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下关于实验、实习的描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结果中,黄绿色色带最宽 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可选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甲基绿使RNA呈绿色,毗罗红使DNA呈红色 ③鉴定还原糖时,要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④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 ⑤根尖丝分裂临时装片操作的步骤是: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⑤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
中,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分解速率
A. ①②⑤⑥ B.②④⑤⑥ C.①④⑤⑥ D. ①②③④
4.雕鹗(鹰类)的下列性状分别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有一对基因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显性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已知绿色条纹雕鹗与黄色无纹雕鹗交配,F1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比例为l∶l。当F1的绿色无纹雕鹗彼此交配时,其后代(F2)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无纹∶黄色无纹=6∶3∶2∶1,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显性性状分别是绿色、无纹
B.F1中的绿色无纹个体都是双杂合子
C.F1中的黄色无纹个体测交后代比例为1∶1∶1∶1
D.F2中致死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l/4
3.下列有关实验过程或现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摘除植株的顶芽,利于降低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并促进其发育
B. 在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可用无水乙醇替代丙酮
C. 在麦芽糖酶溶液中加入班氏试剂,水浴出现砖红色沉淀
D.细胞中的线粒体可被詹纳斯绿B染液染成蓝绿色
2.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春夏季。该病毒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A. 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B.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消灭
C. 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D. 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干扰素消灭
1.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
C.ATP的合成和水解
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7.无穷数列{}的前n项和为Sn,称为数列{}的无穷多项和或所有项和。求时,切不可分别求各项的极限后再求和;必须先求Sn,再求极限。若{}为等比数列,公比为q且|q|<1,则=。
[举例1]若数列满足: , 且对任意正整数都有, 则
(07高考湖南理2)
A. B. C. D.
解析:数列满足: , 且对任意正整数都有,,∴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选A.
[巩固2]如图,抛物线与轴的正半轴交
于点,将线段的等分点从左至右依次记为
,过这些分点分别作轴的垂线,
与抛物线的交点依次为,从而得到个直角三角形.当时,这些三角形的面积之和的极限为 .
解析:,,…,;,,…,,记的面积为Sn,则S1=,S2=
,…,Sn-1=; =
===.
[巩固1]数列{}的前n项和为Sn,则Sn=______________
[巩固2] 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连结这个三角形各边的中
点得到一个小三角形,又连结这个小三角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更小的
三角形,如此无限继续下去,求所有这些三角形的面积的和.
[巩固3]_____________
6.若||<1,则=0;=1,则=1;若>1或≤-1, 则不存在。
=(为常数);“ ”型的式子极限为0;“”型、“”型的极限不存在;“”型和“”型,一般分子、分母“同除以”一个式子(包括“约分”)后再求极限;含有根式的和(差)的式子一般有理化后再求极限。若=A、=B,则 (±)= A±B, ()=AB, = (B≠0).
[举例1]若 .
解析:分母有理化
[举例2]已知和是两个不相等的正整数,且,则( )
A.0 B.1 C. D. (07高考湖北理5)
解析:
===,选C。
[巩固1]把展开成关于的多项式,其各项系数和为,则等于( )
A. B. C. D.2
[巩固2]. n→∞lim等于( )
A. 1 B. C. D.0
[迁移]设正数满足,则( )
A. B. C. D. (07高考重庆理8)
5.若存在,则=,若==0,则一般“约分”(约去含的因式)后再求极限。若=A、=B,则[±]= A±B, []=AB, = (B≠0).
[举例] .(07高考陕西理13)
解析:==,
∴=
[巩固1] 下列四个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若函数在处连续,则
B.函数的不连续点是和
C.若函数,满足,则
D. (07高考湖南理7)
[巩固2] ________
4.数学归纳法通常用于证明关于自然数n的等式、不等式、整除性等。用“归纳假设”即命题p(k)成立证明命题 p(k+1)成立(已知p(k)成立,求证p(k+1)成立)是数学归纳法证明中最关键的一步;而明晰命题p(k)与命题 p(k+1)之间的关系又是实现这一步的前提。
[举例1] 已知为正整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时,;
解析:视为关于的不等式,为参数,以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ⅰ)当时,原不等式成立;当时,左边,右边,
因为,所以左边右边,原不等式成立;
(ⅱ)假设当时,不等式成立,即,则当时,
,,于是在不等式两边同乘以得
,
所以.即当时,不等式也成立.
综合(ⅰ)(ⅱ)知,对一切正整数,不等式都成立.
[举例2]设正整数数列满足:,且对于任何,有
;(1)求,;(2)求数列的通项.
(07高考江西理22)
解析:(1)据条件得 ①
当时,由,即有,
解得.因为为正整数,故.
当时,由,解得,所以.
(2)由,,,猜想:.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时,由(1)知均成立;
2假设成立,则,则时
由①得
因为时,,所以.
,所以.又,所以.
故,即时,成立.由1,2知,对任意,.
[巩固1]已知数列,,…,,…;S为其前n项和,求S、S、S、S,推测S,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巩固2] 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的前项和满足,且,.(Ⅰ)求的通项公式;
(Ⅱ)设数列满足,并记为的前项和,求证:
(07高考重庆理21)
3.数学归纳法公理:如果关于自然数n 的一个命题p(n)满足下列条件 (1) p(n0)成立,即当n=n0时,命题成立,(2) 假设p(k)成立,则p(k+1)也成立;根据(1)(2)知命题p(n)对n≥n0的所有自然数n都成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递推的过程,(1)是递推的基础,(2)是递推的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