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26418  326426  326432  326436  326442  326444  326448  326454  326456  326462  326468  326472  326474  326478  326484  326486  326492  326496  326498  326502  326504  326508  326510  326512  326513  326514  326516  326517  326518  326520  326522  326526  326528  326532  326534  326538  326544  326546  326552  326556  326558  326562  326568  326574  326576  326582  326586  326588  326594  326598  326604  326612  447090 

35.答案C项。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鲍叔牙认为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不当,原文是鲍叔牙认为管仲奉君忠诚,所以他一定不会接受治理鲁国政事的任命。

试题详情

34.答案A项。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②句陈述“治理百姓,有能为民父母”这样的人,筛选对象不当;④句强调管仲侍奉君主忠诚,筛选标准不对。

试题详情

33.答案D项。考查对文章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A项“乃”的用法分别是连词表转折,副词,译为“才”;B项虽均是代词,但前者是人称代词“他”,后者是指示代词“那”;C项均是介词,但意义不同,前者是“到”,后者是“与”。D项“而”均是表承接的连词。

试题详情

32.答案A项。从“君”与“臣”的关系考虑,“加”释为“施加”更恰当。 

试题详情

31.沈周厌入官场,素爱山林,欲行孝道。(一点1分)考查对文章相关信息的筛选能力,“隐逸的原因”应该从社会环境和个人性格与追求两个方面谈。前者突出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后者是主观因素的作用。这样回答,才能保证答案的全面与辩证。

试题详情

30.[答案]从侧面衬托沈周影响之大和为人宽厚(一点1分)

[解析]以主观试题形式考查对文章内容的鉴赏与评价,难度较客观题稍大。“作用”题解答的思路应是围绕形式上的作用和内容上的作用。形式上运用了侧面衬托手法,内容上突出了沈周的性格特征。

试题详情

29.[答案](1)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得分点:定语后置、疾、摄)(2)等到回来,(郡守)前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得分点:比、谒、引)

试题详情

28.答案C项。A项“以”用法分别是介词“因为”“把”;B项“而”用法分别是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因果关系;D项“其”虽然均是代词,但意义不相同,它们分别代指“沈周”和“士大夫们”。

试题详情

27.答案B项。“没”通“殁”,“辟”通“避”,“辩”通“辨”。均是同音假借现象。

试题详情

26.(1)随便(2) 详细。对“漫”意义的理解,需要从语境的限制作用入手。曹铨和李东阳两次问郡守沈周的情况,而沈周并不了解,草率应答,“复漫应曰”,也可提示其意义当为“随便”。“备”意为“详细”,《芙蕖》有“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句,这里的“备”就是形容词“详细”的意思。考生应善于迁移。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