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1年全国、天津文综卷) 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A、汉武帝改革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唐代杨炎“两税法”改革 D、宋代王安石变法
1、(2004年上海卷)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万多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
答:(1)“王安石变法”确实存在用人不当、操之过急造成的一些弊端,但是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培养和选拔人才。
“朱熹”把群奸肆虐、流毒四海归结为变法目的,显然有失公允。
(2)变法的作用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3)诗中提到王安石变法的均输法、保甲法、和农田水利法;
“该诗”较客观地评价了王安石变法的相关措施,反映了王安石变法还是较得人心,也反映了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4)王安石认为免役法最重要。他认为,北宋国家贫困的症结,在于生产过少,也由于政府把繁重的徭役加在农民身上,徭役害农。而实行免役法,官府的各种差役,民户不再自己服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服役。交纳免役钱,原来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钱。这样既增加了官府收入,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役负担,利于发展生产。
(二)不同点
(1)中心内容不同:庆--整顿吏治
王--理财(富国强兵)
(2)改革程度不同:庆--局部改革
王--全面改革
(一)相同点
(1)背景: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
--巩固统治而实行的。
(2)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改革。
(3)结果: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
1、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出现的根源是(B )
A、辽夏经常攻宋 B、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C、土地兼并严重 D、皇室浪费惊人
2、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 (A )
A、抵御辽夏的进攻 B、平息农民的反抗
C、减少政府的开支 D、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
3、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募役法引起的争议最大,这是因为(A )
A、严重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B、对农民剥削苛重
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 D、政府的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
4、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以政府借贷方式收取一定的利息的有(B )
A、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B、方田均税法青苗法
C、青苗法 、市易法 D、市易法、募役法
5、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司马光的这句话反映了(A )①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迫百姓向官府借贷的情况;②变法过程中一些不法现象成为反对派攻击变法的借口。
A. 二者都对 B、二者都错 C、前对后错 D、前错后对
6、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 C )
A、辽、夏的威胁 B、土地荒芜、水利废毁
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D、官僚地主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7、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新材料)
8、北宋“积贫积弱”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北宋的统治将岌岌可危是在哪个皇帝时期 A、宋太祖 B、宋神宗 C、宋仁宗 D、宋高宗、
9、庆历新政的核心内容是
A、发展经济 B、加强军事 C、整顿吏治 D、调整阶级关系
10、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 、方田均税法
11、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相比更侧重于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整顿吏治
C、加强中央集权 D、减轻农民的负担
12、从唐代赋役制度的“庸”到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反映了
A、封建制度由强盛转衰 B、中国经济重心转移
C、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D、封建剥削的加重
(四)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1、相同点:
(1)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2)变法得到了王权的支持;(背景)
(3)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 遭到强烈的反对;(结果的原因)
(4)变法者个人的命运基本相同;(结果)
(5)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了调整 (内容)
2、不同点
(1)背景:
① 商: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战国时期;
② 王: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
(2)根本目的
① 商: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② 王:挽救统治危机,局部调整生产关系;
(3)性质
① 商: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② 王: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4)结果:商:成功,对后世影响大 王:失败。
3认识:
① 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② 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
③ 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④ 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三)经验教训、启示、认识
(1)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要学习和继承王安石等改革家值得肯定的勇于改革、敢于斗争的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 改革必然涉及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会有阻力,甚至充满尖锐斗争
--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要针对实际情况,注意用人。
(3) 改革是艰辛的,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必然充满阻力,
--改革者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注意讲究策略,循序渐进,处理好改革派内部及其与守旧派之间的关系,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三)局限性、败因:不足
(1) 根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
--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2) 变法是以维护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为出发点
--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3) 直接: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的利益
--遭保守派的激烈阻挠和破坏,变法演变成激烈的派别斗争。
(4) 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操之过急、执行不善
--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加重了贫苦百姓的负担,引起民间不满。
(5) 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
--其病死后,保守派重新得势,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
(6) 王安石的“三不足”思想:树敌过多,增加了改革的阻力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