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环境五要素
五种要素(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整体性(相对的)。其中,气候为主导性因素,植被最具代表性(指示作用),土壤为中心环节;由于位置的不同,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差异――地域分异(绝对的)。
7.潜水等水位线图的判读
⑴潜水等水位线图及其绘制
潜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一般埋藏较浅,分布较广,便于开采。但由于在含水层以上无稳定的隔水层存在,所以容易受到污染。
潜水的自由水面即潜水面,通常是一个起伏的曲面,一般向邻近的低洼地区,即潜水的排泄区,如河谷、冲沟等倾斜。在地形图上往往用潜水等水位线来表示潜水面的形状。所谓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潜水的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高度(海拔)绘制的,绘制的方法与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类似,但要注意的是:
①在绘制潜水等水位线图时,必须利用同一时期的水位资料,因为潜水面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②在绘制潜水等水位线图时,等水位线只能与地形起伏保持一致,在一般情况下决不能与地形等高线垂直。
③在沼泽地区,若地下水出露地表,则等水位线应与地形等高线重合。
④等水位线不应直接穿过河床,只能连到两岸为止。
⑵潜水等水位线圈的应用
下图为一潜水等水位线(单位:米)图,通过分析,可以解决下列问题:
①潜水的流向。潜水是沿着潜水面坡度最大的方向流动的。因此,垂直潜水等水位线从高水位指向低水位的方向,就是潜水的流向。如图1中箭头所指的方向。
②潜水面的坡度。确定潜水的流向之后,在流向上任取两点的水位高差除以两点的实地距离,即得潜水面的坡度。
③潜水的埋藏深度。将地形等高线与潜水等水位线绘于同-张地图上时,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相交之点,二者高程之差,即为该点的潜水埋藏深度。
④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关系。潜水等水位线上的等值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说明河流水位低于潜水水位,则潜水补给河流水;相反,河流水位高于潜水水位,河流水补给潜水。如下图中,a为潜水补给河流水,b为河流水补给潜水,c为右岸潜水补给河流水,左岸河流水补给潜水。
⑤利用潜水等水位线合理布置水井和排水沟。为了能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般应沿等水位线布置水井和排水沟。如下图,显然,1、3布置水井是合理的,1、2取水有“冲突”,是不合理的;同理,排水沟5是合理的,4不合理。
6.等压线图的判读
等压线是指某个水平面上的气压相等各点的连线。等压线图的判读,首先要识别气压场的基本形式,其次判断风力大小及风向,最后分析天气变化。分析等压线图基本思路如下。
(1)判断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小的为高压中心;在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大的为低压中心。
(2)判断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的气压高低:
水平方向上:高压区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低压区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高空气压低;地势高气压低,地势低气压高。
(3)判断高压脊(线)和低压槽(线):
高压脊(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高指向低处为高压脊(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
低压槽(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低指向高处为低压槽(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
(4)判断鞍部:鞍部国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的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5)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斜穿等压线;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左斜穿等压线。
在高空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5.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
(1)概念
把太阳高度角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太阳高度线,用等太15日高度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图称为等太阳高度线图。
(2)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
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的基本内容有: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地方时、北京时间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推断与图示时间相关的日期(节气)、季节及地理现象等。
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足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
①图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时;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根据太阳直射纬线推断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注意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不同。
②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点的纬度数值;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
③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而判断:-是最外侧的大圆圈为0°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一般是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二是图中最大的圆圈不是°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此图是昼半球中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标注太阳高度的数值,在图中最外侧的大圆圈上太阳高度为°,即晨昏线。
④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相反。
4.等温线图的判读
等温线图是用若干条等温线来表示一个地区气温分布的专用地图。这种图能帮助人们形象地确定气温分布的空间概念,了解气温递变方向和规律,并进而分析各地区气温差异的形成原因。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要注意分析下列各项。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的是南半球。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的是北半球。
(2)判断陆地、海洋位置: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 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3)判断月份(1月或7月):判断月份时,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的差异性。
1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
7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4)判断寒、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6)判断温差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①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②温带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③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的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掌握等高线图的基本特性
①数量上的特性:看等高线的数值,读出任一点的海拔高度;比较两点的海拔高度可换算温差;以两地的水平距离测算地面实际距离;根据两地的海拔高度可计算出相对高度。如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为:(x-1)d≤△H<(x+1)d,式中x为陡崖处汇集的等压线的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
②形态上的特性:地表呈现各种各样的形态,每一种地貌形态都有一定的外部特征,在等高线图上会以不同的形态表示出来。看等高线的疏密,可知道坡度的陡缓;看等高线的形状,可确定地貌类型。
(2)掌握等高线的基本知识,这是识别等高线图的关键
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差相同。
②全图的等高距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500米、600米、700米,则等高距为100米。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等高线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④两条等高线不能相交: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同的地方表示均匀坡。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⑥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线穿过河谷(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⑦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⑧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⑨几条特殊的等高线:
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3)熟练判断等高线图上的基本地貌类型(见下表)
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 |
表示方法 |
示意图 等高线图 |
地形特征 |
说明 |
山地 山峰 |
闭合曲线 外低内高 |
|
四周低 中部高 |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降低 |
盆地 洼地 |
闭合曲线 外高内低 |
|
四周高 中间低 |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降低 |
山脊 |
等高线凸 向低处的 山脊连线 |
|
从山顶到山山麓凸出的高耸部分 |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
山谷 |
等高线凸 向高处的 山谷连线 |
|
山脊之间的低洼部分 |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
鞍部 |
一对山脊 等高线之间 |
|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
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 |
峭壁 陡崖 |
多条等高 线会合重 叠在一线 |
|
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峭壁边缘是悬崖,或称陡崖 |
(4)等高线图的综合判读与应用
①与气候结合:
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对流层下部的垂直递减率为0.60C/100m。
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迎风坡降水量多、背风坡降水量少。
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
②与河流水文结合:
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
水库坝址宜选择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区域。
③与运输线路结合:
建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充分考虑路线的长度、坡度、少过河建桥;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引水线路的选择应遵循从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的原则。
输油管道的选择,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④与“点”的区位结合:
工厂区位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选择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方向,结合地质地形条件,宜放在地基坚实,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方;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从经济效益考虑,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源等资源产地。
港口的建设应考虑选择在避风的深水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
⑤与农业生产结合: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2.其他等值线性质特征
|
疏密程度及含义 |
弯曲状况及含义 |
闭合状况及含义 |
影响该等值线的因素 |
|||
疏密 |
含义 |
弯曲方向 |
含义 |
中周 |
含义 |
||
等降水量线 |
疏 |
地区差异小 |
高一低值弯曲 |
降水较同纬多 |
中低周高 |
少雨区 |
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山腰较山麓、山顶多 |
密 |
地区差异大 |
低-高值弯曲 |
降水较同纬少 |
中高周低 |
多雨区 |
||
等震线 |
疏 |
烈度相差小 |
高一低值弯曲 |
破坏较两侧大 |
中低周高 |
破坏较小区 |
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 |
密 |
烈度相差大 |
低一高值弯曲 |
破坏较两侧小 |
中高周低 |
破坏较严重区 |
||
等盐线 |
疏 |
盐度差值小 |
高一低值弯曲 |
盐度高 |
中低周高 |
低盐度区 |
A.气候-蒸发与降水B径流--稀释 C.洋流一寒低暖高 |
密 |
盐度差值大 |
低一高值弯曲 |
盐度低 |
中高周低 |
高盐度区 |
||
等太阳辐射线 |
疏 |
太阳辐射差值小 |
高一低值弯曲 |
太阳辐射强 |
中低周高 |
弱太阳 辐射区 |
A.纬度一太 阳高度角B.日照时间长短(云量、海拔高度、阴坡阳坡) |
密 |
太阳辐射差值大 |
低一高值弯曲 |
太阳辐射弱 |
中高周低 |
强太阳辐射区 |
1.三种常见等值线图的判读要领
判读等值线图要“五读一分析”。即读数值范围和极值、读延伸方向、读疏密程度、读弯曲方向、读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分析成因。如下表:
|
等高线 |
等温线 |
等压线 |
数值范围和极值 |
①区域地势起伏大小②海拔最大、最小值 |
①所在南北半球: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向南递减为南半球②区域气温差的大小 |
①判断高低气压中心②区域气压差大小 |
延伸方向 |
地形走向 |
①与纬线平行(太阳辐射)②与海岸线平行(海陆位置)③与等高线平行(地形地势) |
|
疏密程度 |
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②坡面凸凹:凹坡是高密低疏;凸坡是高疏低密 |
①温差大小:密大疏小②冬季密,夏季疏③温带密,热带疏④陆地密,海洋疏 |
风速大小:密集风速大、稀疏风速小 |
弯曲方向 |
①山脊:凸向低数值处②山谷:凸向高数值处③鞍部:两山或两谷之间 |
①向高纬凸:夏季的陆地、冬季的海洋、暖流经过和地势低的地方②向低纬凸:冬季的陆地,夏季的海洋,寒流经过和地势高的地方 |
①高压脊:凸向低压处 ②低压槽:凸向高压处 |
局部小范围闭合 |
①山顶、山峰:中间高,四周低;②盆地、洼地:四周高,中间低;③表示高度不在正常范围。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
①盆地闭合曲线:夏季炎热中心,冬季温暖中心;②山地高原闭合曲线--冬夏均为低温区;③表示温度不在正常范围,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
①高气压中心:中间高,四周低;②低气压中心:四周高,中间低;③表示气压不在正常范围。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
2.海水运动
⑴形式
波浪: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力极大
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通常一天观察到两次,白天称为潮、夜晚为汐。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小内大,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潮势,形成钱塘潮。
小潮 大潮
洋流: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流动,又叫海流,越向深处流速越小。
⑵洋流
①成因:风海流――盛行风与地转偏向力作用下-东西方向的洋流。(信风、西风、极地东风、南亚季风)
补偿流――流向海水减少区的补偿运动-垂直方向(上升流、下降流)、水平方向(一般为南北方向,赤道逆流例外)
密度流――由于海水温度、盐度差别引起(直布罗陀、曼德海峡等处的密度流)
②分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以副热带为中心)-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东岸暖流、西岸寒流
中高纬度大洋环流(以副热带为中心)-北太平洋、北大西洋,逆时针-东岸寒流、西岸暖流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以赤道为中心)-冬季东北风,向西流,逆时针;夏季西南风,流向相反
南极绕极环流-西风漂流(南纬30-60度海域)、纬度更高的极地东风漂流
我国大陆沿岸的沿岸流:冬季受偏北风的影响,沿海海水向南流动形成沿岸流(寒流)。
重要海域的洋流分析:
①直布罗陀海峡:表层大西洋 地中海,底层地中海 大西洋。原因:受地中海地区气候的影响,地中海蒸发旺盛,周围河流淡水注入少,海水的盐度高,密度大,水面降低;而大西洋盐度比地中海低,密度小,海平面低些。
②卡特加特海峡:波罗的海 北海
③曼德海峡:表层印度洋 红海;底层红海 印度洋
④马六甲海峡:夏季印度洋 南海,冬季南海 印度洋。原因:夏季北印度洋海水
向东流,马六甲海峡北部海平面高于南海海平面,海水由北向南流;冬季反之。
③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增加盐度;寒流――减温减湿降低盐度(同一纬度海洋比较)
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处――营养盐类上泛――渔业资源丰富(世界大渔场的分布)
污染物扩散与航行路线:注意洋流流向与风向。
海-气相互作用:如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
目前最严重的海洋污染是石油泄漏造成的
1.陆地水
(1)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一条河流可能有多种补给方式,但其径流的变化特点取决于最主要的补给方式的变化特点。
补给类型 |
补给季节 |
补给特点 |
主要影响因素 |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
雨水补给 |
一般以在夏秋两季为主 |
时间较集中;不连续;水量变化大 |
河流水量及其变化与流域内降雨量及其变化关系十分密切。即降水量的多少、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
我国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
融雪水补给 |
春季 |
有季节性;水量较稳定 |
河流水量及其变化与流域积雪量及流域气温变化有关 |
东北地区 |
冰川水补给 |
主要在夏季 |
有季节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水量较稳定 |
河流水量多少,与流域境内冰川或永久积雪贮量大小及气温高低密切相关,而河流的水情变化与气温变化,尤其是气温日变化有密切联系 |
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 |
湖泊与沼泽水补给 |
全年 |
较稳定;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
河流的水量大小及其变化,与湖泊、沼泽补给流域的来水量及其变化有关,水量变化一般比较缓慢,变幅较小。 |
普遍 |
地下水补给 |
全年 |
稳定;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
地下水补给区降水量的大小;地下水与河流水位相互位置关系 |
普遍 |
(2)水循环
①主要环节
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Ⅰ水循环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联系各个圈层,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Ⅱ水循环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但要明确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⑶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等方面都产生深刻影响。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