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查得当地的重加速度g=9.80m/s2,测得所用的重物的质量为1.00kg。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把第一个点记作O,另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经测量知道A、B、C、D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cm、70.18cm、77.76cm、85.73cm。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O点到运动C点,重力势能减少量等于________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________J。(取3位有效数字)
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有如下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铁架台,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纸带,电源,秒表等.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 ,在实验数据处理时,得到重锤动能的增量总小于重锤势能的减少量,其原因可能是: .
4.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
⑴该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连续的六个点,如图所示,自A点起,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10.0mm、12.0mm、14.0mm、16.0mm、18.0mm,则打E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m/s,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
⑵该同学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质量M的关系,应该保持 不变;若该同学要探究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应该保持 不变。
⑶该同学通过数据的处理作出了a-F图象,如图所示,则
①图中的直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
③此图中直线发生弯曲的原因是 。
考点4:(A)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⑴实验目的: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⑵速度的测量: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下落高度的测量:等于纸带上两点间的距离。
⑶比较V2与2gh相等或近似相等,则说明机械能守恒
实验步骤与要求的注意事项:
⑴打点计时器安装时,必须使两纸带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小摩擦阻力。
⑵实验时,需保持提纸带的手不动,待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工作正常后才松开纸带让重锤下落,以保证第一个点是一个清晰的点。
⑶选用纸带时应尽量挑第一、二点间距接近2mm的纸带。
⑷测量下落高度时,者必须从起始点算起,不能搞错,为了减小测量h值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台点远一些,纸带也不易过长,有效长度可在60cm-800cm之内。
⑸因不需要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具体数值,所以不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
考点精练:
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活动中:
⑴某同学在接通电源进行实验之前,将实验器材组装成如图所示.请 你指出该装置中两处错误或不妥之处:
① ;② 。
⑵改正实验装置后,该同学顺利地完成了实验.下图是他在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图中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由图中的数据可算得小车的加速度a为 __m/s2. (图中数据单位均为c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⑶为保证绳子对小车的拉力约等于沙桶和沙子的重力mg,则沙桶和沙子的质量m与小
车的质量M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⑴某同学在接通电源进行实验之前,将实验器材组装如图所示。请你指出该装置中的错
误或不妥之处(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改进实验装置后,该同学顺利地完成了实验,下图是他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图中
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是0.10s,标出的数据单位
是cm,则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是__ __m/s,
1.(2008年会考试题)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⑴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应保持 不变;为了直观地判断加速度与力
的数量关系,应作出 图象(选填“
”或“
”).
⑵为了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应保持 不变;为了直观地判断加速度与质量
的数量关系,应作 图象(选填“
”或“
”).
3.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P点,用A、B两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结点C,使其伸长到O点,记下C、O点的位置,同时记下细绳的拉力方向及弹簧秤A、B的读数分别为F1、F2,如图甲,然后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结点C仍然伸长到原来的O点,记下细绳的拉力方向及弹簧秤的示数为F。请完成以下问题:
⑴某同学认定F等于F1、F2两个力的合力,是因为F的作用效果与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 (选填“相同”、“不同”);
⑵通过探究,得到力的合成遵循 定则。
考点3:(B)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步骤与要求的注意事项:
⑴本实验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⑵使用的是交变电源,不是直流电源;
⑶实验前,要使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重物的质量;
⑷实验前,要平衡摩擦力(适当增加桌面的倾斜角,先面上重力正交分解,水平方向的分力平衡摩擦力),实验开始后不需要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要适度、适量,如果角度过大,则水平方向的重力分力大于摩擦力而是小车具有合外力即加速度;过小怎需要外力来使小车启动)
⑸关于加速度的计算,不需要测物块的质量,而是通过纸带求出,所以本实验不需要涉及F=ma的公式。实验材料也就不需要天平、秒表,但需要刻度尺。
⑹物体加速度与它受力的定量关系: a与F是成正比。
⑺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定量关系:a与1/m成正比,a与m成反比
|
![]() |
|||||
![]() |
|||||
|
|||||
(倾角过大) (倾角过小)
考点精练:
2.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实验中,用A、B两只弹簧秤把皮条上的结点拉到某一位置O,这时AO、BO间夹角∠AOB<90°,如图所示,现改变弹簧秤A的拉力方向,使α角减小,但不改变它的拉力大小,那么要使结点仍被拉到O点,就应调节弹簧秤B拉力的大小及β角,在下列调整方法中,哪些是不可行的是
A.增大B的拉力和β角
B.增大B的拉力,β角不变
C.增大B的拉力,减小β角
D.B的拉力大小不变,增大β角
1.下列关于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拉力大小可以直接由弹簧秤读出
B.记录拉力方向时可以用铅笔沿细线画一条线来表示
C.实验过程中应该让弹簧秤的轴线与纸面平行
D.作力的图示时,不同的拉力标度应相同
5.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带动纸带运动,用打点计时器打下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按打点时间先后顺序,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依次得到A、B、C、D、E 五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得B、C、D、E各点到A点的距离分别为AB=7.60cm,AC=13.60cm,AD=18.00cm,AE=20.80cm.由此可知,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加速度方向与小车运动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
考点2:(A)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步骤与要求的注意事项:
⑴本实验的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
⑵实验装置见右图,用两支测力计将橡皮条拉长到O点,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线的位置,这即是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
⑶取掉一个测力计,用余下的测力计再将橡皮条拉到O点。记下这时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线的方向,即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确定细线和橡皮条的结点位置、细线的方向要准确,为此应使结点尽可能小。描绘时,可将细线竖直向下按在白纸上,用铅笔沿线描几个点,然后用三角板把点连成线。)
⑷取下白纸,按一定比例,用有向线段在纸上画出F1、F2和F。以F1和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F1与F2之间的对角线用F表示。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F′与F之间的夹角记为Δθ),看其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是否相等。
考点精练: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