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高技术工业
(1)对比高技术工业和传统工业的特点
|
高技术工业 |
传统工业 |
科技人员比例 |
高 |
低 |
生产增长速度 |
快 |
慢 |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 |
短 |
长 |
投入中的研究开发费用 |
多 |
少 |
(2)比较美国“硅谷”与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差异
对比项目 |
美国“硅谷” |
意大利新工业区 |
生产结构 |
高技术产品 |
轻工业产品为主 |
生产特点 |
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期短;研究开发费用高 |
生产过程分散或家庭承包 |
分布特点 |
高等院校周围、环境优美 |
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 |
劳动力技术条件 |
从业人员具有同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
廉价的劳动力 |
政府因素 |
军事定货 |
政府的大力支持 |
(3)对我们国家中关村的借鉴意义
①与美国硅谷相比,中关村的发展的相同点: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形成也紧邻高校和科研院所,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交通便利。
不同点: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不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尚未形成发达的专业化分工配套体系,市场化制度和法规不够完善和健全。
②中关村的优势是: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发展拥有雄厚的科技力量。
存在哪些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离市区近,环境质量较差,交通拥挤,用地紧张、地价高;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不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等
1. 意大利新工业区
(1)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的形成条件
①大批廉价的劳动力;②原料和能源的涨价;③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④经济的高度开放;⑤政府的大力支持;⑥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⑦交通运输方便。
(2)对我们国家温州商业的借鉴意义
ⅰ:比较温州乡镇企业与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发展的异同
同:主要条件相似:①大批廉价劳动力;②经济高度开放;③资本集中程度低
生产特点相似:①企业规模小;②以轻工业为主;③企业生产高度专业化;④工业多分散在城镇
不同: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意大利工业小区不同企业密切联系、协作,共同形成巨型企业集团;而温州虽是生产同种产品,但联系、协作不如意,形成多家企业竞争的局面,规模效应大减。
意大利新工业区:银行信贷体系发达、社会服务机构完善;用水用地方便;交通运输便利;政府的大力支持等。
温州乡镇企业:商品手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海运条件便利;山区为主,平原少,人多地少,用地紧张等。
ⅱ:温州乡镇企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同一个专业商品产销基地中,多家企业同时生产一种面向时常的最终产品,企业间互不联系。
解决问题的措施:①加强技术投入;②企业之间联系和协作③杜绝恶性竞争;④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⑤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⑥加强与意大利等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合作
(3)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的差异
|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
传统工业区 |
生产规模 |
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
以大型企业为主 |
主要工业部门 |
轻工业 |
重工业 |
生产过程 |
分散 |
集中 |
资金集中程度 |
低 |
高 |
工业分布 |
分散 |
集中 |
3. 鲁尔区的综合整治
(1)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由原采矿区,到现采矿区,再到规划中的采矿区面积减少。1956年后停用的矿井多,而使用中的矿井和规划中的矿井少。煤炭、钢铁工业厂矿企业数量减少,每个厂矿的生产规模大幅度提高。
新建或迁入企业: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为主,电子、汽车、石油化工等多个部门。
(2)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均衡发展。
例如: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有些钢铁公司以联营的方式把炼铁厂建到荷兰海边,再把生铁运到鲁尔炼钢、轧钢。原因是就近通过鹿特丹港进口铁矿石,降低运费。
(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问题:德国有发达的陆上(铁路、公路)交通网,为什么铁矿石还是靠水运?
(4)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高等院校几十所(鲁尔大学、多特蒙德大学等);中等技术学校;大批科研机构。
(5)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控制 回收处理 绿化)
严格控制废气、废水等的排放;建立并完善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系统;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区内人均绿地面积超过130平方米。
2. 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
(1)生产结构单一。鲁尔区的工业生产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学五大传统工业部门。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世界能源的消费构成中,石油和天然气的比重上升,而煤炭的比重逐渐下降。另一方面,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下降。
(3)世界性钢铁过剩。①20世纪50年代以后,产钢和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世界性的钢铁市场竞争激烈。②70年代经济危机,以及钢产品的替代产品的广泛应用,使世界钢材消耗量急剧减少。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①鲁尔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新技术革命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②鲁尔区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原因,新兴企业不愿到这里落户。
1. 鲁尔区的区位特点:
(1)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鲁尔河附近多为露天煤田,可自南(鲁尔河附近)向北(利珀河附近)逐渐开采。
(2)离铁矿区较近。本区铁矿资源贫乏,但离法国东北著名的落林洛林铁矿区近。(鲁尔区的铁矿最初来自法国,后来则来自瑞典等国。主要经荷兰鹿特丹港通过内河运入。
(3)充沛的水源。莱茵河及其支流鲁尔河、利珀河等
(4)便捷的水陆交通。
水运方面:莱茵河及其支流鲁尔河、利珀河等天然河流和四条人工运河,连成一体,而且都可通航,并能直通海洋。(请同学分析原因,教师总结与地形、海洋性气候的关系)
陆上交通:鲁尔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德国邻国多,连接欧洲东西部和南北部的铁路都经过这里)
(5)广阔的市场。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提供广阔的市场。
投入-产出 形 成 自发形成
类 型
工业联系 |
投入-产出 规划设计
地理空间 导致 工业 工业
联 系 集聚 规模效益 地域
发育程度高
信息联系 工业 交 通 按性质
分散 分 类 发育程度低
地区优势
3.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工业部门 |
污染类型 |
区位选择 |
水泥厂、酿造厂 |
空气污染 |
将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 |
水源污染 |
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
化工厂、炼油厂 |
既污染大气又污染水源 |
综合以上两条 |
发电厂、钢铁厂 |
空气污染、固体废气物污染 |
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
2.社会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社会因素 |
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举例 |
国防需要 |
50年代我国的“三线”工程 |
改革开放政策 |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
解决就业 |
将工厂设在不盈利区 |
个人偏好 |
华侨对家乡的投资 |
工业惯性 |
保留区位不合理的工业 |
1.不同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
指向类型 |
工业特点 |
部门举例 |
区位选择原则 |
原料指向型工业 |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 |
甜菜(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等 |
接近原料产地 |
市场指向型工业 |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的工业 |
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棉布厂等 |
接近消费市场 |
动力指向型工业 |
需要大量能源的工业 |
冶金(炼铝厂)、钢铁、化学等工业 |
接近能源基地 |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 |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工业 |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
技术指向型工业 |
技术要求高的工业 |
集成电路、飞机、精密仪表等工业 |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
3.全球性大气环流
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作用: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1)三圈环流
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情况:低纬环流(0°-30°),中纬环流(30°-60°),高纬环流(60°-90°)
地面表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中间为风带
解释地球表面两个多雨带:赤道多雨带(上升气流)、温带多雨带(锋面气旋、极锋)
两个少雨带:极地少雨带(下沉气流)、副热带少雨带(下沉气流)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向高纬移,冬季向低纬移,与太阳直射点移动一致,移动5-10个纬度
(2)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
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
时间 |
温度 |
气压 |
切断气压带 |
实 际 情 况 |
||||
7月 |
陆高海低 |
陆低海高 |
副热带高压带 |
仅在 海洋 |
北太 平洋 |
夏威夷高压 |
北大 西洋 |
亚速尔高压 |
1月 |
陆低海高 |
陆高海低 |
带极地低压带 |
阿留申低压 |
冰岛低压 |
(3)季风环流
概念: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东亚-西北季风
东亚季风最显著的原因: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最大。
澳大利亚北部:1月(夏季)西北季风(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偏转而成),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7月(冬季)东南季风(海陆热力差异),陆地吹向海洋,降水较少。(热带草原气候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