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文)的定义域是( )
A. B.
C. D.
(理)不等式的解集是( )
A. B. C. D.
2.(文)等比数列中,,则=
A. B. C. D.
(理)数列中有,,且等式对 对于任意成立,则( )
A.5032 B.5044 C.5048 D.5050
1.若数列{}满足,且()则等于( )
A、 B、 C、 D、
8、(Ⅰ)证明 因为底面ABCD是菱形,∠ABC=60°,
所以AB=AD=AC=a, 在△PAB中,
由PA2+AB2=2a2=PB2 知PA⊥AB.
同理,PA⊥AD,所以PA⊥平面ABCD.
(Ⅱ)解 作EG//PA交AD于G,
由PA⊥平面ABCD.
知EG⊥平面ABCD.作GH⊥AC于H,连结EH,
则EH⊥AC,∠EHG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又PE : ED=2 : 1,所以
从而
(Ⅲ)解法一 以A为坐标原点,直线AD、AP分别为y轴、z轴,过A点垂直平面PAD的直线为x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由题设条件,相关各点的坐标分别为
所以
设点F是棱PC上的点,则
令 得
解得 即 时,
亦即,F是PC的中点时,、、共面.
又 BF平面AEC,所以当F是棱PC的中点时,BF//平面AEC.
解法二 当F是棱PC的中点时,BF//平面AEC,证明如下,
证法一 取PE的中点M,连结FM,则FM//CE. ①
由 知E是MD的中点.
连结BM、BD,设BDAC=O,则O为BD的中点.
所以 BM//OE. ②
由①、②知,平面BFM//平面AEC.
又 BF平面BFM,所以BF//平面AEC.
证法二
因为
所以 、、共面.又 BF平面ABC,从而BF//平面AEC.
7、解:(1)取B’D’的中点E,连CE,可以证明OA’∥CE,从而可证得OA’∥平面B’CD’
(2)取A’B’的中点M,则CM⊥平面 AB’,AM为C’A在面 AB’内的射影。如图,
只要∠ABF=∠A’AM,
就有C’A⊥平面BDF。由相似三角形知识可得:
此时。
6.解法一
(1) 证明:延长PG交 AB于D,过D作DM于M。
由G是三角形APB的重心 D是AB中点。
又APPB DM // AP M是PB的中点
GF // DM GFPB
又CPPA, CPPB CP面APB CPGF
又PB交CP于P GF面PBC
又GF面GEF 面GEF面PBC
(2) 解:P-ABC是正三棱锥 PC=PB= a
BC=a BE= , BF=,
∽, EFBC,
又GF面PBC GE BC
过G点作GH // AB 交PB于H, 连EH:
EH // Pc EH面APB, 又PGAB GH EGPG
EG是PG和BC的公垂线。
解法二
证明:(1)将正三棱锥如图放置在坐标系中,使点为坐标原点,
并设,
则
,
.由于平面,
平面,于是平面平面。
(2)
是和的公垂线。
1、D 2、D 3、A 4、(1)③⑤(2)②⑤ 5、
1、D 2、B 3、C 4、③④ 5、①③④
例1:证法一 证明:在面AC中,过N作BC的平行线交AB于Q,
则NQ // BC,连结MQ. 在面AC中,
在面APB中, MQ // PB
又 NQ // BC, 面MNQ // 面PBC
直线MN面MNQ MN // 面PBC
证法二
证明:
在BC上取一点E,使,
MN//PE,MN//平面PBC。
例2(1)直三棱柱ABC-A1B1C1,底面三边长AC=3,BC=4,AB=5,
∴ AC⊥BC,且BC1在平面ABC内的射影为BC,∴ AC⊥BC1;
(2)解法1 设CB1与C1B的交点为E,连结DE,
∵ D是AB的中点,E是BC1的中点,∴ DE//AC1,∵ DE平面CDB1,AC1平面CDB1,∴ AC1//平面CDB1;
解法2 取A1B1中点M,连结C1M,AM、
DM,易证四边形ADB1M,CDMC1是平
行四边形,得到AM//DB1,C1M//CD,从而得到AM//平面CDB1,C1M//平面CDB1
(3)∠DEC为所求的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其余弦值为.
例3:解法一:(1)取A1B1中点M,连结AM、MC1,设MC1与B1D1相交于点E'。∵,∴B1E=2 E′D1,又∵D1E=2EB1,∴E′与E重合,∴M、E、C1共线,且。同理,M、F、A三点共线,
且。∴,∴EF∥AC1,
(2)连结A1C1,
∵EF是两异面直线B1D1、A1B1的公垂线段,∴EF⊥B1D1,EF⊥A1B。前面已证EF∥AC1,∴AC1⊥B1D1。
又∵AA1⊥平面A1B1C1D1,∴A1C1⊥B1D1,∴A1B1C1D1为正方形,同理,A1B1BA为正方形。∴A1B1=A1A。 ∴该长方体为正方体。
解法二:(1)如图,以D为原点,DA、DC、DD1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DA=a,DC=b,DD1=c,则E(),F(),,。,,∴,∴∥。
∵FE与AC1不共线,∴FE∥AC1。
(2)∵D1(0,0,c),B1(a,b,c),A1(a,0,c),B(a,b,0),
∴=(a,b,0),=(0,b,-c),
∵EF是两异面直线B1D1、A1B的公垂线段,
∴EF⊥B1D1,EF⊥A1B。
∴,,
∴,b2-c2=0,∴a=b=c。
∴该长方体为正方体。
解法三:(1)设,,
则
又∵, ∴ ∴A1C∥FE
(2)由题意知EF是B1D、A1B的公垂线。
即:AC1⊥B1D且AC1⊥A1B
=0 =0
即
=0
∴ ∴该长方体为正方体。
备用题:解法一 作法:①B作BG交于G;②过G作GM // AD交于M;
③连BM,则BM即为所求作 证明: 连BD 正方体ABCD-中,E,F为AB和BC的中点 ,又面ABCD EFBM
又GM // AD 面 而
又 面
解法二 解:以D为原点,DA为x轴,DC为y轴,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正方体棱长为1,则, 设M,于是,,,
恒成立,要使BM平面,只需,
即,而
故当M是的中点时,BM。
冲刺强化训练(21)
8、如图,在底面是菱形的四棱锥P-ABCD中,∠ABC=600,PA=AC=a,PB=PD=,点E在PD上,且PE:ED=2:1.
(1)证明PA⊥平面ABCD;
(2)求二面角的大小;
(3)在棱PC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BF//平面AEC?证明你的结论.
第21讲 平行与垂直问题
[课前热身]
7、如图,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a的菱形,且∠ABC=600,侧棱AA1的长等于3a,O为底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
(1)求证:OA1//平面B1CD1;
(2)在棱AA1上取一点F,问AF为何值时,C1A⊥平面BDF?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