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24969  324977  324983  324987  324993  324995  324999  325005  325007  325013  325019  325023  325025  325029  325035  325037  325043  325047  325049  325053  325055  325059  325061  325063  325064  325065  325067  325068  325069  325071  325073  325077  325079  325083  325085  325089  325095  325097  325103  325107  325109  325113  325119  325125  325127  325133  325137  325139  325145  325149  325155  325163  447090 

2.本卷共35题,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广东丹霞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仁化县境内。地质时期,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地层。由于地壳运动和流水的作用,丹霞盆地的红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区(右图)。 据此完成第1题。

试题详情

破釜沉舟!!攻克语音关!(14)

240
拘泥
 
250
泡桐
 
241
拙劣
 
251
泥古
 
242
择菜
 
252
泥泞
 
243
昂扬
 
253
泥淖
 
244
杳然
 
254
泫然流涕
 
245
枞树
 
255
泯灭
 
246
氛围
 
256
浅濑
 
247
沮丧
 
257
狙击
 
248
油坊
 
258
疟疾
 
249
沼气
 
259
空城计
 

试题详情

55. 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提炼出关于“碳中和”定义的4个关键词语。(4分)

“碳中和”的目的是为了环保。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人们可以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吸收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个人也可以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这些企业或机构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吸收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2006年,《新牛津美国字典》将“碳中和”评为当年年度词汇。它已经从最初由环保人士倡导的一项概念,逐渐获得越来越多民众支持,并且成为受到许多国家政府当局所重视的实际绿化行动。

试题详情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税务机关正在加紧完善涉外税收征管体系,以更好地适应美国次级贷款

   危机所带来的涉外贸易新变化。

   B.随着世博会开幕日期的临近,“世博”已经成了使用频率最高的上海市民口头

   语,可见人们纷纷以不同方式关注世博。

   C.各位观众,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它代表今天是入冬以来最寒冷的季

   节,请注意添加衣服,预防感冒。

   D.2009年央视春晚总导演建议,在四川和台北设立分会场,将五大洲各华语媒

体的祝福传送过来,营造全球华人喜庆祥和大联欢。

试题详情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去年春节,我国大部分地区风云变幻,有的晴空丽日,有的雨雪交加,恶劣

   的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

   B.《谍影重重3》所创造的完美境界,彻底颠覆了传统的间谍电影,不少影迷对

   伯恩顶礼膜拜,认为伯恩的表演比邦德更胜一筹。

   C.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不单是政府的事情,环保与人类生活休戚相关,善待大自

   然是每一个地球人的义务和责任。

   D.生活中并不存在真正的完美,只要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全神贯注,做得

   入木三分,对自己来说就已经是完美之极了。

试题详情

(四川省成都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诊断考试)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秀/永   道/深   荡怏不乐

   B.伍/家   国/荟   灭/口不言

   C.落/想   竹腴   席/旗息鼓

   D.蛮祸   漏   手/岌可危

试题详情

5.根据下面句子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3分)

(1)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妥善办法。(  )

(2)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  )

(3)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

试题详情

4.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3分)

(1)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

(2)“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

(3)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