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26718  326726  326732  326736  326742  326744  326748  326754  326756  326762  326768  326772  326774  326778  326784  326786  326792  326796  326798  326802  326804  326808  326810  326812  326813  326814  326816  326817  326818  326820  326822  326826  326828  326832  326834  326838  326844  326846  326852  326856  326858  326862  326868  326874  326876  326882  326886  326888  326894  326898  326904  326912  447090 

26.(21分)

试题详情

25.(18分)

试题详情

23.(8分)(各4分)

24 (15分)

   

试题详情

22.(10分)(1)1  (4分)   (2)-10,-5  (各 3分)

试题详情

1.D  2.B  3.D  4. A  5. C  6. C  7. C  8. C  9. C  10. A  11. D  12. D  13. A  14. BD  15. A  16. C  17. BD  18. B  19. AD  20. BC  21. B

试题详情

34.(12 分)2008 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华裔化学家钱永健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GFP首次在水母这被发现,它是由水母中的GFP基因表达一种能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出绿色荧光的蛋白质,即绿色荧光蛋白。GFP可作为生物示踪分子,同时为追踪多种生物细胞变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Ⅰ)回答以下问题:

(1)GFP的合成是在相关基因的控制下完成的,它包括在细胞核中进行的______和在细胞    质中进行的____________两个过程组成。

(2)GFP是由238个氨基酸组成。科学家发现将第65位丝氨酸换为苏氨酸(S65T)或半胱氨酸(S65C),荧光强度将提高4倍。荧光强度的改变,其变异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

⑶GFP发出的荧光稳定,检测方便而且对细胞也不会产生明显毒害,因此在基因工程中可以作为____________,用以追踪多种生物细胞的迁移和变化情况。

(Ⅱ)下面是某科学家用GFP做的相关实验,根据所学知识补充实验过程,并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课题:研究GFP标记的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于损伤脊髓后的迁移情况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于损伤脊髓后的迁移

方法:

⑴构建含GFP基因的慢病毒载体。

⑵体外培养胚鼠脊髓神经干细胞:取孕14~16天大鼠,在______条件下取胚鼠脊髓,解剖显微镜下剔除表面软膜和血管,剪碎,再用____________进行处理,制成神经干细胞悬浮液,200目铜网过滤,离心,加干细胞培养液,其他条件适宜,进行培养,2~3天换培养液。

⑶用____________侵染神经干细胞,将已侵染的神经干细胞以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PLGA)为支架移植入大鼠T9半横断脊髓损伤处。

⑷移植后1个月在荧光显微镜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荧光显微镜下,神经干细胞球及散在的神经干细胞呈强烈的绿色荧光,各个部位深浅不一。神经干细胞的迁移移植后1个月,在脊髓损伤的头端和尾端可见发绿色荧光的神经干细胞。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讨论

(1)在构建含GFP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过程,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有______ 和____________。

⑵动物细胞培养所用的培养液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和___________。

2010年曲靖一中高考冲刺卷理科综合(一)答案

试题详情

33.(10分)细胞分裂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某植株的一个体细胞正在进行分裂如图①,此细胞的下一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_____。

(2)假设某高等雄性动物睾丸里的二个细胞分裂如图②,其基因A、a、B、b分布如图,该动物的精原细胞产生Aa精子的概率是________。用32P标记精原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其移到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有________条染色体,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________。

(3)图③是某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它的名称是________,该细胞有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条染色单体;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图________ 。

(4)图②对应于图④中的________段,图③对应于图④中的________段。 

试题详情

32.(9分)油菜和大麻是两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前者是雌雄同株植物,后者是雌雄异株植物。为了培育优良作物,科学家利用二者进行了以下相关研究。请分析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图甲表示油菜体内的的中间代谢产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运输到种子内的两条转变途径。其中酶a和酶b分别由基因A和基因B控制合成。浙江农科院陈锦清教授根据这一机制培育出高产油油菜,产油率由原来的35%提高到58% 。

资料二 图乙表示大麻的性染色体简图。图中同源部分(Ⅰ片段)基因互为等位,非同源部分( Ⅱ1、Ⅱ2片段) 基因不互为等位。科学家研究发现,大麻种群中雌雄个体均有抗病和不抗病的个体存在,已知抗病性状受显性基因D 控制,为伴性遗传。

 (1)图甲中油脂或氢基酸的合成途径,说明基因可以通过________ 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影响生物性状。

 (2)已知基因B某一片段碱基排列如图所示。

其中α链是转录链,转录出α′链;陈教授及其助手                诱导β链也实现转录,转录出β′链,从而形成双链mRNA。则这个双链mRNA的碱基序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该双链mRNA不能与________结合,因此不能合成酶b,但细胞能正常合成酶a,所以高产油油菜的油脂产量高。

(3)要想提高氨基酸的产量,除上述实验基本思路外,还可以采用________育种方法,培育出不能合成酶a的植株。

(4)由资料二所给信息可知,控制大麻的抗病基因不可能位于图乙中的________段。      

(5)现有雌雄大麻纯合子若干株,只做一代杂交试验,推测杂交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推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哪个片段,则选用的杂交亲本的表现型为________。

如果子一代中________________ ,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图中的Ⅱ2片段;

如果子一代中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图中的Ⅰ片段。

 (6)假设某物质在两个显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才能合成,基因G、g位于Ⅰ片段上,另一对等位基因(E、e)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两个不能合成该物质的亲本杂交,子一代均能合成该物质,子二代中能合成该物质、不能合成该物质的比例为9︰7,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30.(16分)已知:

现有只含C、H、O 的化合物A ~E,其中A 为饱和多元醇,其他有关信息已注明在图中的方框内。

回答下列问题:

⑴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B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

⑶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

A→C: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E: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工业上可以通过油脂的皂化反应得到A,分离皂化反应产物的基本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31(11分)下图是人体部分代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⑴③和④分别发生在组织细胞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

⑵①过程主要发生在人体的________器官,对这一过程有促进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由________细胞分泌。

(3)在②③④中,需消耗氧气的有____________;比较③④⑥三个生理过程,若最初葡萄糖消耗量相同,则释放能量从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 。

(4)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而水稻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________ ,则产生不同产物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 。

 ⑸长跑后肌肉酸痛,血液pH有所下降,这是因为发生了图中的________ (填序号)过程;之酸痛消失,血液pH逐渐恢复,这主要是因为发生了图中的________ (填序号)过程,此外还与血液中存在酸碱缓冲物质有关。

试题详情

29.(10分)有A、B、C、D、E、F、G七种常见物质,它们                  满足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已知:①A、B、C、D含同一种元素;

②A、B、C、D、E、F、G都不是氧化物;

③D.G是钠盐

④A、E、F、G含同一种元素,且F 为单质,E 在常温                 下为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F的化学式:A_____;F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 D →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C + D →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