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22620  322628  322634  322638  322644  322646  322650  322656  322658  322664  322670  322674  322676  322680  322686  322688  322694  322698  322700  322704  322706  322710  322712  322714  322715  322716  322718  322719  322720  322722  322724  322728  322730  322734  322736  322740  322746  322748  322754  322758  322760  322764  322770  322776  322778  322784  322788  322790  322796  322800  322806  322814  447090 

7、  欧洲人口稠密的原因:

世界上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和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的重要工业地带。煤、铁资源丰富,产业革命的发源地,工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区沿着煤矿和工业地带分布,略成“十”字形

试题详情

6、  东亚、南亚人口稠密的原因:

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展历史早,养育众多的人口,(世界古老的文化中心);近代,工业、交通、城市不断发展,成为人口稠密区

试题详情

5、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受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开发时间长短等因素的制约。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农业、资源、工业、城市、交通、开发时间长短(历史因素)

试题详情

4、  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墨西哥。

试题详情

3、  东亚和南亚有世界古老的文化中心,人类在此聚居的历史悠久,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西欧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和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的重要工业地带;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区,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所以这几个地区人口密度都很高。

试题详情

2、  世界上人烟稀少的地区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北美洲和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和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以及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至今无人定居。)

试题详情

1、  世界人口稠密区

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及北美洲东部

试题详情

6.我国人口迁移

(1)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特点: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

   原因: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加上政策不允许农村居民迁入城市

   阶段:1954-1960年活跃时期;1961-1976年低潮时期;1977-1984年回升时期

   方向:净迁出省区:辽、鲁、沪、川;持平省区:西藏;其余为人口净迁入省区

   方式:安置失业人员和闲散劳动力;支援新开发地区工业建设;移民垦荒支援边疆建设;高等学校搬迁、招生与分配;新修水利和水库移民;压缩城市人口规模;少量的自发迁移

   (2)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特点:流动人口增加,自发流动为主

   方向: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目的:务工和经商;学习、培训、分配工作迁移的人数增加

变化:原来人口的净迁出地区,有些开始变为净迁入地区,如上海

试题详情

5. 人口迁移:

 ⑴ 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

    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有很大差异。

⑵ 人口迁移的主要、经常起作用的原因:  经济原因

⑶ 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原因:

   ①自然原因:纬度高,气候寒冷;②社会原因: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⑷ 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 开发资源和发展边境贸易

⑸ 四川人口迁出对当地的积极影响:

  ① 缓解了本地区人地矛盾;

② 加强了四川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

③ 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

⑹ 流动人口增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利:积极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社会活力;

弊: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影响城市交通以及社会经济秩序。

⑺ 人口迁往边疆和工矿区的影响:

   利: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工业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改善综合环境。

     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试题详情

4. 环境人口容量

(l)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影响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资源是首要因素

(2)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