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08昆明)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同学们已经知道滑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它刚滑到水平面上时的速度v0有关,与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有些同学还认为与滑块的质量有关。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在探究“滑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滑块质量是否有关”课题时所设计的实验步骤,请你也参与进来。他们选择的器材有:质量相同、粗糙程度不同的木块、铁块、铜块、铝块各一个,斜面,木板,钩码若干。
(1)实验中应控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不变。
(2)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分别如下,你认为符合本课题探究要求的是______同学的(填选项前的编号)。
甲:让木块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后沿水平木板滑行,观察并记录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和木块的质量;分别在木块上放上数量不等的钩码,先后让其从同一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后沿同一水平木板滑行,观察并记录每次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和木块及其上钩码的质量。
乙:先后让木块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后沿同一水平木板滑行,观察并记录每次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和木块的质量。
丙:先后让木块、铁块、铜块、铝块从同一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后沿水平木板滑行,观察并记录它们分别在同一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和它们的质量。
(3)下表是按符合本探究课题要求的实验步骤操作后得到的实验数据,从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滑块质量/g |
200 |
250 |
300 |
350 |
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m |
0.651 |
0.651 |
0.651 |
O.651 |
5、(2005武汉)图甲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打到同一个木块上。图乙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请回答以下问题:
(1)设计甲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钢球动能的大小与 的关系;设计乙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运动的钢球速度减小的快慢与所受 的关系。
(2)甲实验是通过木块被推动 的大小,说明钢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乙试验是通过钢球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远近,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运动的物体如果 ,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3)两个实验都涉及到同一种物理方法,叫
4、(2008连云港市)某兴趣小组用以下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上下滑的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让木块分别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下滑,最终静止在与斜面相接的水平木板或铺上棉布的木板上。用刻度尺测量每次开始下滑时的高度h和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s,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数 |
水平板面 |
高度h/m |
水平距离s/m |
1 |
木
板 |
0.20 |
1.00 |
2 |
木
板 |
0.40 |
2.00 |
3 |
木
板 |
0.60 |
3.00 |
4 |
铺上棉布的板 |
0.20 |
0.50 |
5 |
铺上棉布的板 |
0.40 |
1.00 |
6 |
铺上棉布的板 |
0.60 |
1.50 |
(1)分析1、2、3次实验可得:木块在木板上滑行的水平距离s与在斜面上释放时的高度h的关系式为s= ;
(2)比较1与4,2与5,3与6次实验可得:在斜面上释放的高度相同时,木块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与 有关;
(3)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3、(2006青岛)如图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请回答:
①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它在平面上开始
运动的速度 。
②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速度减越小得
越 。
③如果小车所受的摩擦力为零,小车将以 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2、(2005无锡)如图为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实验时必须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这是为了使小车在平面上开始运动时
相同。实验时发现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得越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假如小车在平面上不受力,它将 。
1、(2007辽宁省)如图所示,给水平桌面铺上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自斜面(三个斜面相同)顶端从静止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1)小车在 表面运动的最远,这是因为 。在此实验基础
上推理分析: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
(2)小刚想测其中一个斜面的机械效率,除测出小车重和斜面长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 。请你在下面的空白处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表格(只测一次斜面的机械效率)
12.(17分)目前世界上已证明“达菲”是治疗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的良方。“达菲”的主要合成原料是我国盛产的莽草酸。从八角茴香中提取的莽草酸经过多次反应和其他工艺制成“达菲”颗粒。下图是莽草酸和“达菲”有效成分的键线式结构(楔形实线、虚线表示基团的立体结构)。
(1)“达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10.4,扣除H3PO4后的部分称为“自由基奥司他韦”。试求“自由基奥司他韦”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自由基奥司他韦”能与磷酸结合,说明氨基具有______________性。
(2)比较莽草酸与“达菲”的结构,推测“达菲”分子中-COOC2H5基团可能是由莽草酸的_______________基,通过_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写反应类型)制得。
(3)莽草酸中含有的官能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名称).
(4)下列有关莽草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分子式为C7H10O4 ②不溶于水 ③能使FeCl3溶液显紫色 ④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⑤lmol莽草酸与足量的Na和NaOH反应,消耗的Na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l。
(5)17.4g莽草酸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标准状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莽草酸与C2H5OH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莽草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可得到B(C7H6O3),B的同分异构体中既含有酚羟基又含有酯基的共有____________种,写出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11.(14分)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A和2molB两种气体混合于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3A(g)+B(g)C(g)+2D(g),2min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生成了0.8molD,并测得C的浓度为0.4mol/L。由此推断:
(1)x值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的平衡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
(4)用D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
(5)如果缩小体积(温度不变),该体系中混合气体的密度_____________,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6)如果上述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从逆反应开始进行,开始加C和D各4/3 mol,要使平衡时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与原平衡相等,则还应加入______________mol B物质。
10.(14分)甲、乙、丙、丁、戊为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与丁、丙与戊分别同主族,戊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少2个。甲与乙可以按照原子个数比3:1形成化合物A,且每个A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
请回答:
(1)戊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乙单质分子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
(2)A溶于水所得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与丁形成的离子化合物能与H 2O反应得到强碱溶液和H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X、Y、Z为三种强电解质,分别由上述五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X、Y、Z的稀溶液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Y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金属Cu与X、Y的混合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5分)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可以完成一系列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I.(1)若用装置A由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固体制取SO2气体,并通过装置B完成表中设计实验,请填写表中空白:
B中棉花的位置 |
① |
② |
③ |
④ |
所蘸试剂 |
石蕊试液 |
品红溶液 |
淀粉和碘水混合液 |
氢硫酸 |
现象 |
|
|
褪色 |
黄色 |
体现SO 2的性质 |
水溶液显酸性 |
漂白性 |
|
氧化性 |
(2)写出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若用装置A由浓硫酸和浓盐酸混合制取HCl气体,装置B中的四处棉花依次做了如下处理:①包有某固体物质、②蘸有KI溶液、③蘸有石蕊溶液、④蘸有浓NaOH溶液。
(1)仪器p中盛装试剂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后,观察到②处有棕黄色物质产生,写出②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处包有的某固体物质可能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MnO 2 b.KMnO4 c.KCl d.Cu
(3)在实验过程中,在③处能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较长时间后,②处棕黄色褪去,生成无色的,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