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网上世博会是上海世博会的亮点之一,运用三维虚拟现实、多媒体等技术,将上海世博 会园区以及园区内的展馆再现到互联网上。关于网上世博会,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学技术是推动文讹.发展的决定因素
D.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32.2009年,我国经济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互联网及相关产业却保持着快 速、良好的发展态势。我国互联网产业逆势而上是因为 ( )
A.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B.只要产业创新就能在逆境中发展
C.生产决定着消费的方式、质量和水平
D.新的消费需求对一个产业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上海世界博览会将于2010年5月1日盛大开幕。图6为中国馆。回答33、34题。
33.上海市市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世博会的资金投入和使用全部过程审计,将向社会公开,请大家共同监督。”如果你发现问题,可以采取的方式有 ( )
①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
②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民主监督
③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行使监督权
④通过张贴大字报进行监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1.“人大听审制度是指人大常委会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或部分人大代表,在同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案件时进行旁听的制度。实行人大听审制度体现了 ( )
A.人民法院不能独立行使审判权
B.人民代表大会与同级人民法院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C.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D.人民法院的工作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30.国务院将出台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之所以要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是 因为此举有利于政府 ( )
①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民主性 ②提高执政水平和工作效率
③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④便于接受公民的监督,打造廉洁政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现行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制定于1991年,并于2001年进行了修改,不久它有 望取代《城市房屋拆迁条例》。这说明 ( )
A.认识是实践的发展动力 B.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C.认识是在反复中无限发展的 D.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27.“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继续实施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让农民得到更多实 惠”。此做法的经济学依据是 ( )
A.国家利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B.粮食价格是由国家行政规定的
C.我国的粮食生产供不应求 D.价格是实现资源配置的唯一手段
28-“切实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引入竞争机制。着力营造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
境,更好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因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能够 ( )
A.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 B.推进我国经济结构的凋整
C.使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多样化 D.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向公众公开并征集意见。回答29、30题。
26.高速铁路给人们带来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高票价。这告诉我们 ( )
①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必然规律
③要用综合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温家宝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不断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继续完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回答27、28题。
25.表2
“高铁”的能耗是飞机的四分之一,是公路的十五分之一。 |
“高铁”拉近了我国沿海和内地的距离,加快了两地人员的流动和产业分工的调整。 |
中国“高铁”通过吸收再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带动了多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
中国“高铁”已经从“引进、消化、吸收”的起步阶段转向了“输出”阶段。 |
表2是高速铁路技术带来的可喜变化,这些变化有利于 ( )
①扩大劳务输出,增加关税收入
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④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2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主要有( )
①推动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
②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③改变了超级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④冲击两极格局,使之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4.根据陶5反映出的价格与需求关系,我们可以推断( )
A.甲和乙是相互替代的商品
B.甲和乙是有互补关系的商品
C.甲是生活必需品,乙是高档耐用品
D.甲的价格由价值决定,乙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
2009年,中国铁路进入高速新时代。回答25、26题。
22.图4是1987年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漫画。该图反映的是 ( )
A.日本经济崛起,对美国态度强硬
B.资本主义国家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C.美国经济衰退,无力与日本抗衡
D.日本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