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下列装置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7.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0mL2mol·L-1的氨水中含有NH3·H2O的分子数为0.5NA
B.0.1 mol铁在0.1 mol Cl2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A
C.22.4L SO2气体,所含氧原子数为2NA
D.t℃时,pH=6 的纯水中含有OH-的个数为10-6NA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C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若再通入SO2,则产生白色沉淀
B.明矾具有净水功能,可除去碱性废水或酸性废水中的悬浮颗粒
C.实验室可用烧碱溶液处理SO2和Cl2废气
D.漂白粉的成分为次氯酸钙
5.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加入过量NaOH溶液或过量稀盐酸均能得到澄清溶液的是
A.Al3+、Na+、SO42-、NO3-
B.Ca2+、Mg2+、HCO、NO
C.Na+、Fe2+、[Al(OH)4]-、Br- D.K+、Na+、SiO32-、ClO-
4.下列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A.KSP(AB2)小于KSP(CD),说明AB2的溶解度小于CD的溶解度
B.在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蒸馏水,氯化银的KSP增大
C.已知25℃时,KSP(AgCl)大于KSP(AgI),若向氯化银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足量碘化钾固体,则有黄色沉淀生成
D.在碳酸钙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稀盐酸,平衡不移动
3.200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国庆阅兵仪式,展现了我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其中坦克的展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亮点。坦克的制造材料主要是各种金属的合金,铁便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种。下列关于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单质只具有还原性,其阳离子只具有氧化性
B.常温下,单质铁与浓硫酸不反应
C.铁元素属于过渡元素,其原子序数为26
D.比较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纯铁比生铁的快
2.在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2H、13C、15N、18O、34S等常用做环境分析的指示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32S与33S的中子数不等,属于两种不同的核素
B.13C和15N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2
C.1H216O和2H218O分别与金属钠反应,所得气体的化学性质不同
D.2H+的酸性比1H+的酸性更强
1.化学与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等方面有广泛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纯净水几乎不含任何杂质,喝纯净水比喝矿泉水对人体更有营养
B.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
C.某雨水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后,pH由4.68变为4.28,是因为雨水中溶解了较多的CO2
D.光缆在信息产业中有广泛应用,制造光缆的主要材料是二氧化硅
(一)从悲剧成因来看,悲剧折射出人们对生命的不可琢磨和对自身命运的强烈诉求。形形色色的悲剧在我们面前呈现时,我们不能不为之慨然动容,因为那是人类本质的生活状态,人类就是在喜怒哀乐恶欲的七种情绪的导引下造就和构建着人生的复杂华厦。张爱玲说:“人生就像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外在的美感背后永远是问号,是人类对于世界对于人生的痛苦而迷惘的反思与考量。
2.从悲剧的呈现方式来看,悲剧呈现有失落、痛苦、绝望,以及最高形式--死亡等各种呈现方式,它不断的通过几乎所有人的生活,呈现和展示给我们,我们不得不正视、接受、认同它存在的事实,决不能自欺欺人或者冷漠泰然的去对待文学乃至人生中的悲剧,坦然面对并不等于冷漠呆滞寻求超越,更不是置之不理,也即说悲剧成为我们无法绕过和跨越的屏障,我们必须以一种善良的心态去面对悲剧,那样既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自我情感的检视和梳理,更是对个人人文素养的自我建构。
3.从悲剧的外在特征看,中国古典悲剧并非如周涛散文中说的“一生哭声”,而是充满了一种积极高尚的情趣。古人没有像我们想的那样脆弱,那样的不堪一击,倒是我们常常会病得一败涂地,病到无法原谅自己。我们要有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洒脱,也要有苏轼“但愿人长久”的旷达,也要有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高迈,更要有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离肝胆两昆仑”的狂放、“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壮志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执着,那么我们的人生依然精彩。
不要相信“悲剧不悲”那是因为他们看透了人生,不要执着于“哀愁满怀”,那是因为他们教会了我们坚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便是悲剧产生的两种结局;死亡或者解脱,除此之外别无他求。
悲剧是不老的命题,自从地球诞生,人类出现,就有了对死亡命题的探索。面对此题,孔子选择了积极进取,唱出了“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的高昂心声;庄子则选择了解脱,投身自然,放眼宇宙万物,寻求心灵深处的恬淡与自然,而后达到对死亡的超脱。西方也是如此,几乎所有的哲学家的终极目标都是探索死亡,探索人生的悲剧。对传统文化中的悲剧作出梳理,分析其特征,成因,指出一条相对正确的生活道路,则是我们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要责任,是解除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手段。
2007.11.29于丹凤中学暗香居
(四)死亡阴影的笼罩。死亡是人生面对的终究命题,面队死亡,人们畏惧,恐慌,无助。因此对死亡的悲叹构成了悲剧意识呈现的又一方式。其突出表现在以下方式。
1.对亲人的悼念。《江城子》展示了苏轼对于亡妻王弗的悼念。面对妻子的死亡,他产生了“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感触。随后便又站在妻子的角度,假想妻子和自己相见时的情景--或许成为陌生人。因为当年的容颜已不复存在。
2.对自己的反省。司马迁的《抱任安书》是一篇激切感人的至情散文,是对封建专制的血泪控诉。司马迁用千回百转之笔,表达了自己的光明磊落之志、愤激不平之气和曲肠九回之情。辞气沉雄,情怀慷慨。
3.综合对亲对己的生命思虑。随园老人的《祭妹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从素文墓地入笔到病根祸源的交代,从野外同捉蟋蟀到书斋共读诗经,从胞妹送哥眼泪流到把盏喜迎兄长归,从离家出嫁到中道归返,从侍奉母亲以示其德到关爱长兄以显其情,从素文之死到后事料理,追忆了自己和素文的兄妹之情,情节上层层推进,感情波起浪涌,历历可见。总论该文,其中有着对于妹妹生命历程的惋惜与哀叹,更多的是对自己人生命运的反思。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