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25946  325954  325960  325964  325970  325972  325976  325982  325984  325990  325996  326000  326002  326006  326012  326014  326020  326024  326026  326030  326032  326036  326038  326040  326041  326042  326044  326045  326046  326048  326050  326054  326056  326060  326062  326066  326072  326074  326080  326084  326086  326090  326096  326102  326104  326110  326114  326116  326122  326126  326132  326140  447090 

9、1体积pH=2.5的盐酸与10体积某一元强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碱溶液的pH等于(  )A.9.0    B.9.5      C.10.5          D.11.0

试题详情

8、pH=13的强碱溶液和pH=2的强酸混合,所得混合液的pH=11,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   )A、1:9    B、9:1    C、1:11    D、11:1

试题详情

7、常温时,以下4种溶液pH最小的是(  )

A.0.01mol∙L-1醋酸溶液  

B.0.02mol∙L-1醋酸与0.02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C.0.03mol∙L-1醋酸与0.01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D.pH=2的盐酸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试题详情

6、下列事实可证明氨水是弱碱的是(   )

A.氨水能跟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   B.铵盐受热易分解

C.0.1mol/L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D.0.1mol/L氯化铵溶液的pH约为5

试题详情

5.0.1mol·L-1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对于该

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加入少量0.1mol·L-1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试题详情

4、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 + OH ;ΔH > 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

C.向水中加人少量固体CH3COONa ,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将水加热,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pH不变

试题详情

3、 室温下,0.1 mol/L的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水的电离能力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AlCl3  ② KNO3  ③ NaOH  ④ NH3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③>④>②>①  D. 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2、90℃时水的离子积Kw=3.8×10-13,该温度时纯水的pH值 (   )

A. 等于7     B. 小于7     C. 大于7    D. 无法确定

试题详情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气、铜、二氧化碳、氯化钠溶液这四种物质中有1种是电解质,有2种是非电解质,有1种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B.强电解质一般易溶于水,弱电解质一般难溶于水

C.非电解质溶液中也可能存在电离平衡  

D.强酸强碱盐溶液一定显中性

试题详情

典型错误之一:因忽视周期性引起的多解而出错。

例28、如图所示,光滑的弧形槽的半径为R(R远大于弧长MN),A为弧形槽的最低点。小球B放在A点正上方离A点的高度为h,小球C放在M点。同时释放两球,使两球正好在A点相碰,则h应为多大

错解 :对B球,可视为单摆,延用单摆周期公式可求C球到达O点的时间:

对B球,它做自由落体运动,自h高度下落至O点.

要求两球相碰,则应有tB=tC,即,解得:。分析纠错:上述答案并没有完全错,分析过程中有一点没有考虑,即是振动的周期性,因为C球在圆形轨道上自C点释放后可以做往复的周期性运动,除了经过TC/4时间可能与A相碰外,经过t=TC/4+NtC(N=0,1,2……)的时间都可以与A相碰。正确答案是:

  (n=1,2,3,4……)

典型错误之二:因对波的叠加原理理解不深刻而出错。

例29、两列简谐波均沿x轴传播,传播速度的大小相等,其中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如图中实线所示。一列波沿x负方向传播,如图32中虚线所示。这两列波的频率相等,振动方向均沿y轴,则图中x=1,2,3,4,5,6,7,8各点中振幅最大的是x=      的点,振幅最小的是x=       的点。

错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振幅最大的是x=2,6的点,振幅最小的是x=4,8的点。

分析纠错:对于x=4、8的点,此时两列波引起的位移矢量和为零,但两列波引起的振动速度矢量和最大,故应是振动最强的点,即振幅最大的点。对于x=2和6的点,此时两列波引起的位移矢量和为零,两列波引起的振动速度的矢量和也为零,故应是振动最弱的点,即振幅最小的点。

典型错误之三:因没有理解波的图像会随时间变化而出错

例30、 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从波传到x=5m的M点时开始计时,已知P点相继出现两个波峰的时间间隔为0.4s,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列波的波长是4m

B.这列波的传播速度是10m/s

C.质点Q(x=9m)经过0.5s才第一次到达波峰

D.M点以后各质点开始振动时的方向都是向下

错解:由质点Q(x=9m),经过0.4s波传到它,又经过T/4(0.1s)Q点第一次到达波峰,所以C对。

分析纠错 :

(1)从图上可以看出波长为4m,选A。

(2)实际上“相继出现两个波峰”应理解为,出现第一波峰与出现第二个波峰之间的时间间隔。因为在一个周期内,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而一次全振动应表现为“相继出现两个波峰”,即T=0.4s。则V=λ/T=10m/s,所以B选项正确。

(3)质点Q(x=9m)经过0.4s开始振动,而波是沿x轴正方向传播,即介质中的每一个质点都被它左侧的质点所带动,从波向前传播的波形图可以看出,0.4s波传到Q时,其左侧质点在它下方,所以Q点在0.5s时处于波谷。再经过0.2ss即总共经过0.7s才第一次到达波峰,所以选项C错了。

(4)从波的向前传播原理可以知道,M以后的每个质点都是先向下振动的。所以选项D是对的。

此题正确答案为A,B,D。

典型错误之四:因错误认为“双向波”是一列波而出错

例31、如图所示,S为上下振动的波源, 振动频率为100Hz,所产生的横波左右传播, 波速为80m/s,已知P、Q两质点距波源S的距离为SP=17.4m,SQ=16.2m。当S通过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时,P、Q两质点的位置是:

A.P在波峰,Q在波谷;

B.都在波峰;

C.都在波谷 ;

D.P在波峰,Q在波峰。

错解:根据λ=VT=0.8m,SP=17.4m=(21+3/4)λ,SQ=16.2m=(20+1/4)λ,据此可作出波形图如图36所示,故可得到“P在波峰,Q在波峰”,而错选D。

分析纠错:波源S在振动的过程之中要形成分别向左右传播的两列波,波形应如图所示,故可得到“P在波峰,Q在波谷”,而应选A。

典型错误之五:因忽视各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而出错。。

例32、在均匀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相邻两质点的距离均为s,如图甲所示。振动从质点1开始向右传播,质点1开始运动时的速度方向竖直向上。经过时间t,前13个质点第一次形成如图38乙所示的波形。关于这列波的周期和波速有如下说法

A.这列波的周期T=2t/3

B这列波的周期T=t/2

C.这列波的传播速度v=12s/T

D.这列波的传播速度v=16s/T

错解:由图38可知:波长λ=8s,而在时间t内波向前传了3λ/2,所以周期T=2t/3,传播速度v=12s/T,即AC正确。

分析纠错:上述解答错在没有理解题意,题说“经过时间t,前13个质点第一次形成如图38乙所示的波形”,并不说波只传到前13个质点。如果是只传到前13个质点,由于第13个质点此时振动方向向下,所以质点1开始运动时的速度方向也应该竖直向下,这与题给条件矛盾。所以在时间t内波向前传了2λ,所以周期T=t/2,传播速度v=16s/T,即BD正确。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