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26870  326878  326884  326888  326894  326896  326900  326906  326908  326914  326920  326924  326926  326930  326936  326938  326944  326948  326950  326954  326956  326960  326962  326964  326965  326966  326968  326969  326970  326972  326974  326978  326980  326984  326986  326990  326996  326998  327004  327008  327010  327014  327020  327026  327028  327034  327038  327040  327046  327050  327056  327064  447090 

35.(10分)[历史--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右图漫画中,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正在起劲地扳手腕,他们的另一只手分别摁向控制对方导弹的按钮,赫鲁晓夫满头大汗……

   材料二  “……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盟国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在涉及其他方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

   --尼克松演说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说明了什么?(4分)

   (2)材料二体现美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6分)

试题详情

34.(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l

   材料一  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极于今日,掺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而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者,正使人自如其本性,而不受钳制于他人。今日非施此药。万不能愈此病。

   --摘自梁启超《年谱长编》

   材料二  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主起点……自时务学堂、南学会既开后,湖南民智骤开,士气大昌,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其英俊沉毅之才遍地皆是。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高三文科综合  第11页  (共12页)

   (1)材料一中的“病”与“药”分别指什么?(4分)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其核心思想。(2分)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梁启超宣传其政治主张的影响。(4分)

试题详情

33.(10分)[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甲午战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

   --梁启超

   (1)概括材料一、二的主要思想主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日维新中体现上述思想主张的措施及意义。(6分)

试题详情

29.(35分)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人工运河。运河两岸的人文景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都折射出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怎样以现代文明的技术和能力做好大运河的保护、开发和“申遗”工作,将是对全中国人民智慧的一大考验。

材料一  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如图甲),基本沿今京杭大运河路线北上,调水沿途要建梯级抽水站(见图乙),在经过黄河时要建设“穿黄工程”(见图丙)。

   高三文科综合  第8页  (共12页)

   (1)请结合甲乙两图,说说在运河上修建闸坝和抽水站的作用。(4分)并分析说明建设经大型涵洞在黄河河床下输水的“穿黄工程”的理由。(3分)

   (2)根据资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南水北调”东线方案的优缺点。(4分)

   材料二  古代很早就开始了(环境保护方面的)“作制”。《周札》提到的有“泽虞”、“川师”等管理自然资源的职官;人们很早就设定了相关的礼仪制度来保护生物资源。战国后,人们还进一步制定法律来确保生物资源受保护。……有效地获取生产和生活资料为生存服务,适时的生产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古人认为只有顺天时,才能和天(自然)协调。而和自然协调好了才能使自己获得最大的效益。

--罗桂环《中国古代环保意识》

   (3)根据材料二,简述中国古代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重要措施?(3分)并分析古人朴素环保意识产生的原因有哪些?(2分)

   材料三  环境能源问题从资本主义早期就开始积累,到20世纪50年代,弊端逐渐显露,成为人类所面临的一个公害。从煤烟、工业“三废”、石油、化工污染,刮农药、核和噪声污染,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极大破坏,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严重的生态危机已经使人们觉醒,“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日益成为共识。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4)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人类生存环境遭受极大破坏的原因。(4分)建立在“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认识的基础上,人类的发展观逐渐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材料四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世界上最长、工程量最大的运河--中国京杭大运河将于二〇一四年申报世界遗产,并且只有一次机会,如果申报失败将永久失去申报资格。

   (5)结合材料四,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8分)

   材料五  运河沿岸的枣庄市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该市某中学高三(2)班同学围绕“资源型城市转型”这一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

   同学们了解到,过去该市是资源型城市,但资源开采又造成了地表沉陷、矿山固废、水环境退化等生态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专家指出:“资源型城市要在矿山资源没有枯竭的时候,就应该考虑未来的发展。”

   (6)材料五的事实和观点对人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何启示?(5分)

高三文科综合  第9页  (共12页)

   [选做部分]

试题详情

28.(25分)   材料一

注:2009年前三季度投资、消费·、出口分别拉动GDP增长7.3、4、3.6个百分点。有专家认为,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8.9%的增长得益于政府的刺激政策。

   材料二  2008年投资率、储蓄率、消费率的国际比较

 
投资率
储蓄率
消费率
中国
50%
51.3%
35.3%
世界平均
23%
20%
76%

高三文科综合  第7页  (共12页)

注:投资率通常是指总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滞蓄率是指一国储蓄金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2009年由于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变化,投资率、储蓄率有所上升,但消费率仍然较低。

   材料三  2009年12月5叫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结合材料一,说明4万亿元投资的实施起到了哪些作用?(6分)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7分)

   (3)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当前的增长得益于“政府的刺激政策”,体现了政治生活哪些道理?(6分)

   (4)结合材料三,运用唯物辩证法相关知识说明我国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确立的依据。(6分)

试题详情

26.(25分)图甲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图甲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近30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图乙示意M地的等高线分布,表格示意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M地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

 
耕地
林地
草地
荒地
其他
1978年
55.0%
19.8%
4.9%
15.4%
4.9%
2008年
40.2%
44.1%
6.2%
1.3%
8.2%

   (1)描述M地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8分)

   (2)根据图表材料分析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和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6分)

   (3)N湖泊周围的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试评价其成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条件。(6分)

   (4)为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请你就M地农业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5分)

试题详情

25.右边漫画启示我们应坚持

  ①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②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

  ③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A.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高三文科综合  第5页  (共12页)

第Ⅱ卷(必做部分110分+选做部分30分,共140分)

   [必做部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