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22626  322634  322640  322644  322650  322652  322656  322662  322664  322670  322676  322680  322682  322686  322692  322694  322700  322704  322706  322710  322712  322716  322718  322720  322721  322722  322724  322725  322726  322728  322730  322734  322736  322740  322742  322746  322752  322754  322760  322764  322766  322770  322776  322782  322784  322790  322794  322796  322802  322806  322812  322820  447090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垂直于等压线)  风向平行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        于等压线  风向和等压线有交角

   摩擦力:(近地面、与风向相反)

从等压线图判断各地风力大小,应注意:①等压线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的关系;②比例尺大小;③等压线的疏密;④相邻两等压线的等压距大小。

风压定理:北半球,背风而立,左前低压,右后高压。

气压场:高气压中心、高压脊、低气压中心、低压槽、鞍部的天气情况。

北半球
 
高气压中心:晴朗   

高压脊:晴朗

低气压中心:阴雨,大风

低压槽:阴雨

鞍部:阴沉,不稳定   高压脊线附近的气流运行   低压槽线附近的气流运行

试题详情

1.热力环流

   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形成:冷热不均→垂直运动→气压差异→水平运动

A       B
 
 
C       D 
 
 
高        低        高
 
 

 

比较A、B、C、D四地的气压高低:D>C>A>B

   城市风:城市上空气流上升,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海陆风:白天风由海洋吹向大陆,晚上风由大陆吹向海洋。

   山谷风:白天风从谷底吹向山顶,晚上风从山顶吹向谷底。

 

试题详情

2.城市布局形式(城市的基本形态)。

(1)“集中紧凑式”和“分散疏松式”的对比。

布局形式
布局特点
优点
缺点
集中紧凑式
以一个生活居住用地为中心,多个工业区布置在周围,只有一个主要的生活居住用地(生活区),其他的生产用地(工业区)则连片布置在城市生活区的外围,少量规模不大、污染可能较为严重的工厂企业则布置在近郊
各项主要用地集中,能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方便居民生活,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节省投资,有利于工业之间的协作和公共设施的共同利用
由于工业较集中,环境污染严重
分散疏松式
受地形、矿产资源、河流或交通干道分隔,分成若干片或组,各片相距一定距离,城市用地分成若干片,每片由一个生活区和工业区组成,相应布置独立的生活居住设施
工业区分散,造成污染源分散,同时自然环境容纳和净化废物的能力提高,能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各项用地较分散,各区片间联系不便,市政投资很大

(2)城市的布局形式主要受自然条件(如河流、气候、地形等)制约。

(3)大多中小城市采用集中紧凑式,可节省成本,而受自然条件限制的中小城市多采用分散疏松式。

试题详情

1.城市总体布局时首先要考虑城市为何种布局形式,城市用地集中还是分散布局,以及组合的形式和规模,直接关系到城市内各功能区的用地状况。

试题详情

2、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1)经济因素(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但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因素,如故宫)

(2)历史因素:历史因素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继承和发展)

①城市土地的利用类型取决于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并不完全取决)

            交通通达度:一般来说,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

②影响地租高低的直接因素:距市中心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 地租由市中心向外递减,但并没有以市中心为同心圆向外递减(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沿街道弯曲)

 

地理位置
通达度
地租
功能区
A位于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高
最好
最贵
商业中心用地
城市环线与公路干线交汇处BCDE
较高
比较贵
外围商业用地
城市外环路及公路干线两侧
较低
 
住宅区
远离主要公路的地区

比较低
工业用地

功能区
最佳区位
区位选择的原因
商业用地A
市中心
要求最大程度的接近消费群体,靠近市中心,交通便捷,商业付租能力强.
住宅用地B
接近市中心
占地多,要求方便上下班,又要方便购物   靠近市中心处
工业用地C
远离市中心
工业生产占地较大,地租占成本的比例很高,远离市中心

试题详情

1、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占城市空间的(    )
 
 ①明显的功能分区和稠密的道路系统是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

②各功能区连片分布,界线模糊。任何一个功能区都可能兼有其它功能

功能区
商业区(城市的核心区)
工业区
住宅区 (最基本的功能区)
占城市
面积
占城市用地__________
居中
是城市____________的一项职能
城市中_________的土地利用方式
形状
_________________分布
聚集性强成片分布
片状、团状、点状分布
区位
特征
要求接近消费者
多位于交通便捷的______交通干线两侧街道路口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并背向发展,距离母城较远的交通干线上出现卫星城
功能区特点
中心商务区(CBD)的特点
①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
②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
③建筑物高大稠密(地价高)
④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
专业化程度高,竞争协作强导致集聚;
又因环保、地租、交通等因素导致分散
高级
位于城市的外缘
高坡、文化区相邻.
低级
位于内城、工业区附近
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试题详情

   (7)科技和旅游(筑波、硅谷;桂林、张家界)

试题详情

2.地理计算综合题的复习备考策略

近年高考试题中的地理综合计算题,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提供信息材料运用教材中相关地理概念、规律和原理加以计算;二是提供信息材料和计算公式(教材中未涉及的计算方法)来计算。针对这一高考命题思想,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⑴归纳整理教材中的相关地理计算原理。运用地理规律、原理,通过一定的运算,求出各种地理数据,是学习地理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在现行中学地理教材中,相关地理计算的规律、原理还是较多的,同学们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应归纳整理相关的地理计算原理,搞清各种计算方法。例如:①比例尺的计算,包括比例尺的三大要素的相互换算、经纬网图中实际距离的计算等;②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高度计算,包括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水库大坝高度计算等;③温度计算,包括利用气温递减率计算某一高度的气温、利用地温递增率计算某一深度的地温等;④时间的相关计算,包括地方时、时区、区时计算和逆向的根据时间推算经度,两天不同日期范围计算等;⑤昼夜长短的相关计算;包括昼长与日出、日落时间的相互换算、光照图中的昼长计算、极昼极夜的纬度推算等;⑥正午太阳高度的相关计算,包括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建筑物合理间距的计算、根据正午太阳高度推算纬度等;⑦人口密度计算;⑧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计算;⑨森林覆盖率计算;⑩各类构成比例的计算,包括农业产值构成计算、工业产值构成计算、能源消费构成计算等等。

⑵强化材料信息的处理能力。从各类资料中认定和提取地理信息,并对其做出判断和思考,是目前高考地理的十大能力要求之一。近年的高考地理计算综合题充分反映了这一能力要求趋向,或以文字材料、或以图像材料、或以表格材料展现地理信息,要求考生从中提取有效的解题信息,再根据相关的地理计算规律、原理或公式加以计算,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备考阶段,对考生而言,则应以近年高考试题为样本,加强相关试题的适应性训练,从中寻找一些规律性的材料信息的处理方法和解题方法,以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

试题详情

1.各类“地理计算”的关键知识与思路:

 
关键知识
计算思路
比例尺的计算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比例尺中,实际距离要将千米或米换算成厘米。求实际距离则要把得出的厘米换算成千米或米)。
1.先求出该图要表示的实际距离
2.算出图上要表示的距离
3.根据比例尺公式进行计算
地面高度、深度和温度的计算
①地面高度表示的两种方法:
A 海拔:指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B 相对高度:指地面某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②不同高度温度的差异:对流层中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
③地热增温率:在常温层以下,平均每加深100米,地温上升3℃(15千米以下,地热增温率逐渐减少;常温层深度,中纬比赤道和两极深,我国北方约为30米)。
地方时与经度的计算
掌握时间与经度的关系。即要掌握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1小时转过15°经度,4分钟转过1°经度。
1.计算经度差
2.将经度差化为地方时差
3.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两地经度差(所求地方时的地点,若在已知地的东面,则加时差;反之则减时差)。
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除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是0°外,其余时区的中央经线都是15的倍数;相邻一个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西12区的钟点相同,日期相差一天,自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上一天。此外,跨年月的计算要注意月大月小,平年和闰年二月份的天数;还要注意有无动程时间等要求。
1.先确定时区,求时区差
2.再按公式运算或图示法计算区时
①时区的计算:某地时区序数=该地经度÷所得商数,再按数学求近似值的方法保留整数,小数点后4舍5入,就是该地的时区数。除中时区外,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
②区时的计算:某地的区时=已知地区时±1小时×两地时区差   两地时区差:若两地在中时区同侧,则时区数相减,两地在中时区的两侧,则时区数相加。若所求区时的地点在已知地的东边,则加时区差;若在已知地的西边则减时区差。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理解纬度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关系,即纬度相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角就相差多少度,即H=90°-纬度差
1.计算纬度差
2.利用图示法或计算公式运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昼夜长短的计算
1.据日出日落时间,求昼夜长短
计算公式:某地昼长=(正午12点-日出时间)×2;某地夜长=(子夜24点-日落时间)×2
2.在光照图上,昼夜长短的计算
读懂日照图,看出太阳此时直射哪一条经线,则此经线上各点为12点。
1.找出图上受太阳光直射的经线(确定为12点)
2.算出某点所在纬线圈上的昼弧和夜弧所跨的经度范围
3.根据经度和时间的关系,推算所求点的昼夜长短。
太阳日和恒星日的换算
理解太阳日与恒星日在自转周期上的差异
太阳日……360°59′……24小时
恒星日……360°……23时56分4秒
一个太阳日比一个恒星日多转了59′,的经度,时间上一个太阳日比恒星日多3分56秒。
地球运动线速度的计算
自转的线速度在赤道处最快,1670千米/小时,在南北纬60°处约为赤道的一半;公转线速度经过远日点时(7月初)速度较慢,在近日点时(1月初)速度较快,故从春分--秋分,约为186天,从秋分--春分约为179天。
经纬度距离的计算
掌握纬度每间隔1°之间的经线长度都相等,约为111千米。经度间隔1°之间的纬线长度长短不等,由赤道上的111千米向两极递减至零。

试题详情

3.其他计算

计算类别
相关原理
气温计算
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
气压梯度的计算
单位距离的气压差
人口密度的计算
人口密度=人口总量/面积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城市化水平的计算
城市化水平等于城市人口数除以该地区总人口数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