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27994  328002  328008  328012  328018  328020  328024  328030  328032  328038  328044  328048  328050  328054  328060  328062  328068  328072  328074  328078  328080  328084  328086  328088  328089  328090  328092  328093  328094  328096  328098  328102  328104  328108  328110  328114  328120  328122  328128  328132  328134  328138  328144  328150  328152  328158  328162  328164  328170  328174  328180  328188  447090 

2、(2001年全国、天津文综卷) 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A、汉武帝改革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唐代杨炎“两税法”改革       D、宋代王安石变法

试题详情

1、(2004年上海卷)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万多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

试题详情

答:(1)“王安石变法”确实存在用人不当、操之过急造成的一些弊端,但是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培养和选拔人才。

“朱熹”把群奸肆虐、流毒四海归结为变法目的,显然有失公允。

(2)变法的作用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3)诗中提到王安石变法的均输法、保甲法、和农田水利法;

 “该诗”较客观地评价了王安石变法的相关措施,反映了王安石变法还是较得人心,也反映了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4)王安石认为免役法最重要。他认为,北宋国家贫困的症结,在于生产过少,也由于政府把繁重的徭役加在农民身上,徭役害农。而实行免役法,官府的各种差役,民户不再自己服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服役。交纳免役钱,原来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钱。这样既增加了官府收入,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役负担,利于发展生产。

试题详情

(二)不同点

(1)中心内容不同:庆--整顿吏治

       王--理财(富国强兵)

(2)改革程度不同:庆--局部改革

         王--全面改革

试题详情

(一)相同点

(1)背景: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

--巩固统治而实行的。

(2)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改革。

(3)结果: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

试题详情

1、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出现的根源是(B )

A、辽夏经常攻宋 B、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C、土地兼并严重  D、皇室浪费惊人

2、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 (A )

A、抵御辽夏的进攻  B、平息农民的反抗

C、减少政府的开支  D、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

3、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募役法引起的争议最大,这是因为(A )

A、严重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B、对农民剥削苛重 

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      D、政府的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

4、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以政府借贷方式收取一定的利息的有(B )

A、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B、方田均税法青苗法

C、青苗法 、市易法    D、市易法、募役法

5、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司马光的这句话反映了(A  )①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迫百姓向官府借贷的情况;②变法过程中一些不法现象成为反对派攻击变法的借口。

A.     二者都对 B、二者都错  C、前对后错 D、前错后对

6、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 C )

A、辽、夏的威胁     B、土地荒芜、水利废毁 

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D、官僚地主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7、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新材料)

8、北宋“积贫积弱”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北宋的统治将岌岌可危是在哪个皇帝时期    A、宋太祖 B、宋神宗   C、宋仁宗   D、宋高宗、

9、庆历新政的核心内容是

 A、发展经济 B、加强军事 C、整顿吏治 D、调整阶级关系

10、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 、方田均税法

11、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相比更侧重于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整顿吏治

 C、加强中央集权  D、减轻农民的负担

12、从唐代赋役制度的“庸”到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反映了

A、封建制度由强盛转衰 B、中国经济重心转移

C、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D、封建剥削的加重

试题详情

(四)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1、相同点:

(1)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2)变法得到了王权的支持;(背景)

(3)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 遭到强烈的反对;(结果的原因)

(4)变法者个人的命运基本相同;(结果)

(5)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了调整  (内容)

2、不同点

(1)背景:

   ① 商: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战国时期;

   ② 王: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

(2)根本目的

   ① 商: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② 王:挽救统治危机,局部调整生产关系;

(3)性质

   ① 商: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② 王: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4)结果:商:成功,对后世影响大   王:失败。

3认识:

  ① 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② 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

  ③ 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④ 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试题详情

(三)经验教训、启示、认识

(1)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要学习和继承王安石等改革家值得肯定的勇于改革、敢于斗争的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 改革必然涉及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会有阻力,甚至充满尖锐斗争

--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要针对实际情况,注意用人。

(3) 改革是艰辛的,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必然充满阻力,

--改革者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注意讲究策略,循序渐进,处理好改革派内部及其与守旧派之间的关系,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试题详情

(三)局限性、败因:不足

(1) 根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

--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2) 变法是以维护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为出发点

--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3) 直接: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的利益

--遭保守派的激烈阻挠和破坏,变法演变成激烈的派别斗争。

(4) 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操之过急、执行不善

--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加重了贫苦百姓的负担,引起民间不满。

(5) 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

--其病死后,保守派重新得势,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

(6) 王安石的“三不足”思想:树敌过多,增加了改革的阻力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