 。
(4)实验③得出的结论是:PH等于10时, 。
[思考与交流]
(5)实验时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反应立即停止下来。根据上图中的信息,给出一种迅速停止反应的方法: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