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人的血清白蛋白在临床上需求量很大,通常从人血中提取。由于艾滋病病毒(HIV)等
人类感染性病原体造成的威胁与日俱增,使人们对血液制品顾虑重重。如果应用一定
的生物工程技术,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转入奶牛细胞中,利用牛的乳腺细胞生产血
清白蛋白就成为可能。大致过程如下:
a.将人体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雌性奶牛胚胎细胞,形成重组细胞①;
b.取出重组细胞①的细胞核,注入去核牛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②;
c.电脉冲刺激重组细胞②促使其形成早期胚胎;
d.将胚胎移植到母牛的子宫内,最终发育成转基因小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重组细胞①和②中 (①/②)实现了基因的重组。
(2)在实验过程a中要选择“雌性奶牛胚胎”的原因是 。
(3)实验过程b利用的技术是 ,胚胎工程操作中最后环节是 。
(4)若将早期胚胎分离成若干个胚胎细胞,让其分别发育成小牛,这些小牛的基因型(相同/不同),理由是 ,此项技术称为 。
(5)运用细胞培养技术可以从哺乳动物的早期胚胎中获得胚胎干细胞(ES细胞),培养如下:早期胚胎→内细胞团→胚胎干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必须用 处理内细胞团,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培养过程中作为饲养层的是 细胞。
(6)哺乳动物的胚胎的营养液成分较复杂,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外,还需要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以及 等物质。
40.下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3和4过程产生的[H]都能与氧气结合产生水
B.绝大多数生物体都能进行的过程是3
C.能提供给绿色植物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多的过程是5
D.2过程需多种酶参与,且需ATP供能
39.下图显示了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①有丝分裂中,5发生在4前、2后;② 2是后期;③有丝分裂的正确顺序是3,4,5,1,2;④有丝分裂中,5发生在2前、4后;⑤ 3是末期,因为核膜已经重建。
A.①和③ B.②和⑤ C.③和④ D.①和④
38.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植物群体中的白化苗的频率约是4×10-4,白化基因是隐性的,那么表现型正常的植株后代中出现白化苗的频率是
A.(4×10-4)2=1.6×10-7
B.=0.02
C.0.02(1+0.02) D.[0.02 /(1+0.02)]2
37.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豌豆中,黄色(A)对绿色(a)是一对相对性状,圆粒(B)对皱粒(b)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让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全为黄色圆粒,则F1自交后代中的重组类型约占6/16
B. 已知二倍体水稻的一个染色体组含12条染色体。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单倍体幼苗的芽尖,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由该幼苗发育成的植株的各部分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应依次为:根尖细胞24条,精子12条,叶肉细胞24条
C. 豚鼠的黑色对白色为显性。若在一个繁殖期内,杂合的雌豚鼠的卵巢中,所有成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共有20个黑色基因,则经过减数分裂后,最多能形成10个含白色基因的卵细胞
D. 从分子水平看,在细胞分裂前期,细胞核内进行着DNA分子的复制以及有关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3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三倍体无子西瓜的性状可以遗传,但它不是一个新物种。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四倍体西瓜幼苗,可获无子西瓜,这种性状不可遗传
B. 一块水稻田中偶尔发现一株矮秆水稻,它连续自交后代都是矮秆,这种变异可能源自于体细胞或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
C.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的实质都是染色体上的DNA中碱基对排列顺序的改变
D.一个基因型为AaBbCC的植物(三对基因可自由组合),用其花粉离体培养获得n株幼苗,其中aabbCC的个体的比例为0
35.下面哪种表述解释了寄生细菌一般比它们的寄主进化更快的原因
A.细菌比它们的寄主面对更大的选择 B.细菌内的DNA比寄主少
C.细菌主要进行有性繁殖 D.细菌的繁殖周期一般比寄主短
34.一个科学家测量了某地一个野生鸟类种群超过10代的尾的平均长度。在这个过程中,
他观察到尾长度在逐渐变长。以下可能造成这种增长的是
A.遗传漂变 B.自然选择 C.迁入 D. A、B、C都可能
33.在一定年限内,同一块土地上轮流种植玉米、大豆,属于轮种技术;是广大农民在古老而朴素的农业实践中产生的科学方法,这种措施能够
A.增加光合面积 B.提高农田能量的传递效率
C.促进农田的物质循环 D.恢复或提高土壤肥力
32.右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请判断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B.该细胞中1与2,3与4是同源染色体
C.该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1与2为一组,3与4为一组
D.该细胞中,如果1是Y染色体,则2也是Y染色体,3与
4为常染色体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