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已知是不相等的正数,若
,则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4.对于平面和两条不同的直线m,n,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高
A.若与
所成的角相等,则
B.若
,
,则
C.若,
则
D.若
,则
3.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是
A.(1,2) B.(e,3) C.(2,e) D.(e,+)
2.已知,
,则
A. B.
C. D.
1.复数等于
A. B.
C.
D.
题型1.(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
B.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单位时间作用在器壁上的平均冲量
C. 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少,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
D. 单位面积的气体分子数增加,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解析:根据压强的定义A正确,B错.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说明温度降低,但不能说明压强也一定减小,C错.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增加,但温度降低有可能气体的压强减小,D错。
题型2.(布朗运动)做布朗运动实验,得到某个观测记录如图。图中记录的是
A.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
B.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
C.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
D.按等时间间隔依次记录的某个运动微粒位置的连线
解析: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而非分子的运动,故A项错误;既然无规则所以微粒没有固定的运动轨迹,故B项错误,对于某个微粒而言在不同时刻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均是不确定的,所以无法确定其在某一个时刻的速度,故也就无法描绘其速度-时间图线,故C项错误;故只有D项正确。
题型3.(内能)气体内能是所有气体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其大小与气体的状态有关,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与分子间势能分别取决于气体的
A.温度和体积 B.体积和压强
C.温度和压强 D.压强和温度
解析:由于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气体分子的动能宏观上取决于温度;分子势能是由于分子间引力和分子间距离共同决定,宏观上取决于气体的体积。因此答案A正确。
题型4.(气体状态方程)如图为竖直放置的上细下粗的密闭细管,水银柱将气体分隔成A、B两部分,初始温度相同。使A、B升高相同温度达到稳定后,体积变化量为DVA、DVB,压强变化量为DpA、DpB,对液面压力的变化量为DFA、DFB,则
A.水银柱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B.DVA<DVB
C.DpA>DpB D.DFA=DFB
解析:首先假设液柱不动,则A、B两部分气体发生等容变化,由查理定律,对气体A:;对气体B:
,又初始状态满足
,可见使A、B升高相同温度,
,
,因此
,因此
液柱将向上移动,A正确,C正确;由于气体的总体积不变,因此DVA=DVB,所以B、D错误。
题型5. (热学基础知识)(1)远古时代,取火是一件困难的事,火一般产生于雷击或磷的自燃。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出现了“钻木取火”等方法。“钻木取火”是通过 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把
转变为内能。
(2)某同学做了一个小实验:先把空的烧瓶放到冰箱冷冻,一小时后取出烧瓶,并迅速把一个气球紧密的套在瓶颈上,然后将烧瓶放进盛满热水的烧杯里,气球逐渐膨胀起来,如图所示。这是因为烧瓶里的气体吸收了水的 ,温度 ,体积 。
解析:做功可以增加物体的内能;当用气球封住烧瓶,在瓶内就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将瓶子放到热水中,瓶内气体将吸收水的热量,增加气体的内能,温度升高,由理气方程可知,气体体积增大。(1)做功,机械能;(2)热量,升高,增大
题型6.(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在国际单位制中,金属铜的密度为,它的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下列结论正确是
( )
A.1 kg铜所含铜原子的数目是NA
B.1 m3的铜所含铜原子的数目是NA/M
C.1个铜原子占有的体积是M/NA
D.1个铜原子的质量是/NA
解析:BC
题型7.(分子做永不停息的热运动)从比较暗的房间里观察到入射阳光的细光束中有悬浮在空气里的微粒,这些微粒的运动是布朗运动吗?为什么?
解析:只有足够小的颗粒才能产生显著的布朗运动,用肉眼是不能看到布朗运动的,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这些微粒在空气里的运动不属布朗运动.因为这些肉眼所能看到的微粒在微观领域里是属于大体积的,它所受到各方面空气分子的撞击作用几乎相平衡,微粒的运动主要是由于受到空气对流、扰动和受到重力、浮力作用等多种影响而形成的.
题型8. (p、V、T间的关系)很多家庭都用坛子腌菜.腌菜用的坛子要求密闭性良好,否则里面的菜就容易坏.怎样才能选到一个不漏气的坛子呢?在民间流行一种这样的方法:先在坛子边缘的水槽中灌上水,然后将一张点燃的纸丢进坛里,稍等片刻再合上坛子盖,如图所示,这时槽中的水如果能被吸进坛子里面,说明坛子不漏气;如果水不能被吸进坛子里面,说明坛子漏气.试说明这种方法的原理.
解析: 将点燃的纸张丢进坛中,坛子内的气体温度升高,这时再合上坛子盖,坛子内的火焰在烧完坛内的氧气后很快熄灭,坛子内的气体迅速降温,如果坛子不漏气,根据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随着温度下降,坛内气体的压强随之减小,使外界的大气压大于坛内气体压强,槽中的水被“吸”进坛中,如果某处漏气,则坛子内外相通,合上盖子后,内外没有压强差,水就不能被吸进去.
题型9. (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器材有:浓度为0.05%(体积分数)的油酸酒精溶液、最小刻度为0.1 mL的量筒、盛有适量清水的45×50 cm2浅盘、痱子粉、橡皮头滴管、玻璃板、彩笔、坐标纸.
(1)下面是实验步骤,请填写所缺的步骤C
A.用滴管将浓度为0.05%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滴入1 mL油酸酒精溶液时的滴数N
B.将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浅盘内水面上,用滴管吸取浓度为0.05%的油酸酒精溶液,从低处向水面中央一滴一滴地滴入,直到油酸薄膜有足够大的面积又不与器壁接触为止,记下滴入的滴数n.
C. .
D.将画有油膜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以坐标纸上边长为1 cm的正方形为单位,计算轮廓内正方形的个数,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积S
(2)用已给的和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单个油酸分子的直径大小 cm.
解析: (1) 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将油酸薄膜的形状画在玻璃板上 (2)
此专题复习时,可以先让学生完成相应的习题,在精心批阅之后以题目带动知识点,进行适当提炼讲解。这一专题绝大多数知识点要求不是很高,但是比较杂乱,学生易于掌握每个知识点,但是不易掌握全面。二轮复习时还是要稳扎稳打,从基本知识出发再进行总结提升。
考点 |
要求 |
考点解读 |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 |
Ⅰ |
本章的重点内容:热力学定律、理想气体实验定律 |
阿伏加德罗常数 |
Ⅰ |
|
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 |
Ⅰ |
|
温度所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内能 |
Ⅰ |
|
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和非晶体 |
Ⅰ |
|
液晶的微观结构 |
Ⅰ |
|
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 |
Ⅰ |
|
气体实验定律 |
Ⅰ |
|
理想气体 |
Ⅰ |
|
饱和蒸气、未饱和蒸气和饱和蒸气压 |
Ⅰ |
|
相对湿度 |
Ⅰ |
|
热力学第一定律 |
Ⅰ |
|
能量守恒定律 |
Ⅰ |
|
热力学第二定律 |
Ⅰ |
|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
|
2. 气体、压强、温度的关系:
(2)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
1. 气体状态参量:
(1)体积V(气体几何参量)一定质量气体所占据容器的容积。(并不是气体分子体积的总和)
(2)温度T(t)(气体热学参量)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关系:T=273+t(3)压强p(气体力学参量)气体分子频繁碰撞器壁,作用在器壁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①温度一定,气体体积小(分子数密度大,单位体积的分子数)碰撞分子数大,压强大。
②体积一定,温度越高,分子碰撞力越大,压强大。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