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25466  325474  325480  325484  325490  325492  325496  325502  325504  325510  325516  325520  325522  325526  325532  325534  325540  325544  325546  325550  325552  325556  325558  325560  325561  325562  325564  325565  325566  325568  325570  325574  325576  325580  325582  325586  325592  325594  325600  325604  325606  325610  325616  325622  325624  325630  325634  325636  325642  325646  325652  325660  447090 

30.(16分)I.(1)分别向盛有等量铜片的四支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①浓硫酸、②稀硫酸、③浓硝酸、④稀硝酸;能随即发生剧烈反应的是(填序号,下同)     ,常温下缓慢反应(或微热后能发生剧烈反应)的是     ,常温下不反应,但加热后发生剧烈反应的是     ,加热也不发生反应的是     。由此可以得到上述四种酸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__________

(2)工业上用洗净的废铜屑作原料来制备硝酸铜。为了节约原料和防止污染环境,宜采取的方法是     (填序号)

A.Cu + HNO3(浓)Cu(NO3)2     B.Cu + HNO3(稀)Cu(NO3)2

C.Cu空气△ CuO浓硝酸 Cu(NO3)2       D.Cu浓硫酸△ CuSO4Ba(NO3 Cu(NO3)2

  (3)先将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X持续通入右下图装置中,一段时间后再将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大量气体Y也持续通入该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包括(可选多项,但多选倒扣分,下同)   

A.通入X气体后产生白色沉淀;  

B.通入X气体后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C.通入Y气体后开始沉淀;

D.通入Y气体后沉淀溶解 ;        

E.通入Y气体后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        

A.HNO3的酸性比H2SO4强       B.盐酸的酸性比H2SO3

C.BaSO3能溶于盐酸          D.HNO3能氧化H2SO3(或SO2)

E.BaSO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HNO3溶液

Ⅱ.右图是用过量的铜与40mL稀硝酸在100mL烧瓶中

反应制取一氧化氮气体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刚开始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反应停止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2):①、从烧瓶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入少量氨水,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②、反应结束后,能否采取向烧瓶中加入稀硫酸的方式,再获得一氧化氮气体?如果可以,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果不可以,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届第一学期新安江中学、寿昌中学、严州中学(梅)

高三联考化学评分标准

试题详情

29.(5分)(茉莉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茉莉花香气的成分有多种,乙酸苯甲酯()是其中的一种,它可以从茉莉花中提取,也可以用甲苯和乙醇为原料进行人工合成。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1)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__________(填序号)原子的理论利用率为100%,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试题详情

28.(8分)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3(g) 2SO2(g)+ O2(g);△H >0,其中SO3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 。

(2)用O2表示0-8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

(3)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将      ;K值将       ;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v(SO3)=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 逆(SO2)=2v 正(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5)从8min起,压缩容器为1L,则SO3的变化曲线为         

A. a    B. b    C. c    D. d

试题详情

27.(8分)已知A、B、C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转化关系[

(1)若A是一种淡黄色固体,B是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若A为碱性气体,A、B、C均含同种元素,写出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水溶液与某种亮红色金属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如何检验气体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B、C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A是一种工业原料,B俗称小苏打,电解C的水溶液可以得到两种气态产物,这两种气态产物在工业上可以合成X,则电解C的水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C为无色溶液,X为强碱,其焰色反应为黄色,B为白色胶状沉淀,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物的主要成分,则C溶液中除氢氧根外还存在的阴离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6.(10分)下表由元素周期表的前三周期去掉副族上方的空白区域后组合而成,表中虚线处为ⅡA,ⅢA族的连接处。请用相应的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由e形成的两种带有相同核电荷数阴离子的符号:         、         。

(2)h的单质能与g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下左图是表示第三周期8种元素单质的熔点(℃)柱形图,已知柱形“1”代表Ar,则其中柱形“8”代表        。(填化学式)

(4)b、c、d、e、f的氢化物的沸点(℃)直角坐标图(上右图),序列“5”的氢化物的名称是        ,序列“2”的氢化物的空间构型为           。

(5)单质a和单质e可以设计为新型燃料电池,电解质为KOH溶液,则单质a在该燃料电池的        极发生电极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试题详情

25.(5分)某学生做元素性质递变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1.用砂纸打磨后的镁带与水反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
(A)浮在水面上,迅速熔化化成光亮小球,四处浮动,最终消失,溶液变红
2.向新制的氢硫酸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B)产生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
3.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
(C)反应不十分强烈,产生的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
4.镁带与2mol/L的盐酸反应
(D)剧烈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5.铝条与2mol/L的盐酸反应
(E):
6.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F)生成黄色沉淀

请你帮助该同学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探究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

(2)实验仪器:①    ②胶头滴管 ③试管 ④试管夹⑤镊子⑥小刀⑦玻璃片⑧砂纸等

(3)实验内容:与实验方案1-6对应的实验现象依次为      (填:字母编号)。

实验现象(E)为:                     

(4)实验结论                       

试题详情

24.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可逆反应“CO(g) + H2O(g)CO2(g)+H2(g)”中的ΔH>0

B.图②为电解硫酸铜溶液的装置,一定时间内,两电极产生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1︰1

C.图③实验装置可完成比较乙酸、碳酸、苯酚酸性强弱的实验

D.图④两个装置中通过导线的电子数相同时,消耗负极材料的物质的量也相同

试题详情

23.食品香精菠萝酯的生产路线(反应条件略去)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苯氧乙酸和菠萝酯均可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B.苯酚和菠萝酯均可发生氧化反应

C.步骤(1)产物中残留的苯酚可用FeCl3溶液检验[

D.步骤(2)产物中残留的烯丙醇可用溴水检验[

试题详情

22.已知反应mX(g)+nY(g)qZ(g),△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继续通入一定量某气体使体系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

B.此时,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m/n倍

C.如果降低温度,且保持物质状态不发生改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D.如果增加X的物质的量,平衡正向移动,X的转化率增大

试题详情

2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

A.新制氯水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B.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到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将褪色的溶液加热后溶液重新变红

C.向FeCl2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呈血红色 

D.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