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春秋战国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思想流派纷呈的时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的思想,至今对构建和谐社会仍产生着积极影响的是 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兼相爱,交相利” ④人贵贱有“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5.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隋朝都城粮食供应的课题研究发
现,隋朝在东都洛阳及其附近地区广设仓库储备粮食,如右图所示。他们得出的四个结论正确的是
A.洛阳附近盛产粮食
B.洛阳是商业大都会,粮食交易活跃
C.洛阳交通便利,便于粮食集散
D.洛阳的气候条件有利于长久储存粮食
4.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A.自耕农式经营 B.千耦其耘式经营 C.田庄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
3.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对这番话,下述理解与史实相符的是
A.东汉察举制度的流弊,推举出来的文人及武将多不胜任
B.唐代科举制度的弊端,考上秀才的寒门子弟才识多平庸
C.宋代科举取士的结果,导致重文轻武,武将怯于外侮
D.明代八股取士的遗毒,造成文人品性不端,武人不能打仗
2.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了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 秦、唐、元 B. 秦、唐、明 C. 秦、元、清 D. 汉、宋、明
1. 1975年底,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了一千一百余枚秦代竹简。墓主人生前任县令史,竹简法条是他抄录的有关法律文书,记录了刑事、经济、民事和官吏管理的法律条文,是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从中可以得到秦朝的确切信息是
A.关心民众生活 B.加强专制集权 C.形成立法规范 D.进入法治社会
22.(12分)[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A、B、C、D分别代表四种不同的短周期元素。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ns1,B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s2np2,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D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的P轨道中有3个电子。
(1)C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若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1s1,则按原子轨道的重迭方式,A与C形成的化合物中的共价键属于 键。
(2)当n=2时,B与C形成的晶体属于 晶体;当n=3时,B与C形成的晶体中微粒间的作用力是 。
(3)若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1,B元素的原子价电子排布为3s23p2,则元素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B、C、D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21.(12分)[化学--有机基础]
有机物A是有机合成的中间体,分子中含2个氧原子,其燃烧产物n(CO2):n(H2O)=2:1,质谱图表明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8,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为B和C(分子式:C4H6O),相关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①R-CH=CH-OH会自动转化为R-CH2-CHO;
②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双键的结构不稳定;
③B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两种同分异构体;C分子中无支链。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B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3)F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由C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与C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不含C)共有____种;
(6)上述转化过程中不涉及的有机反应类型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取代反应 ②聚合反应 ③消去反应 ④氧化反应 ⑤还原反应 ⑥水解反应
20.(12分)2009年10月15日新华社报道:全国农村应当在“绿色生态-美丽多彩-低碳节能-循环发展”的理念引导下,更快更好地发展“中国绿色村庄”,参与“亚太国际低碳农庄”建设。可见“低碳循环”已经引起了国民的重视,试回答下列问题:
(1)煤的汽化和液化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已知25℃,101kPa时:C(s) +1/2O2(g)=CO(g) ΔH= -126.4 kJ·mol-1
2H2(g) +O2(g)=2H2O(l) ΔH= -571.6 kJ·mol-1 H2O(g)= H2O(l) ΔH= -44 kJ·mol-1
则在25℃,101kPa时:C(s) + H2O(g)= CO(g) + H2(g) ΔH=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炉炼铁是CO气体的重要用途之一,其基本反应为:
FeO(s)+CO(g) Fe(s)+CO2(g) ΔH>0,已知在110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0.263。
①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此时平衡常数K值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mol·L-1,c(CO)=0.1 mol·L-1,则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____________(填“是”或“否”),其判断依据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工业上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有关反应为:
CO2(g)+3H2(g)CH3OH(g)+H2O(g)
ΔH=-49.0 kJ·mol-1。现向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反应过程中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______;
②下列措施能使增大的是________(填符号)。
A.升高温度 B.再充入H2 C.再充入CO2
D.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 E.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选做部分包括21、22两个小题,考生从中选择一个作答]
19.(12分)某化学过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装置工作过程中,甲池的总反应式为:2CH3OH+3O2+4NaOH=2Na2CO3+6H2O。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甲池溶液中的Na+移向_______(填“a”或“b”)电极;乙池溶液中的Na+移向_______(填“A”或“B”)电极。
(2)电极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3)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乙池中电极A处得到0.71g产物时,甲池中理论上消耗O2_____________mL(标准状况下)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