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分子
(1)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1个水分子质量约为3×10-26kg;1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②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蔗糖在水中的扩散,湿衣服晾干等都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时分子运动得快,温度低时分子运动得慢。③分子间有间隔。物质的三态变化就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不同的缘故,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⑤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考点2.原子
(1)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基本性质:①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原子是不停地运动的,且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时运动得快,温度低时运动得慢。③原子间也有间隔。④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3)原子与分子的区别和联系(见表3-9-1)。
表3-9-1
|
分 子 |
原 子 |
概念 |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相似点 |
质量与体积都很小;在不停地运动;相互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
|
不同点 |
化学反应中可以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
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
互相联系 |
分子由原子构成 |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
考点7.硬水和软水(渗透新课标理念考点)
(1)硬水:水壶长时间烧水后,内壁形成一层水垢,这是因为水中溶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这样的水叫硬水。(2)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3)鉴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肥皂水加到软水中产生较多的泡沫,加到硬水中产生的泡沫很少,且有较多的浮渣。(4)使用硬水给生活带来的麻烦:①洗衣服时,不但浪费肥皂,也洗不干净衣服,长时间使用硬水洗衣会使衣服变硬。②锅炉用硬水形成锅垢,浪费燃料,使锅炉局部过热,引起变形,甚至引起爆炸。(5)硬水软化的方法:硬水分暂时硬水和永久硬水。暂时硬水主要含有的钙、镁化合物为Ca(HCO3)2和Mg(HCO3)2,通过加热烧开即可使其软化,而永久硬水主要含有CaCl2、MgCl2等钙、镁化合物,不易软化,需进行更高一级的操作才可软化。
第9讲 分子和原子
考点5.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拓展考点)
(1)氢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最轻的气体。
(2)氢气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或氧气)中安静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而不纯的氢气(空气中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体积总量的4.0%~74.2%)遇明火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必须要验纯。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管口,使管口始终向下,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检验,直到响声很小,证明已纯。如果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经检验不纯而需再检验时,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再收集氢气检验。②还原性:
实验装置特点: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b.导管伸到试管底部(尽快全部排出空气,使H2与CUO充分接触);c.试管口不加橡皮塞(便于试管中气体导出,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实验操作步骤:实验开始时,先通入经过验纯的氢气,然后加热(否则易发生爆炸)。实验结束时应先撤酒精灯,继续通氢气至试管冷却为止(否则会使生成的铜重新被氧化成氧化铜)。可简记为:先通氢,后点灯;先撤灯,后停氢。实验现象:黑色氧化铜逐渐变成红色,试管口出现小水滴。
(3)氢气的用途。①充灌探空气球;②冶炼金属;③作高能燃烧;④作化工原料。
考点6.通过氢气还原氧化铜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学科内综合考点)
所用药品为H2、CuO和无水硫酸铜或CaCl2,反应原理是让H2与CuO反应,生成的水被吸收装置吸收,通过盛CuO的玻璃管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来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氧元素的质量;再通过吸收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求出生成H2O的质量,从而计算出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再通过计算确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考点1.单质与化合物
(1)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及联系(见表3-8-1):
表3-8-1
|
单 质 |
化 合 物 |
概念 |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举例 |
氢气(H2)、氧气(O2)、铝(Al) |
水(H2O)、二氧化碳(CO2) |
区别 |
同种元素组成 |
不同种元素组成 |
联系 |
均属于纯净物,单质发生化合反应可以生成化合物 |
(2)物质的分类:
考点2.水的组成、性质及应用
(1)电解水实验。主要装置:水电解器和直流电源。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玻璃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2。检验气体;体积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体积大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且罩在火焰上的冷而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证明是氢气。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水的性质。物理性质: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在压强为101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100℃,在4℃时密度最大,为1g/cm3。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的密度比水小,能浮在水面上。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水的用途。水在工农业生产及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丰富多彩的世界。
考点3.水的净化
(1)天然水的净化原理:自然界中的天然水,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因此常呈浑浊状态。天然水中还含有病菌与病毒和其他一些有毒有害物质等。人们常在自来水中加入明矾净水,目的是除去水体中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家用饮水机中用活性炭净水,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水中一些可溶于水的有毒、有气味、有颜色的物质,最后投药消毒,这样净化后的水变澄清但仍然不是纯水。
(2)过滤: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是分离混合物的一种方法,是一个基本操作,进行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三靠、两低、一贴”,三靠是指:烧杯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一端要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两低是: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漏斗里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一贴是: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用无气泡。
(3)水的净化过程:通常水的净化过程有如下几个步骤:静置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对这几个步骤的分析见表3-8-2:
表3-8-2
过 程 |
作 用 |
静置沉淀 |
能除去水中一些比较大的固体颗粒,对于质量较小的固体颗粒,则静置沉淀的方法就无能为力了 |
过滤 |
净化程度高于沉淀,可以除去已沉淀下来的杂质,还可以除去质量较小但体积较大的固体颗粒,对一些能溶于水的杂质不能除去 |
吸附 |
相对于过滤而言,吸附净化水的程度要高些,它不仅能除去水中漂浮的固体杂质,还可以除去溶解在水中的一些物质,如有颜色和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但它也不能除去一些能溶于水的离子杂质。 |
蒸馏 |
是一个比较全面综合的净化水的过程,不仅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也可以除去水中的一些颜色与气味,还能降低水的硬度,通过蒸馏出来的水基本上是纯净的水,但成本较高,只能适用于少数比较特殊的地方,如医疗上的蒸馏水等。 |
考点4.水资源状况及水的污染与防治
(1)水资源状况: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但人类可以使用的淡水不足总水量的1%,淡水资源很少,而且分布也不均匀。
(2)水的污染与防治。水污染的原因:①工业生产中的“三废”一废渣、废气、废水的任意排放;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中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
防治办法: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上的“三废”经过综合利用和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3)污染水的危害:由于受到污染的水一般有毒、有害;水体中有病毒、病菌;水体含氧少;含有丰富的有机物等,所以影响工农业生产、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4)爱护水资源:为了人类生存,为了美好的明天,我们要爱护水资源,消除水污染,做好防治水污染的工作,节约用水。
考点4.在潜水艇里制取氧气方法的探究(探究性考点)
在潜水艇里制取氧气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要减沙自备能源的消耗,二是操作简便易行,三是要减少污染和有毒物质的排放。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第8讲 水
考点3.化合反应及分解反应的区别与判断(学科内综合考点)
在化学反应中,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两大基本类型。通过比较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加深对反应类型的认识(见表2-7-2);
表2-7-2
|
化合反应 |
分解反应 |
概念 |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
特征 |
多种变一种的反应 |
![]() |
实例 |
![]() |
|
共性 |
都是化学变化 |
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可用通式“A→B+C”表示;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可用通式“A+B→C”表示。
考点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在实验室里,通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
(2)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①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如果选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型的装置,则选择图2-7-1A装置,如果选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用固体加热型装置,则选择图2-7-1B装置。
②收集装置选择依据:根据生成气体的性质,如水溶性、密度等。收集的方法具体分为三种:排水法:适合收集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如图2-7-1C;向上排空气法;适合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的气体。如图2-7-1D;向下排空气法;适合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的气体。如图2-7-1E。
③验满方法:a.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集气瓶内已收集满氧气;b. 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证明已收集满。
④操作步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的一般步骤为:a. 组装好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将药品装入试管并在试管口堵上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c.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d. 集气瓶里装满水并倒放在水槽中;e. 点燃酒精灯,先预热试管,再对准药品处加热;f.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g. 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管撤离水槽;h. 熄灭酒精灯。
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的注意事项:a. 试管口微向下倾斜;b. 药品均匀铺在试管底部;c.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e. 铁夹夹在距试管口的1/3处;f. 伸入试管内的导管略出胶塞即可;g. 用外焰对准药品处加热。
考点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做触媒)。(1)在理解催化剂的概念时,应抓住“一变两不变”来正确理解。①“一变”是指它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不能片面地把“改变”理解为“加快”或“减慢”;②“两不变”是指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2)催化剂有专一性,也就是说某一催化剂只对某个特定的反应起作用;催化剂的种类繁多,其中酶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其物理性质可能发生变化;对于某些特定的化学反应,没有催化剂并不意味着该反应不能进行,只是速度较慢。(3)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考点4.臭氧(拓展考点)
臭氧在空气中含量极少,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km~50km的高空,形成一层臭氧层。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中绝大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人类向空气中排放的一些有害物质使臭氧层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要了解臭氧的性质,采取措施,防止臭氧层被进一步破坏。
第7讲 制取氧气
考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比空气的密度(1.293g/L)略大;氧气不易溶于水;液态氧和固态氧都是淡蓝色的。
(2)氧气的用途:氧气很重要的用途是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在一般情况下,呼吸和燃烧只需要使用空气就可以了,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需要使用纯氧,例如: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运动员、潜水员、炼钢、宇航等都需要纯氧。
考点2.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氧气与一些物质反应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如表2-6-1所示:
表2-6-1
物质(颜色状态) |
反应现象 |
反应 |
带火星的木条 |
①在空气中带火星;②在氧气中复燃;③放出热量;④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 |
硫(淡黄色固体) |
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③放出热量;④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
![]() |
细铁丝(银白色固体) |
①在空气中灼烧成红热,离火变冷;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
![]() |
(2)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要剧烈;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却可以在氧气中燃烧;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尽相同;但也有共同的现象,即任何物质燃烧时都放出热量。
(3)注意事项:做硫、铁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盛有可燃物的燃烧匙自上而下慢慢伸入到集气瓶的中下部,防止瓶中大量的氧气受热体积膨胀,扩散到空气中,使可燃物不能持续燃烧。做铁丝燃烧实验时,瓶底要预先放一些细沙或水,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另外描述现象时要注意光和火焰的区别;烟与雾的区别;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的区别。
考点3.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
(1)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都属于化学反应,但是它们划分的标准不同,化合反应是从物质类别和种类变化的角度来分析化学反应的,而氧化反应是从是否有氧参加来划分的。注意: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的反应,而不是与氧气的反应,“氧”包含“氧气”。缓慢氧化是不易观察到现象的氧化反应,如:食物腐败、铁生锈等。
(2)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化学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共同的本质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不同点是剧烈氧化如燃烧时发光,而缓慢氧化不发光,在一定条件下缓慢氧化可转化成剧烈氧化,如:白磷自燃。
考点8.空气污染造成的危害(开放性考点)
空气受到污染后会带来多方面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严重影响人体健康(有害气体、粉尘);(2)全球气候变暖(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引起温室效应);(3)臭氧层破坏(氟利昂的排放,飞机尾气的排放);(4)酸雨的形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引起的)
第6讲 氧 气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