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2383  32391  32397  32401  32407  32409  32413  32419  32421  32427  32433  32437  32439  32443  32449  32451  32457  32461  32463  32467  32469  32473  32475  32477  32478  32479  32481  32482  32483  32485  32487  32491  32493  32497  32499  32503  32509  32511  32517  32521  32523  32527  32533  32539  32541  32547  32551  32553  32559  32563  32569  32577  447090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2)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3)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自居易《琵琶行》)

(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

 

文化:不能逃避之担当

 

在汉语里,“文化”这个词最早大概是“以文化之”的意思,和“武化”相对。用文明去感化别的部族,和用武力去攻打别的部族,是建立威望的两种不同方式。也就是说,“文化”最早是用来探讨怎么和自己以外的他者相处的,是一个用于区分的概念,而不是想象中那样用于包容的概念。这其实并不难理解:当一个罐子没有和杯子、碗等不同容器摆在一起的时候,它叫什么其实并无所谓。

回想起来,我其实相当怀疑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我们的先祖并没有什么文化的概念。他们读经、治学、吟诗作对、饮酒、喝茶、过他们的小日子――但是他们没觉得自己干的这些事是在生产文化。一直到英国使节来到乾隆的大殿上,不肯下跪,才多多少少让满清的官员们觉得这些化外之民跟咱们不是一个东西。1840年之后,那些闲来遛鸟听戏的中国传统读书人被打到家门口的坚船利炮一下子弄懵了,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些个玩意儿,才知道自己跟人家是不一样的。“文化”这才一下子成为整个民族的关键词,一会儿说要中体西用,一会儿说要全盘西化,五四以降的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七嘴八舌,总之是焦虑,没有了1840年之前的神定气闲。

这样尴尬的局面倒并非只有我们在面对。地理大发现之前,各种不同的文化彼此井水不犯河水,相对独立发展,就好象临湖的少年那喀索斯,只看到自己,就越看越顺眼。而一旦殖民运动把全球联结为一个整体,那喀索斯抬起眼一看:哟!林子里还这么多人哪!他就不得不以别人为参照,重新审视自我。因此文化的问题,其实是文化间的问题,是思考在多元的文明生态中如何自处的问题。

历史的强力就在于后世将永远不能不面对已然发生的变故,那喀索斯们一旦相遇就永难分离,他们将拥抱、争斗、亲吻、残杀、亲如兄弟或互为仇雠。无法再渴望1840年之前的单纯生活,自那以后的每一代青年,若要求得在历史当中的自立,就必须思考文化的问题,必须在他人与自我之间作出选择或求得平衡。而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不是分裂和疏远了各种文化样态,反而使他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和混乱。紧接着到来的全球化时代更使得多元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共处变成一个越来越复杂的问题。即以语言的变迁观照现实世界:“文化”这一词汇的含义在几十年来变得越来越驳杂,与它相关的词组不再仅仅是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之类;还有消费文化、大众文化、网络文化、酒吧文化、青年亚文化,甚至浴室文化、厕所文化,等等等等。后现代光怪陆离的文化现场,要求我们这一代青年更加复杂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它呼唤激情,同时也呼唤理性。这样的历史使命,让人几乎难以承受却无处推脱。

面对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我们或许迷茫,或许不知所措,或许感到空虚乏力,正如在发现了林子里其他的身影之后,那咯索斯的那种痛苦。但是既然树林已经向我们敞开,我们就必须一步步向林中走去。否则只会在对自己身影的迷恋中一头栽入湖中。对于文化这样宏大的概念,我们即使从未懂得,也必须保持思索。惟有思索,而能担当。

 

试题详情

9、断句与翻译。(共11分)

(1)用“/”给文言文段最后一句断句。(4分)

芸大窘避去上下哗笑之余亦负气挈老仆先归自吃粥被嘲再往芸即避匿余知其恐贻人笑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 .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缔姻焉。(3分)

 

2 .见其绣制精巧,询为己作,始知其慧心不仅在笔墨也。(4分)

 

试题详情

8、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复幼年先与金沙于氏订婚,于氏八岁夭折,所以陈芸是第二位与沈复缔结婚约的女子。

B、沈复十一岁时,因堂姐出嫁而随母归宁,第一次见到比自己长十个月的表姐陈芸,为其娴雅聪慧所吸引,一见倾心,并对母亲誓言:“非淑姊不娶。”

C、文中“窃恐其福泽不深”“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以及“余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知寿夭之机此已伏矣”等句,似意在暗示陈芸今后之命途多舛。

D、文中“藏粥待婿”一事,既写出了陈芸的体察入微与善解人意,也写出了沈陈二人的两情相悦与纯真无嫌,充满生活意趣。

 

试题详情

7、下面句子中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同类的一项是:(  )

A、余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       B、愿得知己堪师者敲成之耳

C、此乾隆乙未七月十六日也         D、是夜送亲城外,返已漏三下

试题详情

6、下列划线字的意义用法均相同的一组是:(   )

A、刺绣暇,渐通吟咏 / 知寿夭机此已伏矣

B、王衡挤身入  / 芸与余同齿长余十月

C、芸暗牵余袖,随至室  /  婢妪以枣脯进,余嫌

D、见余将吃粥,笑睨芸曰 / 藏此专待汝婿耶?

试题详情

5、对下面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年一十三,随母归宁              已嫁的女子回娘家省视父母

B、四龄失怙                          失去父亲

C、芸既长,娴女红                    女孩化妆

D、见余将吃粥,乃笑芸曰            斜眼看

试题详情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对珠江西岸城市的走访中,本报将着重围绕珠海落实纲要过程中在产业发展、交通规划等方面与珠江西岸其他城市的合作空间与模式,珠江西岸其他城市可供珠海借鉴的经验等内容展开,为我市落实纲要提供参考。

B、去年,我市各级统战部门共邀请接待了近2000人次的回乡旅外乡亲、港澳同胞及港澳知名人士来珠海参观考察、交流。

C、上午,与会同志先后考察了TCL液晶模具工厂、联想科技园、惠州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中海壳牌石化联合工厂、中海油惠州冶炼工厂等,大家明显感受到了惠州产业升级步伐正在加速。

D、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杰日前透露,继“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升空之后,中国航天事业的下一个目标是月球探测。

试题详情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四川省汶川县的映秀镇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依山傍水,秀色可餐,名不虚传,可在“5?12”特大地震中却变成了一片废墟,几乎面目全非。

B、“5?12”大地震发生后,互联网及手机短信中流传着用三个“8”攻击北京奥运会的谣言,始作俑者是境外的“法轮功”邪教组织。

C、在这块巴掌大的端砚上,雕刻着《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个个栩栩如生,真可谓鬼斧神工

D、李明博就任总统百天前的2008年5月31日,数名韩国人手持李明博的头像出现在首尔抗议进口美国牛肉的队伍中。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言辞激切,兴之所至,上下其手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