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26425  326433  326439  326443  326449  326451  326455  326461  326463  326469  326475  326479  326481  326485  326491  326493  326499  326503  326505  326509  326511  326515  326517  326519  326520  326521  326523  326524  326525  326527  326529  326533  326535  326539  326541  326545  326551  326553  326559  326563  326565  326569  326575  326581  326583  326589  326593  326595  326601  326605  326611  326619  447090 

18.(2009辽宁卷16)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

线处填入恰当的虚词,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人类来说,理想的居住环境是山水园林城市,当然,最富有魅力的城市还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的首都;有的不是首都,在这里曾发生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有的在经济、文化、宗教等万面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有一点很关键,就是历史文化名城保留了比较多的文化遗迹,,是不是历史文化名城,主要看它是不是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试题详情

17.A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主要考查“某某说”位于中间时前后的标点情况。①后的“我”表明下文是金晶自己说的话,③后出现“金晶”表明是说这话的状态。④后又出现了“我”,表明仍然是金晶的话。所以③前应该用引号,③后应该用逗号引号。文中说的话是独立引用,标点在引号之内。

试题详情

17.(2008山东卷3)依次填入下列序号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乐观、自信,是金晶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①我从小性格就像个男孩子,记得那时很爱看电影《佐罗》②看完后就觉得自己真成了里面的剑客③这位被称作“微笑天使”的姑娘笑着说④后来在2001年我很自然地选择了学习击剑⑤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试题详情

96.[答案](1)清秋  日暮  月初白  落叶  流萤  孤灯 (2)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解析](1)意象就是诗人表情达意的载体,此题不仅要看清意象,还要抓住题目中“反映时间变化”的要求。(2)本题的考查点是“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本题对于重点词语的分析必须结合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情感,突出说明这些词对凸显主题、传达情感的独到妙处。“穿”字前的“独行”,“数”字前的“闲坐”,对理解诗人情感,把握用词技巧有很大的帮助。

试题详情

95.[答案](8分)(1)(4分)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4分)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答“动作描写”也可)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的无奈的感情。[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1)题重点考查考生对诗歌意象的理想和把握能力。诗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感的,使用了什么意象,意象具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创造了怎样的意境,这些是把握作者情感的切入点。回答问题时,要注意句中的动词、形容词。(2)题重点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理解时,注意抓住“撚花”“放花”两个关键动作,并体会其中包含的作者的微妙情感。

试题详情

94.[答案]手法:对比(反衬)

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解析]该题考查对作品表达技巧的鉴赏和对词人思想情感的评价。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自古以来,文人咏梅往往不离雪,以雪作背景;咏雪往往不离梅,以梅作衬托。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是全词的关键,意思是说虽看起来相似,实质却有高低。最后两句梅花与雪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梅花的高洁与孤傲。

试题详情

93.[答案]①梅花与雪花 ②大自然

  [解析]考查对词作重点词语的理解,实际也是对词作内容的理解。整首词写到两种意象,一为梅,一为雪。首二句在全词中的领起作用十分明显,从此处入手,理解“一家”也不是太难。“风流”一词的“气质”“品性”内涵也不可忽略。

试题详情

92.[答案](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

  (2)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到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与客心的孤回形成鲜明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解析]该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和对诗人思想情感的评价能力。(1)题“悠悠”运用叠音词的手法,突出了对眼前所见之景和诗人内心情感的强调。题干中“在诗中”的明示信息,要求从诗歌的整体思考,切不可只考虑词语所在的诗句,否则易忽略内容上的得分点。(2)题要突出“情感变化”。首句写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现出一片空寂,暗示出诗人羁旅的孤寂。而“欲变秋”把诗人的孤寂演化成有些清冷。三句“客心孤迥”一语道出诗人孤寂、清冷的原因,尾句则别有韵味,突然而见的场景,牵惹起诗人更浓烈的思乡之情。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