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
5、汉代—察举制,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公府与州郡辟除、大臣举荐、考试等内容。其中察举和征辟是两汉选官最主要的途径。
①目的: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
②内容:察举和皇帝征召等。其中,察举是一种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之一
③演变:汉武帝时,依据才能和品德;东汉时,注重孝廉一科,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
4、秦统一前后的仕途主要有:保举、军功、客、吏道、通法、征士等
3、战国时期(公元前475一前221年),在官吏选拔上广泛推行“按军功授爵”
“按军功授爵”,彻底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军功制对于提高军队的作战力和国家的竞争力有着重大作用。
2、春秋时期(公元前770一前475年),选贤任能成为春秋时的流行风尚
这时的选贤任能,属于一种“伯乐相马”式的人治方式,只是对世卿世禄制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并没有形成规范化的新制度
1、商周时期,采用“世卿世禄制”(世官制)。
①特点: 推行的宗法制、分封制紧密结合。与后代的“选贤任能”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②特例:比如商汤重用伊尹,文王起用姜尚等等。但这种选贤任能未能打破世卿世禄制的基本原则,只是较为个别的“破格”现象。
3.外来影响,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传入,客观上冲击了中国的专制制度,并为建立新制度提供了模式。
小专题㈡ 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与用人政策
选官制度与用人政策是我国历代封建政府巩固统治的措施之一,在封建社会也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重要内容之一。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大多信奉“中兴以人才为本”。自古以来就有“得人者昌,失贤者亡”之说。认真总结我国古代选官与用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于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2.政治上,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要求参政议政,废除专制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消亡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外来影响的必然结果。
1.经济上,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经济得以产生,并得到发展,这必然要求废除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专制制度,以保证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元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也在潜滋暗长。明后期,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揭露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李贽是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最激烈批判的要数明末清初的黄宗羲,他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他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黄宗羲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