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城市交通的规划
⑴放射状线路方便市中心和郊区的联系;环行线路避免将车流、人流引入市中心,缩短各端点距离,缓解对市中心的压力,扩大市中心区的交通容量;方格线路有利于分散交通流量,但增加了对角点之间的路程。三种线路一般要相互结合运用。
⑵城市布局要紧凑,生活区和工厂区、机关区相互接近,但商业服务区和文娱场所要避免过分集中
⑶过境道路最好从市区边缘通过,与市内道路相分离
⑷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城市道路。
2.交通站点的区位分析
⑴长途汽车站:一般建在市区边缘、城市交通干线附近或火车客运站附近
⑵港口:社会经济条件――经济腹地(服务范围)、城市依托,是影响港口兴衰的最主要因素;自然条件――航行、停泊、筑港条件,如水道的通畅、避风避浪的条件、近岸水深、陆地建筑条件、水源等
⑶航空港:占地广,要平坦开阔,利于跑道建设,以及飞机起飞有净空保证;坡度适当的地形,以利排水;良好的地质条件,保证地基稳定;机场建在与城市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于飞机逆风起降;雾和低云较少,大气能见度好;航空港噪音较大,与城市应有一定的距离,并有快速交通干线连接。
1.交通线的区位分析
交通线的建设一般投资大,主要要考虑社会经济的需要(资源开发与调配、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合理布局交通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影响线路的选择(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如尽量选择平原或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地形);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的制约。微观选线方面,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如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可选择沿等高线延伸或走“之”字形爬坡;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性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节点。当然,方便快捷、少占好地、减少对居民区的不必要干扰是共同的原则。
3.城市区位原理应用
从乡村到城市,从小城市到中等城市、大城市,甚至到城市群和城市带,城市在不断地兴起、壮大,同时也有城市在衰落。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城市以及同一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的区位因素有所不同,但都有其主导因素。运用城市的区位因素分析实际区域,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如分析西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应该综合地、全面地来考虑。
第一步,从自然条件来看,地形应属首要因素,从图中可看出:该市位于黄土高原南部的渭河谷地,地形平坦且开阔,再加上气候温暖湿润(地处亚热带半湿润地区),又有黄河中游大支流──渭河流过,这为西安市的城址选择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第二步,从社会经济因素来看,现有被称为“第二亚欧大陆桥”东段的陇海-兰新铁路经过此地,历史上又是我国的六朝古都,在作为国家首都的时期,也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城市。现在,西安市不仅作为陕西省的省会,也是我国西部地区著名的大城市。
2.城市的区位
结构图如下。要用全面的观点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去分析评价某城市的区位,用矛盾的特殊性突出分析影响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要用发展的观点去分析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动态变化的。
1.探究城市的区位因素的思路
城市是聚落发展的高级形式,其分布和发展受不同因素的综合影响,探究城市的区位因素对城市的发展和规划有重要现实意义,要用动态的观点学习,能判读图表,提取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5.产业转移
工业的跨国或跨地区转移,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现象。对此问题的理解要紧紧抓住两点,首先是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的差异;其次是把握其影响的主要工业区位因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主要是利用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地价便宜的特点。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区位存在时间和空间两大尺度的发展变化。例如钢铁工业区伴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由于主导因素的变化导致钢铁工业的工业区位不断发生变化。钢铁工业一开始是接近煤炭产区,即接近能源产地,随着技术的发展,耗能的下降,钢铁工业的主导因素由原来的能源为主变为原料为主,工业区位倾向于铁矿石产地。二战后,由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市场对工业区位影响力加强,钢铁工业区位又倾向于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的沿海地区,如日本的钢铁工业,我国的宝山钢铁总厂。钢铁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从能源一原料一交通、市场的变化,导致钢铁工业的区位不断发生空间上的转移。
又如劳动指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丰富的劳动力,因此工人的工资高低对这类企业的区位影响也较大,致使工业区位也随着发生变化。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其转移有-个共同规律,都是转向劳动力工资较低,数量较多的地区。当该地区经济发展到-定水平,工资水平提高,生产成本变高,利润减少时再次进行转移。而原来劳动指向型企业所在地区则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侧重发展知识指向型企业或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工业区位转移到达地的产品多向工业区位转移出发地销售。
4.我国四大工业基地比较
|
工业特点 |
区位优势 |
面临问题及对策 |
辽中南 |
著名的重工业区 |
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 交通发达:铁路公路网稠密,还有大连的海运;经济腹地和市场广阔;工业基础雄厚,劳动力资源丰富;有统一电网;国家政策扶持。 |
水源、能源不足 环境污染严重 跨流域调水,节能降耗,治理环境 |
京津唐 |
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
有丰富的煤、铁、石油、海盐等资源; 近棉花产地;交通发达:铁路公路网稠密,还有天津的海运;经济腹地和市场广阔;有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作依托,科技文化发达,劳动力素质高;有统一电网;政策优惠,对外开放程度高 |
水源严重不足 环境污染严重 跨流域调水,西电东送,节能降耗,治理环境 |
沪宁杭 |
我国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最高、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
优越的位置:东部经济区的中心;便利的交通:“黄金水道”的入海口,沿海航运的中点,京沪、沪杭线交汇,国内三大航空港之一;广阔的经济腹地和消费市场;雄厚的工业基础;发达的科技和高素质的劳力;政策优惠,对外开放程度高 |
能源和矿产不足 土地资源紧缺 环境质量下降 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治理环境 |
珠三角 |
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
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东南沿海,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著名侨乡,便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交通便利;市场广阔;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政策优惠,对外开放程度高 |
常规能源不足 土地资源紧缺 环境质量下降 西电东送,治理环境 |
3.世界典型工业区的区位及特点比较
传统工业区 (德国鲁尔区) |
区位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距铁矿区近 ③水源充沛④交通便捷 ⑤市场广阔 衰落原因①生产结构单一②煤炭地位下降③钢铁过剩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综合整治 ①发展新兴工业②调整布局③改善交通④发展科技 ⑤消除污染 |
高技术工业区 (美国硅谷) |
特点: ①高技术人才比例高 ②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③研发费用高 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区位因素 ①环境优美 ②气候宜人③科技教育发达 ④交通便捷等 |
1.部分工业部门的投入:
棉纺织厂:棉花、纺织机械、电力、劳动力、资金、技术、场地、厂房、水源等。
汽车生产:汽车零部件、电力、机械和电控设备、劳动力、水源、涂料、资金、技术、场地、厂房。
钢铁生产:铁矿石、煤炭、耐火砖、电力、机械和电控设备、场地、水源、厂房、劳动力、资金、技术等。
手机生产:芯片(集成电路)、清洁的水源、电力、资金、技术、厂房、水源、劳动力。
煤炭生产:煤炭资源、水源、电力、机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
2,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1)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主要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
主导因素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
工业部门类属名称 |
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 |
代表部门 |
原料指向型工业 |
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原料到产品重量大大减轻)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动(易变质等) |
甜菜、甘蔗制糖等 水果、水产品加工 |
市场指向型工业 |
运输产品成本较高(体积减少不多或有增加)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破碎等) |
家具、印刷、啤酒 部分食品 |
动力指向型工业 |
消耗大量电能的工业 |
炼铝厂、冶金及化工等重工业 |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鞋等 |
技术指向型工业 |
技术要求高,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 |
(2)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原料地对工厂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如宝钢
交通运输仍对工业布局很大吸引力,但在发达国家运输已相当完善,交通运输已不再成为主要因素,如日本沿海,我国沿江沿海。
信息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突出
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加
(3)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社会需要对我国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社会需要 (以我国为例) |
①国防需要 ②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③“十五”计划 ④个人偏好 ⑤工业惯性 |
①内地建立大型工业基地 ②沿海地区经济迅猛发展 ③将推动内地工业发展 ④海外华人、华侨到家乡投资 ⑤工厂搬迁费用太高,政府影响 |
|
水污染: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固体废弃物污染: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