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若关于的不等式至少有一个正数解,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8、已知 , (>0 , ) , A、B为图象上两点,B是图象
的最高点,C为B在x轴上射影,且点C的坐标为
则·( ▲ ).
A. B.
C.4 D.
7.已知,则的值( ▲ ).
A、随的增大而增大 B、有时随的增大而增大,有时随的增大而减小
C、随的增大而减小 D、 是一个与无关的常数
6.方程满足且0<,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5.等差数列中,,若数列的前项和为,则的值为( ▲ ).
A.14 B.15 C.16 D.18
4、如图,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和将该平面分割成四个部分I、II、III、Ⅳ(不包含边界)。设,且点P落在第III部分,则实数m,n满足( ▲ ).
A. B.
C. D.
3、已知正方体--中,M为AB中点,棱长为2,P是底面ABCD上的动点,且满足条件,则动点P在底面ABCD上形成的轨迹是( ▲ ).
A.圆 B.椭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
2、为得到函数的图像,只需将函数的图像( ▲ ).
A.向左平移个长度单位 B.向右平移个长度单位
C.向左平移个长度单位 D.向右平移个长度单位
1、集合,集合,则 ( ▲ ).
A. B. C. D.
17.提示:从形式上看,题属于半命题作文,需要考生填两个空完成题目,然后进行写作。它既保留了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力求避免宿构现象,又具有话题作文的开放性。所填的两个空,应是性质不同的两个概念、两个事物、两个阶段,它们之间的转变不是偶然的,必然有其规律性。它要求考生站在理性的高度对自己的经历、体验或见闻进行认真地思考,总结出规律性的思想内涵,升华自己的人生。做到这一点,再根据自己的素材储备加以合理的选择,巧妙的组织,很好地完成这篇作文应该不是难事。 如果不注意审题这一环节,弄不懂命题的意图,随便填这两个空,写什么“从小到大”、“从高二到高三”等等,难免落入取材庸俗的窠臼。
参考文题
从此岸到彼岸 从幼稚到成熟 从旧愁到新愁 从入门到精通
从优秀到卓越 从忘记到铭记 从传统文化到快餐文化 从单行道到立交桥
从书信到电子邮件 从释怀到超然 从孔子到于丹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从人们公仆到官老爷 从花季到雨季 从明月到诗人 从花开到花落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