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23325  323333  323339  323343  323349  323351  323355  323361  323363  323369  323375  323379  323381  323385  323391  323393  323399  323403  323405  323409  323411  323415  323417  323419  323420  323421  323423  323424  323425  323427  323429  323433  323435  323439  323441  323445  323451  323453  323459  323463  323465  323469  323475  323481  323483  323489  323493  323495  323501  323505  323511  323519  447090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甲醇、氧气和氢氧化钾溶液组成的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

CH3OH+H2O-6e= CO2↑+6H+

B.在NaHSO4溶液中加Ba(OH)2至中性

H++SO42+Ba2++OH= BaSO4↓+H2O

C.苯酚钠的水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 

2C6H5O¯+CO2+H2O→2C6H5OH+CO32

D.往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足量氨气和二氧化碳后有NaHCO3晶体析出  

Na++NH3+CO2+H2O = NaHCO3↓+NH4+

答案D

解析:选项A是近年来比较关注的燃料电池方面的问题,该原电池通甲醇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但是电解质溶液是KOH,所以不能生成H+,所以选项A不正确;在NaHSO4溶液中加Ba(OH)2,也就是说NaHSO4是过量的,所以应该是Ba(OH)2按自己的组成完全反应,即H+和OH的系数都是2,所以选项B不正确;无论CO2的量是多还是少,在苯酚钠的水溶液中通入CO2,产物都是NaHCO3,所以选项C不正确;侯氏制碱中的NaHCO3是沉淀出来的,所以选项D正确

试题详情

9.下列叙述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常温常压下,1 mol甲基(-CH3)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

②由Cu、Zn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若Cu极生成0.2gH2,则电路通过电子0.2NA

③在标准状况下,11.2 L NO与11.2 L O2混合后气体分子数为0.75NA

④常温常压下,16 g O3所含的原子数为NA

⑤1 mol C10H22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31 NA

⑥1 mol Cl2发生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一定是2 NA

⑦标准状况下,22.4 L水中含分子数为NA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⑥⑦     C.②④⑤    D.①②⑤

答案C。

解析:甲基是甲烷失去一个H原子后剩余的部分,所以一个甲基中的电子数是9,则

1mol甲基(一CH3)所含的电子数应为9NA;铜锌原电池中正极上生成0.1molH2,需得到0.2mol电子,所以电路中通过的电子也是0.2NA; NO与O2在标况下反应生成NO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生成的NO2为0.5mol,剩余的O2为0.25mol,即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为0.75mol,但NO2还有一个平衡:2NO2 N2O4,而此平衡的存在就使气体的总的分子数小于0.75mol;O3是氧的单质,所以16gO3中所含只有氧原子,氧原子个数为NA;C10H22分子中 C-H 有22个,C- C  9个共31个共价键;氯气只作氧化剂时,1 mol Cl2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为2mol,但在发生歧化反应时,情况就有所不同了,例如,氯气与水反应时,1 mol Cl2发生反应时,转移的电子为1mol;标准状况下,水呈液态,故22.4L的水并不是1mol。

试题详情

8.由解放军总装备部军事医学院研究所研制的小分子团水,解决了医务人员工作时的如厕难题。新型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渗透力强、生物利用率高、在人体内储存时间长、排放量少的特点。一次饮用125mL 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 小时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改变     B.水分子中氢氧键缩短

C.水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小     D.水分子间结构、物理性质改变

答案:D

解析:小分子团水仍是以分子为基本单位组成的聚集体,所以分子结构并没有改变,分子中的氢氧键并没有缩短,化学性质更不会改变。它改变的是分子间的结构,分子间作用力增强,物理性质改变。 D

试题详情

7.青海昆仑玉被定为08北京奥运会奖牌用玉,昆仑玉主要成分是由“透闪石”和“阳起石”组成的纤维状微晶结合体,透闪石(Tremolite)的化学成份为Ca2Mg5Si8O22(OH)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透闪石的化学式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为:2CaO·5MgO·8SiO2·H2O

B.透闪石的化学式写成硅酸盐的形式为:2CaSiO3·5MgSiO3·H2SiO3

C.透闪石中Mg元素的质量分数是Ca元素质量分数的2倍

D.透闪石中还有少量的Al代替Mg,Na、K、Mn代替Ca、Mg等。

答案:C

解析:从化学式可知,Ca与Mg的物质的量比为2∶5,质量比为2×40∶5×24=80∶120,故质量分数比为2∶3,即Mg元素的质量分数是Ca元素的1.5倍。正确选项为C。

试题详情

6.甲是一种能生活在多种土壤中的小型昆虫,常被昆虫乙大量捕食,DDT和aldrin是用于控制这些生物的杀虫剂,aldrin对甲和乙毒性相同,但DDT对乙的毒性比对甲更强,现用DDT和aldrin单独处理田块,如图所示中的哪两个图能分别代表DDT和aldrin单独作用时对昆虫数量的影响(   )

A.2和1       B.1和3    C.2和4       D.3和4

试题详情

5.老鼠的皮毛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有一位遗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如果杂合的黄鼠与黄鼠(第一代)交配得到第二代,后代(第二代)相同基因型老鼠继续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那么在第三代中黄鼠的比例为(假定每对老鼠产生的后代数量相同) 

  A.40%       B.44.4%      C.66.7%      D.75%

试题详情

4.下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象。分析两图,相关的叙述中,都不正确的选项组合是D

①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该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②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③图2中甲和乙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丙细胞处于图1的DE段

④图2的甲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2

⑤就图2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8条染色单体

⑥图2丙细胞如果是乙细胞的子细胞,那么丙细胞就是次级卵母细胞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答案]D

[解析]图1中纵坐标为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其中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或第一间期,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时期,DE段表示丝分裂后末期及减数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末期。图2的甲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处于图1的DE段,乙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处于图1的BC段,图2中丙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处于图1的BC段。图2的甲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1,图2丙细胞如果是乙细胞的子细胞,那么丙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试题详情

3.位于人体内的神经元的功能分段,以下面模式图表示。下列据图分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突触一般不含有 I 部位的结构

B.一旦Ⅱ部位发生冲动,传导到Ⅳ 部位,就能引发Ⅳ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

C.III部位传导兴奋时,兴奋部位膜内外电流方向相反

D.神经元的细胞核一般存在于Ⅳ部位

试题详情

2.右图所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种群“S”型增长过程中,增长率逐渐增大

B.渔业捕捞后应该控制剩余量在b点

C.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D.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答案]D

[解析]种群“S”型增长过程中,增长率先逐渐增大后下降;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c点之后;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K/2,即c点。

试题详情

1.血清蛋白电泳后得到血清白蛋白和三种球蛋白(右图),据图分析,抗体应属于(   )

A.血清白蛋白

B.α球蛋白

C.β球蛋白

D.γ球蛋白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