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原因是 ( )
A. 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 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 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 D. 民族矛盾取代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1. (1)
(2)
附加题:22.(12分)(1) > >H2O>HF;
SiH4>PH3> > 。
(2) H2S H2O;CS2 CO2 ;CCl4 CF4 (选填>或<)。
(3) 。(4) 。 。 23、(8分) 求:(1)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
20.(6分)向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样品中含有_____________
继续向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样品中含有______________
过滤,向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样品中含有______________
19.(13分) (1)各元素符号为:A________B_______C______D_______E_______
(2)AD______________BD4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18、(16分)(1)__________。(2)第________纵行。(3)第_______族
(4)第________、_______周期(5)N2____________、NH3___________、NaOH________。
23、(8分)在0℃、1.01×105Pa时,分别向甲乙丙三个容器内加入300ml同浓度的盐酸,再加入不同质量的同一种镁铝合金粉末,得到的有关实验数据如下所示:
实验序号 |
甲 |
乙 |
丙 |
合金质量(g) |
5.10 |
7.75 |
9.18 |
气体体积(L) |
5.60 |
6.72 |
6.72 |
求:(1)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
天水市一中2009级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答题卡
化 学 座位号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Al:23 Cl:35.5 K:39 Zn:65
22.(12分)致冷剂是一种易被压缩、液化的气体,液化后在管内循环,蒸发时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达到致冷目的。人们曾采用过乙醚、NH3、CH3Cl等作致冷剂,但它们不是有毒,就是易燃、于是科学家根据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来开发新的致冷剂。 据现有知识,某些元素化合物的易燃性、毒性变化趋势如下: (1)氢化物的易燃性:第二周期 > >H2O>HF; 第三周期 SiH4>PH3> > 。 (2)化合物的毒性: PH3>NH3 ; H2S H2O; CS2 CO2 ; CCl4 CF4 (选填>或<)。 于是科学家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含F、Cl的化合物上。
(3)已知CCl4的沸点为76.8℃,CF4的沸点为-128℃,新致冷剂的沸点范围应介于其间。经过较长时间反复试验,一种新的致冷剂氟里昂CF2Cl2终于诞生了,其它类似的还可以是 。 (4)然而,这种致冷剂造成了当今的某一环境问题是 。 但求助于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 变化趋势来开发致冷剂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值得借鉴的。(填写字母,多选扣分)①毒性 ②沸点 ③易燃性 ④水溶性 ⑤颜色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21.收集一瓶HCl气体(标准状况下),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水上升1/2体积,问:
(1)原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2)假设溶质不扩散,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20.(6分)某样品中含有碳酸钠及少量的硫酸钠和氯化钠。某学生为了检验其成分,按照下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
请用适当的文字和化学式将所加试剂及有关结论填写在相应的空格中。
19.(13分)A、B、C、D、E四种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为1、4、5、7、3其核电荷数按B、E、C、D、A的依次增大;已知B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E、C、D、A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均为8;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不超过20.试回答:
(1)各元素符号为:A________B_______C______D_______E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AD________、 BD4________
(3)写出E、A、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