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答案C项。 A项中两个“焉”意思不同。第一个“焉”意为“于此”,兼词;第二个“焉”意为“他”,代词。B项中两个“何”均为疑问代词,但第一个“何”意为“什么”,是前置宾语,;第二个“何”意为“怎么”“为什么”。D项中两个“以”均为连词,但第一个“以”相当于“而”,表示修饰关系,第二个“以”意为“来”,表示目的关系。C项的两个“而”均为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44.答案C项。 C项中的“恶”是疑问代词,解释为“哪里,怎么”。
43.答案C项。 A项中“厉武将军”应是指丁乾,周访是“振武将军”。B项“为此”表述有误,前后两句没有因果关系。D项“收集粮食”有误,应为“勤于纳言”。
42.答案B项。 B项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即“帝不罪之”。A项中的“之”为动词“到”,引申为“任职”。C项中的“之”为代词。D项中的“之”是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41.答案A项。第一个“因”理解为“于是,就”,副词;第二个“因”理解为“趁”,介词。B项“与”意思均为“和”“跟”,介词。C项“以”均为目的连词,可译为“来”。D项意思均为“到”,介词。
40.答案C项。 A项“振”通“赈”,应解释为“救济”。B项“收”应解释为“逮捕、拘押”。D项“悦服”应解释为“心悦诚服”。
39.答案D项。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评价能力。“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老子的说法是“缤纷的色彩使人目盲,动听的音乐使人耳聋,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骑马打猎使人心发狂”,说的都是对人的危害,并末涉及给人带来的享受。
38.答案C项。考查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对古汉语中特殊用法的分析研究,必须以语法分析为手段,建立古今汉语语法的彼此联系系统,明确二者的区别。从词性和它们的语法位置角度考虑用法产生的变化。C项是意动用法,其它均是使动用法。分别是“使……愉悦”“使……不吉利”“使……保全”。
37.答案C项。考查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项“以”均是表原因的连词,B项“而”均是表转折的连词,D项“之”均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为”均是介词,但意义不同,前者是“被”,后者是“替”。
36.答案B项。考查对实词意义的理解。“去”应释为“失去”。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