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09年广东潮州市高三下学期模拟)如图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用手托住,让它们静靠在竖直墙边,然后释放,它们同时沿墙面向下滑,已知mA>mB,则物体B (.A )
A.只受一个重力
B.受到重力和一个摩擦力
C.受到重力、一个弹力和一个摩擦力
D.受到重力、一个摩擦力和两个弹力
2.2009上海南汇区高三期末)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拉力F作用下加速向前运动,已知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B )
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cosθ
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μmg
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mg
D.物体受到地面的的支持力为mg-F·sinθ
1.(安徽凤阳荣达学校2009届高三物理第三次月考)如图所示,物体A、B、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作用于C物体,使A、B、C以共同速度向右匀速运动,那么关于物体
受几个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A.A 受6个,B受2个,C受4个
B.A 受5个,B受3个,C受3个
C.A 受5个,B受2个,C受4个
D.A 受6个,B受3个,C受4个
2009年力、物体的平衡
6.平衡条件的应用技巧
形如=0的平衡条件从本质上看应该是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体所受到的各个外力之间的某种矢量关系,准确把握平衡条件所表现出的矢量关系,就能在平衡条件的应用中充分展现其应用的技巧。
(1)正交分解法:这是平衡条件的最基本的应用方法。其实质就是将各外力间的矢量关系转化为沿两个坐标轴方向上的力分量间的关系,从而变复杂的几何运算为相对简单的代数运算。即
=0→
作为基本的应用方法,正交分解法的应用步骤为: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分析受力情况;
③建立适当坐标;
④列出平衡方程.
(2)多边形(三角形)法。
如果物体受到n个共面的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表示
这n个力的n条有向线段可以依次首尾相接而构成一个封闭的“力的n边形”,特别是当n=3时,则将构成一个封闭的“力的三角形”。
(3)相似形法。
如果物体受到共面的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一方面表示这些力的有向线段将构成封闭的“力的多边形”,另一方面若存在着与之相似的“几何多边形”,则可以利用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的特性来表现平衡条件中的各个力之间的关系。
(6)共点法。
物体受到共面的力的作用而处地平衡状态,若表示这些力的有向线段彼此间不平行,则它们必将共点。
5.平衡概念的理解及平衡条件的归纳
(1)对平衡概念的准确理解:平衡是相对于运动提出的概念;有一种运动相应就有一种平衡与之对应;平衡实际上是运动在某种特殊的条件下所达到的某种特殊的状态;而某种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实际上是意味着这种运动的状态保持不变,或描述这种运动的状态参量恒定。
(2)关于平衡条件的归纳。
①在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0.
②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转动平衡状态是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其共同的物理本质是描述转动状态的角速度这一物理量保持恒定;而能够迫使物体转动角速度发生变化的只有力矩,所以在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是:物体所受到的合力矩为零,即
=0.
4.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则,定则与特征
我们可以用一个力取代几个力(合成),也可以用几个力取代某一个力(分解),所有这些代换,都不能违背等效的原则。而在等效原则的指导下,通常实验可总结出力的合成与分解所遵循的共同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由力的合成所遵循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两个大小分别为F1和F2的力的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
≤F≤F1+F2.
同样,由力的分解所遵循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如不加任何限制而将某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则可以得到无数种分解的方式,这是毫无意义的。通常作力的分解时所加的限制有两种:按照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按照所建立的直角坐标将力作正交分解。
3.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 方法:为了不使被研究对象所受到的力与所施出的力混淆起来,通常需要采用“隔离法”,把所研究的对象从所处的物理环境中隔离出来;为了不使被研究对象所受到的力在分析过程中发生遗漏或重复,通常需要按照某种顺序逐一进行受力情况分析,而相对合理的顺序则是按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次序来进行。
2.三种常见力的产生条件及方向特征:
力学范围内的三种常见力指的是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这三种常见的产生条件及方向特征如下表所示:
力 |
产生条件 |
方向特征 |
重力 |
物体处在地球附近 |
总是竖直向下 |
弹力 |
物体与其他物体接触 接触处因挤、压、拉等作用而产生弹性形变 |
总与接触面垂直 总与形变方向相反 |
摩擦力 |
物体与其他物体接触 接触处因挤、压、拉等作用而产生弹性形变 相对于接触的物体有沿切线方向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
总与接触面平行 总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
知识方法·要点
Ⅰ]物体的平衡条件:
此类题的关键,在于对物体的正确的受力分析,列出平衡方程组。
Ⅱ]物体的动态平衡
①有些物体在运动中合力始终为零,称动态平衡;
②此类题的常用解法:受力图分析法。
Ⅲ]处理常用方法:
①正交分析 ②整体分析法 ③隔离分析法 ④力三角图分析法
知识方法·难点
1.关于力的基本特性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作用于物体可以使受力物体形状发生改变;可以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发生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物质性: (2)矢量性: (3)瞬时性: (4)独立性: (5)相互性: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